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病了,布鞋企业家人设崩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发布时间:2025-07-18 22:36 浏览量:4
特朗普病了。媒体报道,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特朗普小腿出现轻微肿胀,超声检查显示,他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莱维特还说,经检查, “没有发现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的迹象”。
郭德纲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当然这句话也不是郭德纲发明的,明清话本、评书里边也经常也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特朗普已经 79 岁了。这种年龄出现静脉疾病,是很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同样是 79 岁的老人,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很多国家,很多人比特朗普呈现更为剧烈的老态。
人老是不可逆转的自然定律。当然,人老不代表着一定心老,很多人到了高龄,仍然在忙活通常被认为只有中青年人在着急忙慌的事情,比如婚外生子。
就在本周,已经故去的一位企业家被曝出婚外有孩子,数量更是最初版本的 3 个,上升到了 6 个,据说这位企业家在特朗普而今这个年纪还在忙着造人。
古有李渊在太上皇任上,天天专司造人。不过,太宗李世民虽然跟他爹不和睦,但对于老爹在晚年造出的一堆弟弟还是不错的。当然,这里边有个前提,李渊晚年生下的一众娃,只有李元昌跳进了夺权的不归路,其他人并没有觊觎李二的皇位。也就是说, “朕可以给,你可以要”,“朕不给,你不能抢”。
人老,不免经常回顾往事。按照心理学家的观测,人的回忆并不是那么可靠的,会悄然修改掉自己不堪的很多细节,将大量的幸运和凑巧说成是自己精心筹谋的经过,并且给自己贴金, “蹭”上一些重大事件。比如美国就有很多人坚称自己亲眼看到过 9 · 11 那天飞机撞击双子塔——几十年前,也有很多毕生从未到过达拉斯的人,非说自己亲眼看到枪手击毙肯尼迪,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老人,还是中青年人,回忆录从来不是那么可靠,不能直接拿来作为历史叙述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的验证,寻找其他资料参照。
实际上,曾经有看得更加通透的老人已经很清楚地指出过, “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怎么理解这句话?人是一定要努力的,命再好,如果不努力,那也是烂泥一滩。但努力能否成功,能够多大程度上成功,其实跟时代和环境创造的条件有关。那些在一战期间被送上战场的英国贵族,如果没战死,很多人的禀赋显然是要强于后来充任英国战时首相的丘吉尔的。丘吉尔在二战后非常沮丧地看到,印度等一干殖民地纷纷走向独立,他空有雄心壮志,也不得不一次次作为在野党领袖或者执政的首相在许可书上签字。
行为经济学家就指出过,人有一种倾向,将成功定义为自己能力禀赋,以及主观努力的结果;而所有的失败皆归咎于环境,以及 “坏人”作祟。
很显然,最符合这种倾向特性的,就是特朗普,但政商领域的其他很多成功者,包括跟特朗普互怼的马斯克,以及中国这些年来涌现出的一众成功企业家,其实也大体有过此类表达。
说到底,大量的帝王将相,以及企业家、投资大亨传记,都是循着这个逻辑撰写的。活着的传主往往愤愤不平。也有吹捧者对于死去的传主感到万般不甘 ——其实,有资格被写传,或者活着的时候就写了自传的传主,已经够幸运了。
幸运的人,自夸自矜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过度打造人设,往往就不免等到人设崩塌的那一天。布鞋企业家去世时,刷屏的哀悼,谁能想到如此短的时间后,就会迎来大篇幅的反转。
当然,打造人设,制造标签,本意是掩盖,并尽可能获得想要的信任,但发展到后来,连自己都信了,自己被自己打造的人设、标签所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