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顺:离水亦能飞跃

发布时间:2025-06-04 05:08  浏览量:20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这句话一直被汪顺置顶在自己的微博上,四征奥运的战绩,从伦敦的崭露头角,到里约的奋勇夺铜,从东京的霸气摘金再到去年巴黎的超越自我,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执炬者,汪顺的一举一动凝聚着国民级的关注与期待,但在奖牌与成绩之上,汪顺内心深处有一个从未改变过的孤独目标,他唯一关注、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几乎全部去达成的,始终是成为更好更强的游泳运动员,过往就像他在水中奋力划开的水流,哪怕阻力再大,也终将在身后平息,化于无形。

当下,他享受到的愉悦与满足感是“高纬度”的,是荣誉收敛高光之后的蓄力。经过巴黎奥运会的汪顺选择用科学赋能自己,将水中的犀利力道升级为打通岸上日常的韵律感,为了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跑步被纳入他的核心日常训练当中,巩固优势,强化薄弱部分。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那汪顺选择了漫长且浓郁的热爱,当下的每一瞬间都是构成热爱的真实可能。 他相信,从水中到岸上,享受当下的每一步是唯一能掌控的确定。

01

与水对话 步履不停

被汪顺置顶在微博的内容还有一条,是他目睹着家门口的亚运会上国旗升起,聆听着国歌奏响,“相比于金牌,我更开心的是能够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29岁的年龄,只是个数字,说我不行的人,你们看这个成绩还行吗?”

“还行吗?”,是汪顺对自己数次喊过的话。2021年,历史上迄今为止第一次延期的东京奥运会,在世锦赛拿了第六名次的汪顺出现在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现场,1分55秒00, 新的亚洲纪录在几乎不被外媒看好的情况下被他迅猛拿下,汪顺实现了他的既定目标:为祖国夺金!这个成绩也坚定了汪顺心中的念头,年龄不是运动员的天然阻碍,反而是厚积薄发的体现。

汪顺相信,随着现代体育赛事的发展,运动员体能之间的差距将会发生变化,成熟的运动员拥有更丰富的比赛经验,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更加全面而精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运动员可以拥有稳定的情绪,老练的心态,心不浮气不躁,让“热爱”与“坚持”词义相通。

在曾经被传奇菲尔普斯支配的时代里,少数几位男子游泳运动员是需要多么孤绝、坚韧的心才可以熬到最终站到舞台的中央,开启属于他们的时代。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瑞安·罗切特,男子200米混合泳世界保持者,在32岁参加的最后一次奥运会上输给了汪顺。里约奥运会之后,菲尔普斯第二次宣布退役。与汪顺同为1994年生人的荻野公介,在东京奥运会之后退役,组建家庭。

2024年巴黎运动会倒计时还有100天的时候,汪顺在微博上发文自称“小将”,“好玩”之余更是因为他对于游泳项目的思考与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年少轻狂的野心勃勃回归到享受比赛的初心,在水中始终只有自己一个人。

“你可以屏蔽外界的声音,感受到纯粹的水流,你调动着身体的流线、肢体划水的效率去感受加速度,尤其是在冲刺时,你会明显感觉到水流的阻力变小,整个人就像利刃出鞘,把水划开往前冲。”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刺激、愉悦的,值得沉浸式享受的。凭借着这样的心态,在巴黎奥运会上,汪顺夺得了男子200米混合泳铜牌。

巴黎归来,序章拉开,对于汪顺而言,依然是从零开始。游泳训练和比赛将持续占据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与此同时,汪顺坦言,一些新的变化发生了。“以前的我在周末,可能就选择在房间里好好休息,要不然就是去游泳池里放松,或者做一些训练。”

但现在他开始增加一些“项目”,那就是跑步。这里的“跑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比赛前或者体能调整期,还有就是在个人的休息时间里,去户外跑一跑接触大自然,移步换景,舒缓情绪。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呼吸,感受肢体律动的反馈, “与水下的专注感是相通的,游泳是与水对话,而跑步就是与大地的交流,两者都有一种沉浸感,这种感受让我觉得很轻松很愉悦。”

现代体育比赛的决胜往往在须臾之间的细节里,考验着运动员对于自己身体还有装备的认知水平。在跑步训练中,他们会格外注意细节。汪顺意识到,游泳作为非负重运动,水的浮力减少了对关节的冲击,随之而来的长期影响是,游泳运动员的踝关节和足部稳定性相对于陆地运动员,更需要加强稳定性,因为长期泡在水中,脚部的皮肤会更敏感一些,也更容易感觉到疲劳。当他第一次穿上HOKA跑鞋之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缓解,无论是训练还是休闲,跑步过程本身都变得更加轻松,值得享受。

02

一双跑鞋的 长期主义

游泳是汪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曾经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采访提问是:如果离开泳池想干什么?对于汪顺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热爱和坚持就是排除虚无,未来的确存在无限可能性,但他的发力点只能源于泳池,划出鱼跃海面的弧线,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直游到人们想象不到的海天一色,而那一抹蓝,正是汪顺兼具理性与浪漫的梦想。

HOKA与奥运冠军实现了水下、岸上的默契牵手,丰富了享受运动的体验。CLIFTON 10的蓝白配色更加简约,就像把泳道中被奋力激起的水花穿在脚上,轻盈、清冽。

“在认识HOKA之后,我自己进行跑步训练时就会穿CLIFTON系列,它的缓震和回弹力都很优秀,目前最喜欢的就是CLIFTON 10,相比前代,它在缓震与轻量方面的平衡做得更加出色,并且适配更多普通人群,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跑步爱好者。”他曾这样提到。

一双理想的跑鞋能够照顾到各个层级的需求,从初跑者到从容成熟的运动员,都象征着鞋履背后的“体育精神”——日积月累,追求创新与卓越。十年磨一鞋,足以证明HOKA的稳定内核。

诞生于山脉的HOKA最初是以厚底设计而闻名,并且因其超强缓震和稳定性而受到跑者的喜爱,它致力于助力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跑者尽情飞跃,在接近目标的跑道上享受轻盈如飞的穿着体验。被汪顺青睐的HOKA在鞋款上技术过硬,细节贴心,它的设计就像游泳运动员引以为傲的核心力量,在水中保持平衡,有力破浪一样,在陆地上可以帮助跑者保持轻松、稳健的步态,不用担心受伤。

游泳之于汪顺,即长期主义的实践,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享受水中的每一次奋力划水,最终用冠军荣耀回馈热爱与坚持。汪顺曾经在访问中用“脚底板发痒”来描述自己对于训练过程的感受,就是那种不甘落后,不断突破极限,渴望更快更强的劲头,只要跃入水中,苦也不再苦,是只有强者才能共鸣的享受。

跑步之于HOKA,是从创立之初坚持的初心,也是品牌希望带领更多人站上起跑线使命的实践,纵情飞跃,享受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HOKA与消费者的双向选择是共同激励的精神联盟,漫长的征途之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跑者有重视过程,享受体验的高势能,路一直在脚下,步履不停。

03

享受比赛 与生活计划

越是优秀的运动员,越懂得享受过程,无论是在比赛还是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深谙某种运动哲学,将那些极易折损人心力的压力与挑战转变成可以持续燃烧的激情,成为最终夺冠摘金的雄劲动力。品牌大使(鞋履系列)汪顺是这样,HOKA的品牌挚友——高亭宇和常园亦是如此。

左右滑动查看

中国首位男子速度滑冰冬奥冠军高亭宇说,从小接触速滑项目之后,冰场就成为了他最熟悉的地方,与汪顺在水中的专注状态一样,在他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每一次蹬冰感受到冰面的抵抗力,每一次加速时迎面吹来的风,那种速度与激情的愉悦是独一无二的。

“速度滑冰既是我的舞台,也是自我突破的过程,冲刺到终点,或者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会变得值得。”常园在巴黎奥运会上凭非我莫属的气势拿下54公斤级项目的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女子拳击项目的奥运冠军,她感谢那个因为热爱而全力以赴的自己。“作为全国第二批女子拳击运动员,拿到奥运金牌是几代人的夙愿,我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冠军耀眼的竞技成绩背后得益于在重复中寻找突破口的坚韧训练,其中就包括重要的跑步训练。不仅仅是游泳,滑冰和拳击,所有的奥运赛事中都少不了它的赋能。比如运动员需要通过跑步增强心肺耐力,增加核心力量的稳定性,还有些项目中需要瞬间完成的爆发力,也是可以通过短跑加速进行训练。 跑步在每一个冠军生涯中都占据着重要的比例,泳道、冰场、擂台。游泳、速滑、拳击。无论哪一个赛场,哪一项运动,都离不开跑步为之累积的速度、耐力与稳定。

在生活中,HOKA也成为奥运冠军们信赖的“时尚合伙人”。他们对于时尚的敏感度和表达并非来自浮于表面的潮流追逐,而是根植于心的多年如一日的自律心态与身材管理。竞技成绩更加为他们增添了不张扬却强大的气场,是一种源自实力的从容与自信。因此,他们对于服饰的挑选往往自有主张,延续着低调、简约、实用的风格,这与HOKA所坚持的设计理念——功能与美感并重,专业与舒适并行——亦高度契合。

汪顺的时尚感从不是靠堆砌外在经验,而是源于他本人的体魄与气质——是长期的自律、训练和对身体极致管理,塑造了他独有的自然随性时尚风格。他将极简的穿搭演绎出鲜明的个人辨识度,这种高级感并不来自于刻意修饰,而是多年来的自我要求所沉淀出的自然状态。

此次HOKA CLIFTON 10的蓝白配色带来的清爽感,与此刻的汪顺完美共振:简约灵动,正如当下他更从容的生活节奏。

曾经的汪顺对自律的追求堪称极致,哪怕是休息都想“去泳池里游一游”,向前的速度与水的阻力互相作用,犹如上帝严苛的“美工刀”打磨出如今的身形——流畅的肌肉线条,匀称的比例,每一次登场都令人惊艳。但这份力量与美感,不止来自天赋,更源于他从少年时代就坚定投入的日复一日的训练。

如今,这种美又有了一些新的内涵。他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时间共处,将赛场上的自律延展为生活的智慧。对于汪顺来说,自律的精神没有变,但它的时间线被放得更长也更从容,他可以自信地从水中走到岸上,享受游泳之外的生活,那些曾经被他一度忽略过的天气变化、光线明暗、自然呼吸都在跑步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它们就像泳池里熟悉的水流,滋养着汪顺的身心,成为同样被轻松地享受正正好的“当下”。

曾经将游泳作为自己全部生活的汪顺,体会到生活的边界一旦开拓,无论是休闲还是旅游,不但不会影响到游泳的状态,反而会注入新的想象力。

包含了随性从容的自律态度,成为如今汪顺毫不费力时尚感的内核,他对“何为时尚”的理解就是把生活当秀场,享受每一个自己掌控的瞬间。他不喜欢被穿着“绑架”的状态——就像比赛中过于紧绷反而失去享受过程的愉悦感。由自律带来的完美身材让他能轻松展示自己独特的时尚风格——始终轻盈,不费力。他希望自己的穿搭与生活方式保持同频的“呼吸感”,这是属于冠军的松弛与从容。也正因这份松弛感,让他与HOKA携手——跑步和生活都不需要“重装上阵”,或被复杂的装备选择困扰,一双舒适的鞋履可以助力在各个场景下即刻出发。

水,因为包容而清澈,有活力。汪顺的阳光形象像一抹亮眼的蓝色水流,流入跑道,进入生活,联手HOKA,是一次能量的延续,也是他个人时尚风格的再创造。

汪顺在跑步的专注中感受到比成绩更有价值的回馈。他代表了赛场外“正正好”的人生状态 :自信、自由、享受每一步。

每一次站上起跑线时,可以不执着于速度,而是以更加轻盈的状态,感受微风拂面,跑出属于自己的未来面孔,每一步都清晰而有力。

# 对话汪顺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坚持热爱直到永远

ARENA: 巴黎奥运会之后,能否分享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

汪顺: 接下来依然是从零开始,重新投入训练中,一切荣誉在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都清零了。我想分享一句一直支持着我走下去的话吧,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一直是我生活的座右铭:循此苦旅,以达天际。希望能一直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运动员的生活往往比较单调,游泳训练和比赛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我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会做一些游泳之外的事情,去户外跑跑步,接触自然,目的还是为了保持好的状态。

ARENA: 跑步时的速度感、达成目标的满足感与“水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

汪顺: 我觉得这种达成目标的满足感是相似的,但是体验感也很不同。跑步的时候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你身边事物的变化,风速以及触地的感觉。在水下会屏蔽外界的声音,你只能感受到纯粹的水流,需要通过身体的流线型、划水的效率去感受加速。尤其是冲刺时,你能明显感觉到水流的阻力变小,整个人像是在“切”开水面往前冲,这两种感受对我来说都是独特的。

ARENA: 如何评价自己跑步时的状态?觉得理想的跑鞋应该是什么样的?

汪顺: 我在跑步的过程中会比较轻松,在呼吸中唤醒激活自己的身体。跑步在我们日常的训练中会占据一定比例,所以之前也会关注一些跑鞋装备的测评,那个时候已经对HOKA在跑鞋方面的设计和产品线有一定了解,在成为HOKA品牌鞋履系列大使之前,自己也会穿HOKA跑鞋,从外观上来说它的设计很流畅,跑步训练的时候缓震和回弹力也很优秀。

ARENA: 对哪些 使用HOKA的场景细节印象深刻?当穿上它跑步,或者出入社交场合时,有没有“正正好”的感觉?

汪顺: 印象深刻的场景的话,之前每次穿HOKA跑鞋出街的时候,都会频繁偶遇粉丝,这个算吗?(笑)

ARENA: 如果请您推荐HOKA给大众的运动爱好者,您觉得它最能吸引人的品牌精神是什么?

汪顺: 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出发,游泳本身就是需要打磨和沉淀的运动,其中经历的每一个训练环节都很重要,而HOKA的品牌发展也同样如此,品牌凭借着不懈的创新精神以及对跑步行业的热爱,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而且在坚持自身专业的同时也一直在为所有跑者提供更加长久、安全的保护,这一点也体现在HOKA的不同产品线中。

HOKA最吸引我的点在于,它并不只是一个跑鞋品牌,更代表了一种勇于探索,不断去挑战、坚持所爱的运动哲学。我也了解到HOKA一直希望能让更多人站上起跑线,能够去感受到跑步的畅快,获得“飞”的感觉,这种精神其实某种程度上和我想要去夺冠的事业追求,以及始终坚持游泳的热爱是一致的。

ARENA: 普通人如何做到有成绩、能够通过持续努力来享受过程?

汪顺: 相比于 专注于过去没有做成的事,着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ARENA: 您与时尚的关系是很紧密的,拍过不少大片,参加过时装周,您的穿搭心得是什么样的?一双跑鞋在您的OOTD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汪顺: 我对于日常的穿搭更多还是以舒适度为主,尤其会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子。如果当天有训练的话会选择一些兼具功能性的服饰以及跑鞋。今天刚好上脚了CLIFTON 10,稍后准备去慢跑一会儿,用最舒适的脚感陪伴我进行强度适中的训练。

策划:Paco 撰文:钱德勒
新媒体编辑:刘倩怡

福利时间

评论区聊一聊 跑步为你带来过哪些收获? 截至4月21日下午3点 本文留言获赞排名 前10位 将免费获得 HOKA礼盒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