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王”黎东明:瞒81死矿难,遭售货员白眼后买下了整柜台皮鞋
发布时间:2025-07-28 13:16 浏览量:1
爆炸声在2001年7月17日的凌晨三点,于广西南丹县地下180米深处炸裂开来!一切突然没了头绪,500多名正在矿井里的工人望着井顶,地下水汹涌卷下来的声音令人头皮发紧。灯泡里滋滋的火光一下子没了,紧接着整片黑,手都找不到。七个矿井都泡进水里,81个工人再没能走出那个夏天的夜。
黑暗中没人碰得见救援的门,只有绝望的呼喊。可外面人的反应奇怪得很。事故发生,龙泉矿厂老板黎东明却迟迟没报案。14个小时,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厂区。他的镇静和迟缓,怎么看都透着反常。那天下午,他终于摸出电话,拨给了南丹县——语气轻描淡写,像是在报个小故障,完全没把矿难的惊悚当回事,这种冷硬的姿态,谁能猜到?
县里的副书记莫壮龙来了,晚上八点钟,两人在角落悄悄说话。黎东明一句话很有意思:“只要家属不闹,上头谁能查出来?”工厂照干,损失能省就省。那味道像极了做贼心虚又自信满满的小老头儿。一个小时后,伤亡数字“缩水”成40人,传到了县委书记万瑞忠手里;再之后,又传给了县长唐毓盛。大事,竟就被几个人递来递去地遮盖着过去。
可世上终归没不透风的墙。举报电话、记者包围、矿区的打手,局面逐渐失控。有个记者硬闯进厂,差点被追下悬崖,吓得把采访证直接扔了出去。尽管如此,事故很快捂不住,三个月后调查摆在阳光下:81人罹难,事故真相、官商勾结、黑恶势力,黑白分明。**黎东明这位广西首富,被列为首要追责对象,最终128人同案被查。**
2002年整个广西都议论开了,南宁市中院庭审直击社会痛点:县委书记死刑,县长二十年,副书记十余载。黎东明顶着非法采矿、重大责任事故、妨害作证和行贿,一口气20年牢饭实打实地摆在眼前。南丹矿难变成全国的镜子,从那天起,“金钱”和“人命”谁重,成了中国人心头的疤。为什么一个人能让商业和官场交缠成一个绳结?这问题,眼下真不好给答案。
再说回黎东明,其实30年前谁看得出来他会成这号人物?早年,他连矿工都没当过,正儿八经在广西当了十年乡村教师,日子紧巴但安稳。如果不是1985年那次突然的决定,他也许一辈子就是普通人。但南丹当时国家鼓励矿产开发,黎东明下决心弃教下海,三年后在南丹咬牙弄了自己的第一个矿厂。
第一次挖矿,狼狈得很。没资金没人脉,钱还是借的。工人生气,债主堵门,工资发不出来,黎东明只好每日东躲西藏。三年,过得只比乞讨强一线。可他心里一点没熄火,还暗暗琢磨翻盘。
1990年,县里开发龙山矿脉,黎东明正好磨刀霍霍。政府支持,设备和人力都给配齐了。那一下子,龙泉冶矿厂成了南丹新名片,十年工夫攒下4.5亿。他的工人说,老板像亲戚,裤子20块一条,凉鞋加老土衬衣,穿出年年新样;他亲自招呼工人,工资开得比别人厚,亲戚邻居抢着进厂。乡下教师转身矿业大王,这个故事放现在还掀得起波澜。
成龙头大户后,黎东明并没显露奢华。媒体早年查他的生活,甚至找不到他花大钱的证据。连公司高管都说他手头紧,能不用钱就不用钱。但偶尔脾气上来,也像有钱人一样一掷千金。听说有次在商场被奚落,干脆把一屋子的奢侈皮鞋都买下来,这是真事儿?
判了20年,蹲了4年,谁信?但偏巧事情就这么怪。监狱头几年,黎东明成了图书管理员——说巧也不巧,图书馆就是他公司捐建的。劳役最轻,条件最宽松。可他并不满足,家里人不停给他打听保外就医的路子。关键时刻,医院副院长熊成仁登场,一顿操作,给黎东明做出精神分裂的诊断——这还不是普通抑郁,而是晚发型。谁看谁都觉得荒唐!
既然有人撑腰,监狱也没人过问。前后十几个人调配着,监狱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英山监狱长,个人利益网络令人格外无语。2006年5月29日,黎东明光明正大“提前毕业”,穿着普通的衬衫出了狱,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
事情好像就要这样蒙混过去。但到了十八大之后,反腐潮打下来,广西监狱系统的水,一搅就浑。有权的人全栽了,16个涉案的官来了个大搜查。让人震惊的是这么多环节全在配合。真是见识了什么叫“对一人好,全系统都为难。”
多年后,法院一纸判决举国皆知,广西监狱系统“清洗”,场面不小。一张假病历,拉出一串大鱼,普通百姓直呼过瘾,也有人觉得不过如此。有人想了半天,还是觉得,黎东明不是省油的灯。
就算进了监狱,他后手也早就准备好了。矿难前三年,他在云南蒙自悄悄收了几处金矿,只是那时效益不算好,技术跟不上。但世界变化谁也预测不透。他在狱里四年,外头金属行情疯了一波,技术攻关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2005年,金矿资产翻了倍,光云南就值快十亿!你说这事儿奇怪吗?人在牢里,钱在外飞,黎东明没出大院,却比进来的时候更富。
2009年,他名字又进了胡润榜。风格还是那一套,生活朴素得出奇。工人反倒觉得他公正,不藏着掖着工资。他捐钱修路助学,却极力避免抛头露面。公司法人是侄子,董事职位随便安。有人反感他的投机,有人认为他不失本色。可端着的善良和布衣形象,和背后那些往事搅在一起,到底算哪一边?
坊间故事更多。说他做慈善不抛头露面,背后其实怕惹麻烦。有人说他装低调,其实钻漏洞才是真功夫。有时候他抠得让厨师不准放荤油;有时候又大手一挥买下整柜皮鞋。矛盾吗?肯定矛盾。但人物既然已经活成这样,那么哪里还需要统一口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腐风暴刮到云南,有人专门举报黎东明与多名官员的关系不清不楚。调查人员顺藤摸瓜,竟然扒拉出一条从监狱局长到监狱长的完整勾结链。成败一线间,局长书记监狱长,全系上了雷区。2016年12月审判,16名监狱系统高官一锅端,广西司法高层甚至整体“换血”。黎东明的事,居然把一省系统搅了个底朝天。
此刻的黎东明,没有再露面。别人说他老了,也有消息说他在幕后还在操弄金矿。到2019年6月,矿王静 quietly走完了最后一程。人生留下的财产,保守估算也混到三十亿了。
黎东明就是这样,一个底层教师,通过巧合、机遇、冒险、投机,一步步爬到巅峰,然后又滚下来。爬的时候脚底生风,下来的时候也毫不犹豫。有时在镜头底下一副勤俭模样,有时又能一掷千金;一面施善济困,一面攀附权贵钻空子。到底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搞不好他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
命运轮转,个人努力算一头,天意机缘也是一头。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他不过是大时代的牺牲品。黎东明的财富和罪责,或许难分,但回望过去,所有发生的反转与“戏剧化”,只是一种历史的常态。
这故事写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还有点没完?算了,谁家的人生能有个完美结局呢——反正走到哪是多少有点靠运气了。
- 上一篇:小兔续句诗:浮生百味寸心知,踏破芒鞋志未移 不信青山无去路
- 下一篇:真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