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变“养老院”?蹭空调老人脱鞋睡货架,店员哭了:生意没法做
发布时间:2025-07-11 07:05 浏览量:9
“我的天,这刚出门五分钟,后背就湿透了!”早上七点,快递员小李抹了把脸上的汗,电动车座垫烫得能煎蛋。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气温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冲,40℃已成常态,连东北都没能幸免——哈尔滨39℃、沈阳38℃,连漠河都飙到36℃,网友直呼“避暑地图全乱套了”!
高温天里,大家都在想办法降温,可社会上冒出的三大“怪现象”,真是看得人又急又气,还带着点心疼。
一、老人“假节约”:省了电费,却可能搭进半条命
“妈,求您了,开空调吧!再热下去要出事儿的!”在北京工作的小周,每天上班前都要和母亲“斗智斗勇”。可老太太总说:“我年轻时候没空调,一把蒲扇照样过夏天,现在开空调就是浪费钱!”
这话听着耳熟吧?不少老人都这想法。可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夏天早就不是“一把蒲扇能应付”的了——以前是矮平房、少汽车,现在高楼密得像“蒸笼”,柏油路、汽车尾气把温度抬得老高,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还高5-8℃。
更要命的是,这种“假节约”往往“省小钱花大钱”。武汉就出了这么件事:一位70岁老人坚持不开空调,只吹风扇,结果热得昏迷,送医后查出热射病,体温冲到40℃,光抢救费就花了好几万。医生说,老人中暑死亡率比年轻人高3倍,热射病死亡率更是高达50%,这哪是省钱,分明是拿命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些节俭习惯,夏天里特别危险:
- 浙江上虞有位老太太,卫生间摆满接废水的盆,结果晚上起夜踩翻了盆,摔成了骨折;
- 南京一位大爷,剩菜放了三天还舍不得扔,热了热吃掉,上吐下泻进了医院;
- 不少老人为了“省水”,好几次小便才冲一次厕所,一进卫生间就一股味,还容易滋生细菌。
“我们不是抠,是苦日子过怕了。”65岁的王大爷叹了口气,他总说:“以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改不过来了。”可儿女们急啊:“爸,您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强!”
二、“蹭空调”变味:从“三赢”到“添堵”,就差一个度
“去商场蹭空调啊!”这本来是夏天的“常规操作”——商场有客流,顾客吹凉风,顺便买点东西,多好的事儿。可有些老人,硬是把“蹭空调”玩成了“占场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周六,我去家附近的商场买东西,一进门就看呆了:休息区的长椅上,老人们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脱了鞋把脚翘在栏杆上,有的自带小马扎围坐聊天,声音大得盖过了广播。更夸张的是,有位大妈竟然拿了个小桌子,在化妆品区旁边择起了菜,导购员劝了两句,还被怼“你们开空调不就是给人吹的?”
快餐店更是“重灾区”。有家华莱士的店员吐槽:“早上七点就有老人来占座,点杯白开水能坐到晚上,真正来吃饭的顾客都没地方坐,生意差了一半!”
其实啊,“蹭空调”本没错,可总得有个边界。就像市民刘女士说的:“累了歇会儿没人说啥,可把商场当自家客厅,脱鞋、睡觉、摆摊子,就太不合适了吧?”
三、游客被“热懵”:避暑变“遭罪”,东北成了“火炉”
“我是来东北避暑的,不是来‘炼丹’的!”从上海来哈尔滨的游客小张,看着手机上39℃的高温预警,欲哭无泪。他带的长袖外套压根没机会穿,白天在太阳底下走十分钟,就感觉要中暑。
更坑的是,东北人家大多没装空调——以前夏天凉快,谁想到现在会这么热?结果游客来了,酒店价格飙到300多一晚还爆满,没空调的民宿像“蒸笼”,晚上根本睡不着。
东北的大学生更惨。沈阳一所大学的学生小郑说:“宿舍没空调,晚上11点一断电,风扇都用不了。我们只能在操场铺凉席睡,有人甚至把冰袋塞衣服里降温,还有人组团去超市蹭空调到天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光东北,三亚的游客也在“遭罪”——沙滩烫得脚不敢落地,防晒霜涂三层还是晒脱皮;昆明的游客发现,这里的32℃比老家的35℃还难受,因为湿度大,像“蒸桑拿”。不少人感慨:“早知道这么热,还不如在家吹空调呢!”
高温天,真得讲点“科学”
这三大怪现象,说到底还是高温惹的祸,但也提醒我们:防暑这事,真不能“想当然”。
对老人来说,节俭是美德,但夏天该开空调就得开——中国疾控中心早就提醒,老年人高温天中暑风险高,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别心疼电费,健康比啥都重要。
对“蹭空调”的朋友们来说,公共场所的空调是共享资源,咱得守规矩,别影响别人做生意,这是基本的礼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游客来说,出行前可得看好天气预报,别被“传统印象”坑了——今年气候异常,很多地方都在破高温纪录,避暑前先查查当地实时温度,做好准备。
眼看三伏天就要来了,温度还得往上冲。记住啊,高温不可怕,不讲科学才可怕!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咱才能安安稳稳过这个夏天,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