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记:没有空调续命咋办
发布时间:2025-07-10 00:23 浏览量:9
心静自然凉
三十年多前的夏天,白城家家户户、事业单位、学校、书店、饭店、商店、剧场、车站……哪哪都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很少见。
老人家手里拿个破蒲扇,扇风,兼轰苍蝇拍蚊虫。
小孩子用硬些的纸,折成简易扇子,扇着玩。
偶尔谁家有人去大城市,带回一把檀香扇,一扇都是香风,哎呀,那可美坏了。
而三伏天,早晚父母还要给我们小孩子备上长袖衣服,因为天凉。
现在全球变暖,城市高楼林立,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加大,热岛效应变本加厉。初夏竟然出现三十七度的高温天气,也是三十年前不能想象的。
我们学校图书馆建于二十年前。以当时的设计,只有排风系统,没有中央空调。每年七月初学生就离校了,留校学习的考研学生不多。开学已是八月末,就热那么几天,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现在,靠空调续命的夏天,学生们在论坛上终日吐槽,说是夜半两点钟热醒,睡不好,白天还要复习,实在难熬。
图书馆只有五楼博学厅、鹤巢考研学习室、二楼职工书屋、博看书苑、一楼综合部有空调。
借阅室室温三十一度,我还觉得挺凉快。尤其坐在里面看书,完全不觉得热。
左老师是上午来的。她以前最愿意坐在文二靠过道的中间位置。今天她一来了就喊热,要找有空调的房间。
我给她沏了云雾茶,让她到我办公室吹下风扇。她早上跑步,又急急忙忙往图书馆赶,能不热么?
坐下说说话的工夫,就把鹤望兰的文章排了。坐了一会,自然凉了下来。这才叫心静自然凉。
我不太怕热,觉得没有空调完全可以承受。手里有一把精巧的日本藏蓝色蝴蝶图案小折扇,是在北京创业的学生赵总有一年回校时送我的。每到夏天就拿出来用。拿起它,对着脸猛扇几下,汗也就退了。
把长得最好的一棵三七拔下来,送给左老师,告诉她有妙用。可以拌凉菜、炒鸡蛋、摆盘生吃。而且已经有人留言,说多吃可以成“仙”了,绝对解暑。
左老师离开后,我提着拖把就去了红椅子学习室,拖出来一大串长头发和一些杨花毛毛。学生们学习时有大把的头发可掉,而我,已经余额不足,老秃了。
怎么能在借阅室里大笑
文二借阅室下午来了三个女生,都选了窗边位置。其实上午还行,下午窗外吹进来的都是热风。
一个女生穿了清凉的白色小背心。一个女生带了一个白色的小风扇。还有一个女生带了冰咖啡。另有一对小情侣,坐了不多时就离开了,虽是热恋,坐拥爱情到底不怕热。也是各有各的解暑法。
我坐在最后面读《查令十字街84号》。被作者海莲·汉芙逗得大笑。
幸亏一个女生暂时离开座位出去了,另外两个女生大约累了,趴在桌上假寐,对我的笑声以及窗外的鸟鸣充耳不闻。不然恐怕得遭到抗议。
真的,每个借阅室里都有一些书让你热泪盈眶,有一些书让你捧腹大笑。还有一些书,让你又哭又笑。
坐在图书馆里,足不出户,你就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的风景,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人生。然后你被牵动心弦,一阵出神……
所以,只要有书,哪里会觉得热?不存在的。
不由你不笑
海莲给英国的旧书店写信,弗兰克负责回信,同时寄上她想要买的书。海莲一直想要到伦敦亲眼看看书店,与书店人见面。通信的第四年,她已经攒了一笔旅费。没想到,意外发生,钱没了。
她在信中说:我的宝贝牙医师放了我一个月假,他却欢欢喜喜带着娇妻度蜜月去了,旅费都是我出的——我有没有提过?好几个月前,我发现牙齿一颗接一颗全坏光了,我要么乖乖装上牙套,要不然就得全部拔光!因为还不想当个无齿之徒,我最后还是决定装牙套。可是诊疗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看来伊丽莎白只好在我没来的情况下登基了,我呢,今后几年也只能留在这里看着我的牙齿一一加冕了。
一个独居美国的女剧作家,可以幽默成这样,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笑点,我快要被笑淹死了。而她写信的对象是一个古板的英国绅士,这就更加好笑了。
当然,读到最后,没有人不潸然泪下。弗兰克去世后,书店面临倒闭时,海莲终于来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她梦中的书店正眼睁睁等待消失,这是多么令人感伤更使人不禁落泪的一幕啊。
如今,热爱精致纸本书的人可能不多了,但我相信,书店情结和图书馆情结还存活在许多人心中。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令他们魂牵梦萦的,除了校园里的初恋,图书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地标。
伍尔夫说过:“有时我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毫无倦意的阅读。”那么,能在图书馆和书店读书的人,就是置身天堂般的境地了。热与不热,真入境真就无所谓了。
比如这个七月的午后,三个女生的身边,坐着一个穿格子长裙和回力球鞋的老师。还剩最后一科考试,手中写满字的纸张渐渐被汗水濡湿。窗外是理科楼前白花花的被太阳蒸烤的热浪。而这一幕,至少我会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