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这话背后,有何民俗真相?
发布时间:2025-07-11 07:22 浏览量:2
“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是一句农村典型的传统俗语。这句俗语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农耕时期,其所含的民间习俗,因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远,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
现在我们对这句话理解,也就越来越难准确理解。很多的人在解读这句俗语时,并没有触及到当年的习俗内核,而是通过“合理想象”,从字面上来理解,当然也就不太准确。
我在前面所发的一些文字中,多次提到这类俗语的句式,即“宁可……不可……”句式。
这是一种假设句式,通常假定用于两种不太好的情形下,出于趋利避害的选择,在这两种事情之中,选择相对来说较有利的一种。
这句俗语也同样属于这种假设性的句式。
意思是说,不管是“试人棺”,还是“试人鞋”,在民间习俗中,都是属于民间禁忌,当然是民间比较忌讳的行为。
但是,如果只在这两种事情中选择其中比较有利的一种,那么,“试人鞋”这种事,比“试人棺”更让人忌讳。因此,在民间习俗中,如果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这两种选择,选“试人棺”,要好于选“试人鞋”。
那么,民间为什么在假设中,要这样选择呢?这里面有怎样的民俗说法呢?下面对这句俗语分别进行解读。
一、试人棺
“试人棺”,在农村叫“试棺”。这是古代农村在为家里老人做棺材时,一种通常的做法。
过去农村与城镇有所不同,城镇一般有棺材铺,专门出售棺材,人们可以定制,也可以在人去世后购买。
而在农村,由于家里有木材,家里请人做棺材比较划算,更是比较方便。特别是比较偏远的村庄,离城镇较远,来回需要花费时间,有时还不一定有货,需要等。但去世的人等不起。
于是,农村家庭通常都是提前为老人做好棺材。为了避忌,民间将提前预备的棺材称为寿材、寿木,也有的地方称为老木、老屋、千年屋等。寓意为老人添福添寿。
过去农村,一般来说儿子和女儿都有为父母准备寿材和寿服寿被的习俗,并各有分工。儿子为父母准备寿材,女儿为父母准备寿服寿被。
按照农村传统习俗,父母到了做寿的年龄,有的地方为五十岁,有的地方为六十岁,为父母准备寿材和寿服寿被。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延长了,一般父母到六十岁以上才给准备寿材和寿服寿被。
不管是做寿材,还是做寿服,都要有人试一试,看是否合身。试寿服,因老人健在,一般由老人自己试。每年农历六月六,老人还将寿服晒一晒。
而做寿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通常来说,各地都有当地固定的尺寸,这种情况就不用试棺材了。但是,有一些人还是喜欢根据老人的身材量身定做,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试棺材。民间试棺材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儿子给父母试棺材。这是一些地方孝道中的一种体现。按照农村说法,儿子给父母试棺,以后就不会患腰痛病。
有一些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父母做棺材的树木尾梢,用来给儿孙做床,儿孙睡觉就会安稳,也不会患腰痛病。
因此,这些地方的习俗中,只有儿子才可能给父母试棺,如果其他人给别人试棺,就会不吉利,或者说给别人当儿子,因而为人所忌讳。
二是请人试棺。有一些地方习俗,要请人来试棺,通常请家里比较贫穷的人,也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试棺时,主家要给试棺人一定的报酬。因此,这些地方为人试棺也为大多数人所忌讳。
这也就是农村习俗中忌讳试棺的原因。
二、试人鞋
过去农村的鞋,大多是布鞋,当然也有草鞋。通常来说,草鞋是不怕试的,也没有这方面的禁忌说法。俗语中的“试人鞋”,指的就是布鞋,而且是新做好的布鞋。而试鞋之人,通常指男子而言,女子一般没有这种禁忌。
现在很多的人认为,“试人鞋”的禁忌,主要是怕容易染上皮肤病,如脚气病等。实际上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而现实生活中试鞋的禁忌,另有其说。
因各地习俗不太一样,其民俗说法也不太一样,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吸收福气之说。这是一种过去农村迷信说法,有一些地方认为,鞋子是根基运势所在,而新鞋是最能吸收试人的 “精气”,也就是吸收人的福气,从而使自己的根基运势不稳。
如果给别人试新鞋,就会把自己的福气留给别人。这种迷信说法,只能视为是一种民俗现象,不足为信。
二是被人嫌之说。在过去农村,不仅只是新鞋子不能去试别人的,从未穿着过的新衣服也不能试别人的。这些地方的民间俗信认为,如果试了他人的新鞋子和新衣服,就会被他人嫌弃和厌恶。
这种说法,主要还是出于对他人私人物品,要保持边界感,不能夺人的“第一次”新鲜感,让别人失去了对“新”的良好体验。
三是避是非之说。过去农村做布鞋的一般是女子,通常来说,女子只给家里的亲人做鞋,特殊情况可能给孩子的老师、师傅做鞋,以表尊师之道,也可以给家里请的匠人做鞋,同样是表示感谢,如此等等。
但不能随便给其他男子做鞋,否则被视为是“定情之物”。因此,如果请其他的男子来家里给人试鞋,往往被人误解,男子给女子鞋样,或者女子向男人要鞋样。随便试人鞋,就会招来非议。
过去农村,人们将这“试人棺”和“试人鞋”,两相比较,虽然两件事都是为人所忌讳的,但是,相对来说,给人试棺,不会留下后续的问题,而给人试鞋,则会留下说不清、道不明的后遗症。
因此,过去人们认为,如果只有这两种选择,那只能选“试人棺”,而不能选“试人鞋”。
以上这两种说法,只不过出于一种民俗心理,没有科学依据可言。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试人棺”要远比“试人鞋”恐惧得多。
现在人们到商场买鞋子,看是否合脚,一般都要试试,试过的鞋不一定买,这也是“试人鞋”,现在的人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也没有禁忌说法。
由此可见,时代向前发展,民间的习俗也会随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