面对美商“半价”威胁,温州鞋企老板选择霸气硬刚:挺直国货脊梁
发布时间:2025-04-17 13:16 浏览量:2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要么接受原价,要么取消订单!”这句话可不是影视剧里的台词,而是一位温州鞋企老板对美国客户的真实回应。
4月16日,一则“美国客户威胁半价拿货,中国老板霸气拒绝”的新闻引发热议。
面对美方以“转移订单到东南亚”施压,这位温州商人直接硬刚:“中国制造的脊梁骨一定要正,绝不靠低价内卷求生存!”
那么在全球贸易博弈加剧的今天,中国制造究竟该靠什么赢得尊重?是继续“低价换订单”,还是用实力和底气说话呢?
德赛集团创立于 1993 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国内高端鞋类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它拥有超过 2500 名员工 ,年产鞋量约达 1000 万双。
这些数字背后,是德赛集团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效应。
在合作品牌方面,德赛集团与十余个世界知名品牌建立了代工合作关系,像 CK、H&M、ALDO 等时尚大牌,都是它的长期合作伙伴。
这些合作不仅为德赛集团带来了稳定的订单,也让它在国际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
在 2024 年,德赛集团生产总值达 10.98 亿元,外贸出口占比 70%,其中美国市场占了三分之一。
从这些亮眼的数据可以看出,德赛集团在全球鞋类制造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鞋业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美国客户的一个无理要求,美方以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向温州鞋企抛出了 “重磅炸弹”。
他们直言东南亚成本更低,要求该鞋企将订单价格砍半,否则便会毫不犹豫地将订单转至越南。
这样的压价手段,对于许多长期依赖出口、利润微薄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在过往,部分企业或许会因害怕失去订单,在这样的威胁下选择妥协,哪怕利润被压缩到极致。
但这次,温州鞋企的老板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掷地有声地回应:“我们不做亏本生意,中国制造不是廉价代名词!就算烧掉也不卖,中国制造的脊梁骨一定要正!” 并当机立断,直接终止了与美方的合作。
这一霸气回应,瞬间在商业圈引发热议,毕竟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客户往往掌握着市场与渠道优势,中国企业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以往类似场景下,多数中国企业即便心有不甘,也常常被迫接受不合理要求,只为保住那一份订单,维持企业的运转。
但这一次,这位老板的 “不妥协”,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两周后,剧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美方竟又回头,主动寻求与鞋企恢复合作,而且最终按原价成交。
原来美方满心期待地将订单转移至越南后,却遭遇了滑铁卢,越南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频出,根本无法达到美方品牌的标准。
这使得美方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地降低成本,反而因产品质量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潜在损失,无奈之下,只能重新找到温州鞋企。
这样的反转结局,不免让人深思,在过去十年间,类似美国客户以转移订单为要挟、迫使中国企业降价的戏码屡见不鲜。
但为何这次中国企业的 “不妥协” ,却能够大获全胜呢?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经过多年发展,许多中国企业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就拿这家温州鞋企来说,其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拥有成熟且稳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过硬,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这种对品质的把控能力,使得企业有足够的信心,不畏惧客户的流失。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产品具备独特价值,并非轻易就能被替代。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不断拓展市场渠道,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美国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如此一来,即便失去美国这一单一市场,企业依然能够凭借其他市场的订单维持运营,大大降低了对特定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强了在商业谈判中的话语权。
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制造近年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攀升。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摆脱了以往 “低端、廉价” 的标签,向中高端制造迈进。
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让中国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不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竞争,品质与技术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利器。
这使得中国企业在面对国外客户不合理要求时,有了更多说 “不” 的底气。
此次温州鞋企成功应对美国客户的压价威胁,为众多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不应一味地迁就、妥协,而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商业竞争之中。
正如这次事件所证明的,只要自身实力过硬,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就有足够的话语权,能够捍卫自身的合理权益。
此次的中美 “关税战” 的打响,无疑是给中国鞋业一记沉重的打击。
自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美国对中国鞋类产品加征的关税不断提高,这直接导致了中国鞋企出口成本的大幅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 2018 - 2020 年期间,中国对美国鞋类产品出口额从 100 亿美元降至 70 亿美元,降幅达 30%。
许多鞋企的订单量急剧下滑,一些原本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甚至面临订单 “腰斩” 的困境。
以温州某中型鞋企为例,在关税增加之前,该企业每年对美国的出口额可达 500 万美元,订单稳定。
但关税增加后,美国客户纷纷要求降价,否则就减少订单量,为了维持业务,企业不得不忍痛降价,但这也导致利润大幅缩水。
即便如此,订单量还是减少了 40%,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
再如福建的一家鞋企,原本与美国客户签订了一份价值 300 万元的订单,但由于关税增加,客户直接取消了订单,企业不仅损失了这笔订单的利润,还面临着原材料积压、工人闲置等问题。
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了关税冲击对鞋企订单量和销售额的负面影响之大。
可即使如此,德赛集团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的开拓内销新渠道,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从 2020 年起,德赛集团就开始组建直播带货团队,正式入驻电商平台,开启了内销之路。
德赛集团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产品直接推向国内消费者。
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德赛集团的主播们详细介绍产品的材质、工艺和设计亮点,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
同时通过与消费者的实时互动,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而且德赛集团还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参与平台的促销活动,如 “618”“双 11” 等,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销量。
据统计 ,德赛集团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售额迅速突破亿元大关,在国内鞋业销售中走在了前列。
在开拓内销渠道的同时,德赛集团也没有放弃海外市场,而是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德赛集团在迪拜投资建立分公司,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开拓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今年,尽管美国市场份额下滑,但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 30% - 40%,南非、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订单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市场多元化的策略,让德赛集团在国际贸易的风浪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
温州鞋企德赛集团硬刚美国客户的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交锋,它更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一次有力发声。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德赛集团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守底线,凭借品质自信、市场多元化和政策支持,就能够挺直脊梁,应对各种困难。
温州晚报在2025-04-17关于《美国客户威胁“半价拿货” 温州鞋企老板霸气“硬刚”:中国制造的脊梁骨一定要正!》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