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制服“三件套”时代终结?多家航司解禁高跟鞋、开放裤装选择
发布时间:2025-08-04 20:24 浏览量:1
“为什么我们在那么复杂的高空环境下工作,还要穿短裙、丝袜、高跟鞋?”近日,一位曾经当过空姐的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吐槽飞机乘务员的着装问题,引发广泛讨论。
高跟鞋、丝袜与短裙“三件套”,长期被视为是空乘人员“标配”。即便民航已经成为日常交通工具、空乘职业也褪去神秘光环,部分航司仍因循旧例,对乘务人员的着装有严苛要求。如今,这些被视为职业象征的装束,正在被重新审视。
穿着高跟鞋,每年都有乘务员崴脚或摔伤
“这是我们每天穿高跟鞋上下的楼梯。”某航空公司乘务员夏夏向记者展示了空乘登机时的楼梯图片,楼梯连接廊桥,是镂空的,密密麻麻布满小洞。“这个楼梯,我们每天都需要拎着大包小包走上去。”
登机楼梯(受访者供图)
女性空乘们通常会穿两双鞋:登上飞机后会换上平底鞋执勤,但从酒店到机场、上下客梯、走廊桥、走登机梯时则穿高跟鞋。夏夏提到,公司统一发的高跟鞋高度是3cm和5cm,可以自选,但加上几十斤的行李负重,确实有些吃力,而且鞋跟容易卡住。“穿高跟鞋又挤脚又累,而且上下机组车、楼梯也是有风险的,公司每年都有乘务员崴脚或是摔伤。”
“不光是舒服不舒服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安全不安全。”某航空公司乘务员小优说,在整个执飞过程中,“三件套”就像“美丽刑具”。“刚开始工作时,制服带来的新鲜感冲淡了高跟鞋带来的疼痛。但如果真的要逃生,穿高跟鞋和裙子根本跑不快。”
国内航司尝试女乘务员“去高跟鞋化”
长期以来,制服“三件套”成为大众对空姐的刻板印象,这一印象既源于民航早期的奢侈定位,更是部分服务行业对服务提供者施加“凝视”的产物。除了所谓迎合审美的设计之外,空姐的着装要求上还存在着许多“没苦硬吃”的旧规矩。
事实上,虽然空姐外在形象光彩,但私底下经常需要跑足科门诊。有研究表明,长期穿着高跟鞋不仅会引发足部疾病, 还可引发腰背疼痛、应力性骨折、骨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据受访者透露,有的航司要求空姐必须盘发全妆,有时刚吃完饭没来得及补口红就要被扣分。还有的航司允许空姐在非飞行状态时穿厚袜子,但起飞后又必须换成薄丝袜,冬天落地开舱门后,她们不得不双腿单薄地在寒风中送客。“既然不能取消穿着,最起码(保暖)保障要到位吧。”
2021年,我国首个《民航客舱乘务员职业形象规范》颁布,规定着装应该以方便乘务员工作为主,最大限度降低不安全因素。根据2024年12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客舱运行管理》中的5.7.3细则,“在飞机滑行开始至飞机到达目的地旅客下机结束,客舱乘务员不应穿高跟鞋。”
如今,国内不少航司已经开始尝试女乘务员“去高跟鞋化”。2024年8月1日起,湖南航空全面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行航班,乘务员航班全程不用再穿高跟鞋,包括进退场、上下客梯、走廊桥等;春秋航空自7月7日起推行“女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期间穿平底鞋”措施,乘务员在整个值勤期(从航前签到至航后讲评结束),将统一穿着符合标准的自购黑色平底鞋;山东航空新制服“青未了”于7月26日亮相,新制服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汉服元素,还遵循空乘实际需求与舒适体验,女空乘可自选裤装或过膝裙,轻便的平底鞋代替了以往的高跟鞋。
山东航空新制服“青未了”亮相
鞋跟的高度或裙摆的长度不能决定专业度
伴随高跟鞋退场与裤装解禁,航空公司正重新定义着“专业形象”的内涵。这一变革的核心,是让制服回归其核心功能本源——提升舒适、保障安全、彰显尊严。
7月27日,山东航空某航班从济南起飞,乘务员赵琳穿着新制服“青未了”在客舱平稳行走。这套制服裙子长度过膝,兼顾实用和美观,轻便的平底鞋代替了以往的高跟鞋,优雅不减。“以后,我们的裤装和裙装可以自己选择搭配了。”山东航空公司乘务员赵女士介绍,今年是她飞行的第十年,她和同事们终于换上了公司的第六代制服。“比起之前,确实方便了不少。”
“以前看到乘务员穿着短裙提供餐饮服务,或者帮助个别旅客抬行李,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在遇到飞机颠簸时踉跄,反而让我不安。”一位常飞国际航线的商务旅客李先生坦言,空姐也是工作人员,解放高跟鞋和短裙,不仅有利于破除空姐身上的性别偏见、提升空乘工作体验,更有利于航空服务回归安全和专业。
更为重要的,是自主选择权带来的职业尊严感。夏夏认为,乘务员的专业价值体现在确保安全、提供周到服务上,而不在于鞋跟的高度或裙摆的长度。“裙子也好,裤子也罢,我充分尊重旅客的各种呼吁和要求,但也希望公司能把制服选择权交给我们自己。”(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