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老字号玩转新花样 千层底布鞋走出国潮路

发布时间:2025-04-19 10:00  浏览量:1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聚焦非遗的活态展示与跨界融合,讲述好非遗人的传承故事与匠心精神,展示好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句北京顺口溜体现了当地人对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的认可。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逐渐形成了打袼褙、纳底子等90余道制鞋工序。2008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有的老百姓疑惑,千层底布鞋到底是不是上千层呢?其实内联升最早的官靴靴底是以宣纸制作,层层堆积,记不住有多少层了,所以民间比喻它叫‘千层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任晨阳介绍,如今,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的标准十分明确——男鞋35层、女鞋31层,普通的一字底每平方寸81针,一双鞋有近2100针。

然而,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好手艺、延续好口碑,吸引更多年轻人穿上千层底布鞋呢?

这家老字号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2018年,我们推出副线品牌‘大内联升’,针对年轻群体设计时尚布鞋。同时,我们还积极和大热IP合作,在‘国潮热’中吸引新一代消费者。”任晨阳举例介绍道,《大鱼海棠》系列联名布鞋使用了经典的小圆口楦型、舒适的榨蚕丝面料,将海棠花、鲲等IP元素融入鞋面,成为当时的网红产品。

从改良设计到合作联名,从时尚快闪店到布鞋博物馆,内联升可谓是花样百出。如今,消费者甚至可以在店里体验汉服摄影、喝上京味咖啡,老字号用自己的文化底蕴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各大品牌,尤其是老字号,一定要符合当下的消费群体。”任晨阳自豪地说道,现在内联升有3000余款鞋。从零岁的孩童到一百岁的老人,只要消费者想买鞋,都能在店里挑上一双喜欢的、合脚的鞋。这样才能让老字号延续下去,让老手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策划:赵刚

统筹:陶媛

记者:杨亚楠 张诗奇 金昱希 实习生 李姗姗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