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岁,在儿女家各住3个月,才看清,养老想要舒心,得明白这些
发布时间:2025-03-27 15:23 浏览量:3
来自网友谢芳的投稿故事:
"老了要靠儿女养老"这个念头,在我心里扎根了几十年。直到今年,在儿子家住了3个月,又到闺女家待了3个月,我才琢磨出来——养老这事,跟年轻时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门道,不亲身走一遭还真悟不透......
我今年62岁,老伴去年生病走了,留下我一个人住老房子。儿子闺女都不放心,说我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安全。儿子说"妈你来我家住吧",闺女也说"妈还是跟我住好"。
可问题来了——要是一直住儿子家,怕闺女说我和她不亲;要是一直住闺女家,儿子又觉得没面子。我说"那我哪儿都不去,自己住挺好",可他们死活不同意。
最后闺女想出个办法:"要不这样,妈在咱两家轮流住,一家住3个月,公平吧?"儿子一听觉得行,就这么定了。
我看孩子们这么操心,虽然觉得搬来搬去麻烦,但也不想让他们为难,就答应了。
心想先试试看吧,谁知道这一试,倒让我明白现如今养老的门道。
半年前,我开始了在儿女家轮流住的日子,3个月换一次地方。先去的是儿子家,儿子住在市中心的新小区,房子装修得亮堂堂的,看着就体面。
儿媳妇是个讲究人,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
第一天刚到儿子家,她就给我指着一双棉拖鞋说:"妈,这双是给您准备的,千万别穿混了。"
说完还把其他棉拖鞋往鞋柜里收了收,好像生怕我拿错似的。我的棉拖鞋是简单款,他们的都是防水面料。那刻起,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自己像个只住3个月就要走的客人。
在儿子家,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想帮忙拖个地,儿媳妇赶紧抢过拖把:"妈您别动,这个拖把要按顺序拖。"
有次看厨房垃圾桶满了,想去倒,结果把分类搞错了,儿媳妇虽然没说什么,但那表情让我难受了好几天。
最煎熬的是每天下午。儿子儿媳上班,孙子去上学,就剩我一个人在家。
电视不敢开太大声,沙发不敢坐出褶子,连喝水都怕把杯子放错地方。有时候就坐在阳台上数着日子过,盼着快点到3个月,好去女儿家。
来到女儿家,本以为能松口气,没想到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女儿家住的是老小区,虽然没儿子家那么宽敞,但好歹是自己的亲闺女,我心想总算能自在地过日子了。
可住下来才发现,女儿女婿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厂里上班,晚上回来累得话都不想说。外孙上初中,功课紧得很,连吃饭都在看书。我想帮忙做点家务,却总是帮倒忙。
那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熬了一锅稠稠的白粥,还烙了几张饼。结果女婿喝了一口就放下筷子,女儿赶紧打圆场:"妈,现在都讲究少食多餐,粥不能这么稠。"转身就去厨房重新煮了一锅燕麦粥。
更让我难受的是晾衣服的事。我看天气好,就把衣服都晾在阳台上。女儿下班回来,二话不说全收下来塞进烘干机:"妈,现在谁还晾衣服啊,多不卫生。"我站在旁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有天夜里,我听见女儿在房里跟女婿说:"妈也是好心,你就将就点吧。"女婿叹气:"我知道,就是觉得太累了。在厂里受气,回来连口顺心的饭都吃不上。"这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
现在我才明白,在女儿家,我不仅帮不上忙,反而成了他们要多操一份心的负担。他们已经很累了,还要分神来照顾我这个老太太。
躺在床上,我想起以前自己住的日子。虽然冷清点,但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衣服爱怎么晾就怎么晾。在儿女家借住的日子,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屋檐底下难做人"的滋味。
这半年的"轮住"生活,让我彻底想明白了:儿女的家终究是他们的家,我的老房子再破也是自己的窝。
在儿子家,我像个小心翼翼的客人;在女儿家,我又成了需要照顾的负担。
半年一到,我二话不说就收拾行李回了自己的老房子。虽然房子旧了点,但这里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我的老花镜可以随便放,喝水用惯的搪瓷杯也不用藏着掖着。
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过日子。
现在我自己住快半年了。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做饭就做,不想做就去楼下小馆子吃碗面。
周末儿女带着孙子们来看我,反而比以前更亲热了。我总算懂了:老人啊,要有自己的地盘,儿女孝顺是福气,但独立自在才是真舒心。
这半年的"轮住"经历,让我看清了几个养老的硬道理:
第一,儿女再孝顺,他们的家终究不是你的家。在儿子家得按儿媳的规矩来,在女儿家要顺着女婿的习惯走,处处都得将就。
第二,老人要有自己的窝。我那老房子再旧,关起门来我就是主人,想怎样就怎样,这份自在千金难换。更何况,我自己每月还有养老金够我生活。
第三,别把自己活成儿女的负担。他们正处在最累的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得体谅。
第四,要学会给自己找乐子。我现在每天去公园遛弯,晚上去跳广场舞,闲时养养花,日子反而过得有滋有味。
说到底啊,养老不能光指望儿女。把自己的日子过舒坦了,少给孩子们添麻烦,这才是最实在的幸福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