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37年仕途终结,三双鞋暗藏玄机,区委书记缘何落马

发布时间:2025-05-01 02:31  浏览量:6

"你们见过凌晨四点的昭通吗?"2018年某次干部座谈会上,时任昭阳区委书记的江先奎突然抛出这句话。台下二十多名基层干部面面相觑,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着异样光芒。彼时谁也没料到,这个以"拼命三郎"著称的官员,会在七年后被纪检监察部门通报。

1978年冬天,18岁的威信县青年江先奎背着帆布包走进公社大院。这个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最初的工作是给领导誊抄文件。同事老张至今记得:"小江总揣着笔记本,领导说啥他都记,连食堂师傅教他腌咸菜都要写两笔。"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认真,让他在1996年迎来人生转折。时任昭通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的他,在抗洪抢险中连续三天三夜泡在齐腰深的水里转移群众。村民老李回忆:"江主任当时小腿被钢筋划得血淋淋的,硬是撑着竹筏把我们家六口人运出来。"

2013年8月,53岁的江先奎站上仕途巅峰——出任昭通市委常委兼昭阳区委书记。上任首月他就搞了件轰动事:带着区委班子在老旧小区住了半个月。社区主任王大姐说:"江书记真住进了漏雨的车棚房,有天半夜被老鼠吓得摔下床,第二天照样准时开会。"

转折发生在2020年。昭阳区某重点工程突然停工,承包商卷款跑路的消息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知情人透露,江先奎当时在内部会议上拍了桌子:"就算把昭通翻个底朝天,也要把这事查清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五年后他自己成了被调查对象。

2025年4月的通报犹如平地惊雷。据知情人透露,在宣布处分决定的会议室里,江先奎突然起身走向窗边,盯着楼下他亲手栽种的雪松看了足足五分钟。这棵他要求"必须每天检查"的树苗,如今已亭亭如盖。

从抄写员到正厅级干部,江先奎用了37年;而从风光无限到身败名裂,只需要一纸通报。他主政期间修建的滨江步道旁,晨练的老人们仍在议论:"听说江书记以前每天早晨都来这儿快走,现在倒真成了'走快'的典型。"

昭阳区委大院那排罗汉松新发的嫩芽正在舒展,晨练的老人们发现,树根处不知被谁撒了圈粗盐——这是滇东北防止树木疯长的土法子。

门卫室的监控记录显示,近半个月总有不同身影在深夜驻足。本地论坛上,一条获赞过千的评论被顶至首页:"当年江书记亲手移栽这些树苗时,可说过'要长得慢才扎实'"。

网友@乌蒙山观察者上传了段意味深长的视频:夕阳把巡视组车辆影子拉得老长,恰好盖住树根那圈白盐。热评第一写道:"记得小时候阿婆说,腌菜坛子要常开盖透风"。而退休干部老周在老年大学书法课上,反复临摹着"青松寒不落"五个字,最后一笔总在"落"字上晕开墨团。

历史从不重复韵脚,但总在相似的节拍上惊醒世人。江先奎在干部大会上常说的那句"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如今被年轻公务员改编成新版本——"常晒鞋底才不沾泥"。

区委宣传栏最新公示的党员承诺书上,有行小字被描得格外清晰:"我要做棵晒得到太阳的树"。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