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马十年| 刺梨与跑鞋的盛夏之约

发布时间:2025-07-18 17:24  浏览量:3

在历届六盘水马拉松赛事中,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初好刺梨”“刺力王”“恒维地产”这些品牌名称频繁出现在赛事宣传与赞助环节。

7月20日,2025多彩贵州马拉松超级联赛(第四站)暨“初好刺梨”六盘水马拉松即将鸣枪。这场以刺梨冠名的赛事,已超越传统体育赛事范畴。

从2013年首届5000人发展到如今3.2万人的赛事规模,跑者们踏出的不仅是42.195公里的赛程,更是六盘水“康养+”产业生态的全景展示。

凉都三宝 健康奔跑

自2014年精准选择刺梨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这枚深山野果成为如今远销海外的健康饮品,十一年耕耘,刺梨在六盘水不仅写下了群众增收致富、产业聚链成势的精彩篇章,更是乘着健康消费的东风强势“出圈”。

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刺梨精深加工车间,有着西南地区最大刺梨生产线。每逢八九月的采收旺季,一颗颗金黄刺梨从枝头摘下,就会在24小时内经过23道生产工艺的“吃干榨尽”,实现从农产品到工业品的华丽转身。

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将“小买卖”升级为“大生意”。贵州初好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其从脱贫攻坚中诞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茁壮成长,以“六马”精神为内核,将一颗刺梨的价值“吃干榨净”。

以每斤3元的全省最高保底价收购刺梨鲜果,通过“直播+电商”渠道和八大区域市场布局,实现刺梨产品从深山到都市的高效流通,推动其从“原字号”向“食字号”升级,并逐步向“健字号”和“妆字号”领域拓展。这种“永不止步、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正是“马拉精神”在产业发展实践中的传承。

除贵州初好外,刺力王也与“六马”建立了深厚的“奔跑情谊”。作为六盘水刺梨产业的重点企业,刺力王与马拉松挑战自我、永不止步的精神高度契合。两年间,从赛道补给到品牌联动,刺力王始终是“六马”最坚定的合作伙伴。

今年,刺力王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大山孕育的刺梨精华融入赛事,持续诠释“健康凉都”的活力内涵。专为运动场景研发的2025新款电解质饮料,采用刺梨原汁与科学配方,能快速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帮助跑者畅快奔跑,有效预防电解质失衡。这种坚持,正是品牌与城市共同成长的生动写照。

7月17日至19日,六盘水马拉松博览会现场,刺力王展区以“刺梨能量站”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文化互动与产品体验,生动展示了刺梨产业的全链条价值。本次展会不仅彰显了刺力王“长跑者”的品牌精神,更通过“农体文旅”多维融合,推动刺梨产业与大健康、体育文旅的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六马”赛事,六盘水以奔跑的姿态,将“深山野果”升级为“国民健康新符号”,以农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发展战略,依托高原特色资源和独特气候优势,推动“凉都三宝”(刺梨、猕猴桃、茶叶)向大健康领域延伸。

如今,“凉都三宝”产业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六盘水建成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贵州省最大的猕猴桃产业园,以及同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水城春茶园,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带,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夏栖凉都 跑赢未来

“每届六盘水马拉松,我都要参加,完赛后都要在这里住上一个月,原因是这里凉快,空气质量好。”来自广州的“六马”跑友陈雪说。

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19.7℃,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25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六盘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榜首,成为最适合夏季养老的城市之一。

六盘水以“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模式发展康养产业,通过市场化、品牌化运营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24年避暑季(5—8月)接待过夜游客243.84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63万人次。外地订房占比30.96%,形成“夏住凉都、冬飞海南”的候鸟式旅居趋势,凸显其“凉都”品牌吸引力。

尚宇杰 摄

做好“凉文章”,2021年出台《六盘水市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六盘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构建“医、养、健、管、游、食”六大产业体系。2023年升级“康养+”战略,提出“全域康养、全龄服务、全季运营”目标,推动“康养+”等九大产业深度融合。

在顶层设计下,六盘水构建“市级统筹、区县特色”康养格局。钟山区建成95个养老服务机构,构建智慧康养体系;水城区实现39家机构与5家三甲医院数据互通,获评省级医养示范县;盘州市以“671三线文化园”发展红色康养;六枝特区融合长角苗非遗与中医、温泉资源,形成民族康养特色。

尚宇杰 摄

面对服务升级的挑战,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养老护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复合人才。“要让叔叔阿姨感觉这里比家更懂他们。”护理学员杨帆在适老化改造课上记录要点。随着“六马”赛事IP与康养产业深度绑定,这座曾以煤炭闻名的城市,正用恒温19℃书写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清凉答卷。

如今,六盘水市凭借“夏凉+冬暖”的独特气候优势,打造出南方地区唯一实现集中供暖的宜居城市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数据显示,六盘水中心城区及周边民宿的入住率自6月中旬起持续保持在80%以上,其中来自川渝、长三角等地的老年康养群体占比显著提升,他们在此享受惬意晚年时光。

尚宇杰 摄

六马逐风 凉都疗愈

“这就是六盘水,这里的空气带着草木香,跑起来连呼吸都是养生。”7月17日,六盘水市人民广场上,来自重庆的跑者陈勇深吸一口气。

7月20日,2025六盘水马拉松即将在这座森林覆盖率达62%的“中国凉都”鸣枪,赛道两侧新补植形成“乔木+灌木+地被”的三层降噪除尘体系,将42.195公里赛道连起湿地、森林、草甸,编织成一条“会呼吸的生态走廊”。

“赛道穿越明湖湿地时,白鹭就从头顶掠过。”连续十年参赛的“六马”跑者黄华说,“‘六马’跑到,跑者每公里都能邂逅不同的植物群落。十年前的首届‘六马’,跑者还需穿越煤灰弥漫的厂区;如今赛道已变身‘流动的景区’。”

尚宇杰 摄

六盘水依托“体育+生态”转型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超96%,2024年成为全省唯一零PM2.5污染城市。优良生态赋能康养产业:野玉海景区打造大山屏障下的民俗疗愈场景;三线博物馆以情景教学开展精神康养;六枝长角苗生态馆与盘州傩戏工坊通过非遗体验,让游客在慢节奏中感受指尖治愈力。

“文化+康养”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型旅居形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通过“新村民计划”吸引游客参与火腿腌制等农事体验;荷城的“非遗民宿”推出“一日绣娘”等文化体验项目,实现文化传承与康养旅居的有机融合。依托“凉资源”与“热文化”,六盘水构建了“身体疗养+心灵滋养”的全域康养生态体系。

在六盘水市普亲德坞老年养护中心,72岁的老人王群说:“‘六马’马上开跑了,孩子们跑步,我们在树荫下打太极。”该中心将马拉松周设为“银发健身节”,组织住养老人开展林间健步走。数据显示,六盘水39家养老机构中,紧邻赛道的7家入住率常年达95%,“开窗见绿、推门参赛”成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六盘水依托“中国凉都”的山水生态优势和多元文化底蕴,通过“民宿+旅游+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产业进入全域布局、全域辐射的新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带动民宿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良性循环,现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

前不久,被誉为“康养风向标”的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发布会在水城区举行。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契合,充分彰显了水城区乃至六盘水市在康养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全市的康养产业要素集聚,带动更多外部投资进入,帮助盘活区域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以此为契机,六盘水将构建“全季节、全龄段、全要素”康养产业生态体系。根据规划,今年,全市将建成10个以上森林康养基地,新增康养林5万亩,森林康养步道总里程突破100公里,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滑雪”的四季康养格局。同时将引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赋能医养结合,打造集智慧医疗、运动康复、旅居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康养综合体和活力小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