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破了,有解吗?
发布时间:2025-07-27 00:44 浏览量:1
宗庆后恐怕早已料到,身后遗产之争或将一地鸡毛。人性本就复杂,宗老果然也不能免俗。所有道德牌坊,都是别人给的,是理论上的,可惜能立住的凤毛麟角。
“二房”所生三位美国籍子女现身,要求分得超过20亿美元的离岸信托基金。嫡庶之争,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封建家族。
有人说,总老的布鞋破了。我想,不必苛责。或者说,对于事件本身的评论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反思事件背后的社会思想根源问题,反思和解决国家资本管理的制度漏洞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论是怎样光鲜的企业家,塌房的概率恐怕也会十之八九。
家族和阶层的利益,通过离岸信托的方式继承,这跟封建地主老财把“房契”“地契”藏于洞内,没有什么两样。1949年,革命胜利了,中国人民解放了,全社会的资本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现了重组。可是,思想真的解放了吗?不丢弃旧思想旧文化,不去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加强对资本的管理、堵住资本流动的制度漏洞,阶级固化的历史轮回,难道不会重演吗?
回到题目:布鞋破了,有解吗?或者说,文明如何才能进步?
我想到了毛主席,想到了为人民服务。
有人说,毛主席败给了人性。
对于哲学家来说,没有成功与失败。试错,也是一剂预防针。巨大的错误,对于人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怎样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必要的。
就像中国革命的成功,不光要有成功的经验,也必须总结失败的教训。有的时候,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因为人性极其复杂。
毛主席想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文化习惯,因为这些旧的东西不符合当时的社会主义制度设想。要公不要私,能做到吗?这是历史之问。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想改变这种旧的东西,难如登天。或者说,这种旧的思想文化,这种“私”还有存在的合理性。
难,不能不做。
那么,界限呢?“私”要到什么样的程度?难道非要像有些地产商一样,或者合法的赚到大量财富之后“润”到国外,给世界知名大学捐款几个亿;或者搞定金融机构大量贷款,给子女办理几百亿的离岸信托,子孙万代衣食无忧,留给这片大地一桩桩烂尾楼?
合理吗?
管不住思想,难道连资本也管不住?
换句话说,如果建立合理的国家资管,比如遗产税、离境税,让资本留下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全部成为某一特定群体的利益继承,或者给出境和继承的资本一个合法的、公认的身份,那么阶级固化、贫富分化的历史周期律,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我们不能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但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是不是也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否则,我们说的文明社会,希望在哪呢?
社会总会有先进分子。他们睿智、博学,他们不甘平凡、拼搏奋斗。全社会应当认可他们的优秀。而正因为他们足够优秀,才应该用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比如遵纪守法,比如崇文尚德,比如更好的回报社会,让他们成为全社会的标杆,成为大家尊敬、佩服的人,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人。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更多的人组织起来,国家才能行稳致远,中华文明才能引领世界。
宗老事件的意义,或许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