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拙:难得的清醒,是存本真、去浮华

发布时间:2025-07-19 04:48  浏览量:1

在这个信息爆炸、步履匆匆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活在“做给别人看”的眼光里。朋友圈里的精致生活,表面风光的社交,甚至说话做事,也总想迎合周围人的期待。渐渐的,我们学会了包装,学会了伪装,却忘记了本心最初那份“赤子之心”。《抱朴守拙》里讲的,就是这一份存本真、去浮华的清醒。

老子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指一个人若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天然,不被外物纷繁迷乱,便能悠然自得。可现实是,太多时候我们喜欢拿别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时候?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人都急着证明自己:加班努力,从不示弱;朋友圈里永远阳光和努力,生怕露出一丝倦容;遇事唯恐说错话,失了分寸,明明心里疲惫不堪,嘴上却还要笑着说“没关系”。其实,这些年大家都奔波在追逐表象的路上,心里的欢喜与不安、白天的理智与夜晚的软弱,只有自己才看得见。

而真正难能可贵的,是在纷纷扰扰里收起急躁欲望,坦然面对内心,让自己沉下心来。就像诗经里写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世事复杂,人情冷暖,没有谁一开始就是满身功利心。小时候的我们,会因为一朵小花而高兴,为一句赞美而害羞。长大以后,我们太容易被世界“抛光”,甚至变得愈发迟钝。这时候,更应抱朴守拙,保留住一点真实和质朴,慢下来,去聆听内心的声音。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最大的清醒,不是把一切都算得明明白白,而是有勇气问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舍得取舍,敢于做自己,这是难得的智慧。就像春归花落有时,夏日炎炎有时,人生的路,也要经历百味杂陈,才能品出一缕淡然。不必强求外在的光鲜,掩藏内心的焦躁,也不必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苏轼有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真实的人生态度,不过如此。

所以,不如给自己卸下重担,保持自洽。遇到看不惯的事情,不必立刻争辩,沉住气,静观其变。别人冷眼旁观、误解质疑,也无需放在心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此山与彼岸”,何必苛求所有人都理解你?只要自己内心踏实,余下的,交给时间自会沉淀结果。

有时候,抱朴守拙并非懒于进取,而是在风风雨雨间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自己的节奏。遇到人生岔路口,别人奔跑不息,你选择慢行未尝不可。清醒的人懂得,活得通透不是智商高低,而是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淡泊与从容,依旧让人神往。

真正的幸福,往往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心灵丰盈。生活中有太多诱惑和比较,大家都急得像被赶着走的牛羊。其实,有时候最大的能力,是不被环境所裹挟,哪怕全世界都嘈杂,自己还能保持一分“拙”气与本真。善良可以坚持,纯粹不必弃之。沉静下来想一想,一生能坦然做自己,活得简单纯粹,也许就已超越了万千。

正如网友常说的:“被生活磨平棱角后,依然能守住初心,才是真正的强大。”希望我们都能在日渐世故的年纪,依然保持清澈、诚信和温柔。终其一生,愿我们既能踏实拥抱当下的安稳,也能抬头仰望更遥远的星光。在浮华之外,做那个清醒、本真的自己,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