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败了“布鞋首富”?每个企业家都该上的“健康课”!

发布时间:2025-07-22 16:25  浏览量:1

2024年2月25日,“布鞋首富”宗庆后因肺癌医治无效离世。

短短一年后,他三位私生子女与长女宗馥莉的遗产之争就闹得沸沸扬扬。30年前,他就已经有了私生子,但在其生前,这些事扬不起一点风波。他不是输给了私生子,而是输给了时间——没有来得及处理家族事务,就猝然因癌去世。

这背后,更透露出一个沉重的命题——在财富与权力的光环背后,企业家该如何与癌症博弈?

宗庆后留下的,不只是数百亿元的商业帝国,还有一句发人深省的无声遗言:把身体当成“可以晚一点再维护的机器”,终有一天会支付复利般高昂的违约金。

01

30年烟雾缭绕:企业家“慢性暴雷”的隐秘公式

在娃哈哈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里,宗庆后的日常标配是“布鞋+两包烟”——折算下来约40 支/日,烟龄近30 年。

用流行的“吸烟指数”算法(支数×年数),他的指标早已远超肺癌高危警戒线。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5月发布的《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放眼全国,成年男性吸烟率仍高达43.9%。这一现象与“高压+高应酬”的职场生态交织,像一根快速燃烧的保险丝。

在商业语境里,许多创始人擅长衡量投入产出,却常低估健康折旧的速度。他们忍受咳嗽、胸闷,就像忍受设备的轻微异响——只要生产线还能转,就继续满负荷运转。

可是,肺的“产能”并不遵循线性衰减,而是可能在某个雨夜突兀坍塌,让所有未来现金流化为泡影。

02

错过早筛的代价:资源与信息并不天然互通

对于重度吸烟者,国际与中国多份指南早已建议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1.年龄介于50岁-80岁;

2.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吸烟史:吸烟≥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或被动吸烟≥20年,若现在已戒烟,戒烟时间不超过5年;有长期职业致癌物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及其化合物,石棉,氯甲醚,二氧化硅,以及焦炉逸散物和煤烟等肺癌致癌物;一级、二级亲属患肺癌,同时吸烟≥15包年或者被动吸烟≥15年;如果某些高发地区有其他重要的肺癌危险因素,也可作为筛选高危人群的条件。

(摄图网)

宗庆后并不缺支付十几分钟检查费用的能力,却错过了诊断窗口——等到住进ICU,肿瘤已走到终局。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时间折现误判”——企业家习惯把长期风险折现到“以后再说”;“过度乐观偏见”——企业家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掌舵者,乐观相信自己能像扭转股价一样扭转病程……

还有“信息过滤”——企业家身边的家人、助理或医生,怕“坏消息”影响决策,选择延后沟通,围绕企业家形成一条“信息真空带”,再多资源也难以填补。

像宗庆后这种涉及遗产继承纠纷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一旦本人无法自主决策,身边人所做的医疗选择,未必完全站在患者本人的立场。

03

从乔布斯到宗庆后:重大医疗决策的“CEO悖论”

宗庆后不是第一位输给癌症的企业家。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在发现癌症后拒绝立即手术,尝试果汁疗法等替代方案,延误了最佳治疗窗口;直到9个月后,他才接受手术,此时已难逃转移结局。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宗庆后则是在确诊即晚期的结果面前,失去任何战略选择。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却指向同一宿命:当决策者本人就是唯一股东,缺乏“董事会式”医学二次意见,理性很容易在情绪与信仰面前溃败。

事实上,顶级医疗中心早已把企业治理的概念引入诊疗:多学科会诊(MDT)像是临时召开的“医疗董事会”;第二诊疗意见则是外部审计。

若宗庆后或乔布斯把这套流程用在身体资产上,也许故事会被改写。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5月,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盛诺一家发布全球首个面向企业家的“中央保健级”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家像国家元首一样治疗重大疾病,掌握健康“前置管理权”。

在中国,企业家的平均寿命远低于普通人。近年来,企业家英年早逝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如链家创始人左晖、兰陵华瑞集团董事长杜华、中国中免董事长李刚等,都是在50岁左右因病去世。

新华社报道的“中央保健级”全球就医战略咨询,就是针对“企业家就医决策缺位”这一痛点,模仿总统与王室的健康管理机制,提供专业就医决策咨询服务。

结语:把下一笔投资投向自己

在《瓦尔登湖》里,梭罗写道:“多数人过着被动绝望的生活。

企业家看似掌控一切,却常在健康面前陷入同样的被动。宗庆后的故事就提醒我们:倘若把体检排在季度会议之后,最终将由病床替你关掉会议室的灯。

把年度预算的一小部分拨给低剂量螺旋CT,拨给胃镜、肠镜、女性乳腺钼靶检查等;把复盘会议的一小时留给睡眠与戒烟计划——这可能是任何“布鞋首富”“科技教主”真正能够兑现的、收益率最高的投资。

不为避免死亡,而为了在生命表的空白处写下更多清晰的注脚:我曾经努力活得健康,也因此活得更久、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