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着母亲味道的千层底布鞋

发布时间:2025-07-24 04:48  浏览量:1

散发着母亲味道的千层底布鞋

昨天,我回了趟老家,去看父母。母亲从包袱里拿出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给我。母亲说,她老了,眼睛不好,手上也没劲儿,做不动了,这是最后一双了。看着这双白底黑面的布鞋,我眼中一热,一下子想起小时候的事。

这是儿子小时的鞋,也是母亲做的

小时候,母亲要给五个舅舅、我和弟弟七个人做这种布鞋。在我印象中,母亲除了在生产队干活,回家做饭以外,所有时间都忙着做鞋。半夜,常常是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油灯下纳鞋底。绳子穿过鞋底时发出的哧哧的声音,和那昏暗油灯下瘦弱的身影,深深的印在我心里。

一到冬天,母亲的手上皴开了大大小小的血口子,还有纳鞋底儿的绳子勒成的一道道印痕,令母亲痛苦不堪,母亲用医用白胶布贴满双手,来止痛防水。

做布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母亲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把不穿不用的旧衣物、被单等,根据形状,撕成大小、形状不一的布块,泡在用面粉和水和成的面浆中,一块块浸透。选一个最热的晴天,卸下一块门板,把这些布条按照不同形状,一块块,一层层的糊在门板上,有铜元那么厚,在太阳下暴晒,汗珠子从母亲的鬓角一滴一滴落下来,像雨点一样打湿地面。晒干了以后,揭下来,这就是用作鞋底的材料,叫袼褙。

母亲从那本旧书中拿出鞋底的样子,放在袼褙上,沿鞋样铰一圈,就是鞋底样子。用两指宽的白洋布把一圈边糊起来,叫沿(动词)鞋底。然后把这样的鞋底样子,三层或者四层垒起来,有两三公分厚,其中最底层的下面也要用白洋布全“沿”起来。(也有不沿的,那样不好看,看起来毛里渣碎的)。

三层两公分多厚

下一道工序就是纳鞋底。纳鞋底的绳子是用多股细线合成的粗绳子。纳这么厚的鞋底儿,先用锥子扎好洞,再用带绳子的大针穿进去,用顶针把针顶到另一面儿,从另一面儿拔出针,把绳子缠在手上,再把绳子刹紧,绳子穿过鞋底时会发出哧哧的声音,母亲的手被勒的满是伤痕。就这样一针一针,一个鞋底儿要纳几百针。母亲纳的鞋底,针脚很小,又密又整齐,板硬。

细密整齐板硬

纳好鞋底,又买来灯芯绒布,铰出鞋面样子,也用白洋布沿边。最后一道工序叫上鞋,就像纳鞋底一样,一针一针把鞋底、鞋面纳在一起,再用鞋楦子定型,这样,一只鞋就成了。

鞋楦子定型

这样纯手工做出的老布鞋,鞋底板硬,号称能踢死牛,钉扎不透。穿在脚上透气,不出汗,舒服,不得脚气。

老布鞋在关中流传最少有2000年。我在兵马俑博物馆看那个跪射俑时,惊奇的发现,它的鞋底儿也是千层底儿,针脚又密又细又整齐,跟母亲做的一模一样。

我就是穿着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布鞋,一步一步学会走路。走出村庄,走向学堂。走上社会,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