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的歌、贾浅浅的诗、马保国的武,因何能够大获成功?

发布时间:2025-07-24 14:40  浏览量:1

庞麦郎的歌、贾浅浅的诗、马保国的武,可共同称之为中国三大极品。还有人总结过四大神人,所谓:摇滚歌手庞麦郎,文学巨匠贾浅浅,一代宗师马保国,书法大家张瑞年!有人表示不服,为啥连他们都能火,而我却不行?其实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抓住时代的脉搏,没有掌握流量的密码!

只要经常上网的人,肯定纳闷过:庞麦郎唱歌跑调跑到了天边,为啥一首《我的滑板鞋》能火遍全国?贾浅浅写的诗被人骂"太俗",咋还能上热搜?马保国那几下子看着就不靠谱,怎么就成了全网玩梗的素材?其实他们能火,绝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厉害,而是刚好踩中了这个时代传播学的要点。

一、大家看腻了"标准答案"

以前咱们总觉得,唱歌必须音准好,写诗得是文化人,练武得有真功夫。但现在不一样了,天天看专业选手表演,看得太多,早就审美疲劳了。

庞麦郎就不一样,他五音不全,歌词写得颠三倒四,可偏偏就是这种极度的"不专业",反倒让普通人觉得亲切——这不就是咱们自己唱歌的样子吗?贾浅浅的诗更直接,啥"屎尿屁"都敢写,把诗歌从书本里拽出来,扔到了生活里。马保国呢,招式看着浮夸,说话带着口音,一点没有"大师"的架子,反倒像个邻家大叔在吹牛。

这些人打破了"凡事必须完美"的规矩,让大家觉得:哦,原来这样的歌、这样的诗、这样的功夫,也能拿出来给人看啊。

二、越有争议,越有流量

现在网上啥最值钱?流量。流量就是要吸引观众更多的注意力。不管是夸还是骂,只要能让人讨论起来,就赢了一半。

你看庞麦郎,有人觉得他是"追梦励志哥",有人骂他"难听死了",吵来吵去,歌就传开了。贾浅浅的诗更是,网友一边吐槽一边模仿着写,骂着骂着就成了全民话题。马保国更绝,那句"耗子尾汁",本来是教训别人的话,结果却被做成表情包、编成段子,全国人民都在学。

现在的手机算法也帮了大忙,越多人看、越多人骂,就越会被推给更多的人。哪怕你一开始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点进去,不知不觉也成了帮他们传播的人。

三、让普通人也能玩

以前看明星唱歌、诗人写诗,咱们只能当观众。但庞麦郎他们的东西,普通人也能掺和一脚。

有人给《我的滑板鞋》编搞笑舞蹈,有人把贾浅浅的诗改成段子,还有人给马保国的视频配搞笑音效。大家不是真的觉得这些东西多好,而是把它们当成"玩具",你改一下,我编一下,玩着玩着就火了。

就像小时候玩跳皮筋,不是皮筋多好看,是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这些人提供了一个"玩具",然后全网上亿人一起加入,想不火都难。

四、时代需要"泄压口"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也大,大家总需要个地方松口气。庞麦郎他们的东西,刚好成了这个"泄压口"。

听庞麦郎跑调的歌,你不用端着,可以跟着瞎唱;看贾浅浅的诗,你不用假装看懂,可以直接骂一句"这啥呀";刷马保国的视频,你不用严肃分析一招一式,只管笑一笑就完了。这些东西不用费脑子,还能让人暂时忘了烦恼,多好。

五、他都行,其实你也行!

这下看懂了吧,庞麦郎的歌、贾浅浅的诗、马保国的武,被称之为中国三大极品,真可以说是名不虚传。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专业,反而是因为不专业,因为够特别、有争议,因为普通人也可以加入进来一起玩。这就像路边的大排档,环境当然不如包房里边精致,但大家反而喜欢。路边的小吃摊,吃两口、聊几句、扎扎堆,慢慢就成了网红摊。

时代变了,"成功"的标准跟着也变了,谁说只有够专业才能获得成功?只要你能让最多人注意到、甚至参与进来,就赢定了!

就像我的这篇文章,如果没有阅读量,一定是因为还不够吸引你的注意!如果能够让你有兴趣从开头读到这里,那就说明我写的算是大获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