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富,却一年只花5万:宗庆后节俭一生,留下的不只是娃哈哈
发布时间:2025-07-28 20:25 浏览量:1
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去世,举国悼念。
那天,浙江杭州的街头,很多人手捧鲜花,眼含热泪,为这位“最不像首富的首富”送别。有人说他一生低调节俭,有人说他把企业的果实给了员工,有人说他走了,但“布鞋首富”的背影不会远去。
宗庆后一生,最常被人提起的是——节俭。
宗庆后生前,最常开的车是一辆老款奥迪A6。这辆车服役多年,外观早已不再光鲜,但他从不更换。
高铁出行,从不坐一等座,更不会包车厢——总是默默坐在普通人堆里,拎着他那只用了多年的手提包。有时候遇上航班,他也坚持坐经济舱,不搞特殊。
“我只是一个做饮料的,哪来那么多讲究?”他总这么说。
他还曾说过一句被员工记在心里的话:“企业赚的钱,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在公司总部,宗庆后的办公室没有奢华摆设,一张旧办公桌、几本资料和那只用到发黄的搪瓷杯。
他的一条毛巾可以用几年不换,夏天热了,就把毛巾搭在脖子上,一边擦汗一边办公。
最常穿的是布鞋——实用、舒服、不花哨。“鞋子干净就行,舒服比价格重要。”他常这么说。
饭也吃得极简。公司员工餐厅里,他和普通员工排队打饭、吃工作餐。无论饭菜几荤几素,他从不挑食,照单全收。
节俭自己,却对员工极其大方
宗庆后一生消费极少,据说一年个人花费不超过5万元。
可在给员工的福利上,他从来不手软。
员工持股、分房、养老一条龙
早在90年代,宗庆后就开始推进员工持股,让上万名普通工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公司盖的宿舍楼,员工可以优惠购入、拎包入住。
还有免费的子女教育补贴、医疗报销、员工食堂……
这些制度,很多企业今天都做不到,他早已默默做了30年。
过年陪吃年夜饭,亲自发红包
每年除夕夜,他坚持不回家,而是留在厂区,和员工一起吃年夜饭。
饭桌上,他会一个个给员工发红包、说祝福。
那一刻,他不是首富,是一个大家长。
员工回忆说:“那时候年夜饭是最温暖的时刻,老板陪着我们吃,眼里没有高低,只有家。”
身为曾经的中国首富,他选择做人民企业家
2010年,宗庆后登顶中国首富。身价几百亿,万人敬仰。可这一年他没买游艇、没住别墅,依旧骑着他那辆老三轮巡视车间。
在杭州,娃哈哈总部员工都熟悉这样一幕:
一个老头穿着褪色布鞋,推着三轮车,背着手从厂门走进来,一言不发看每一道工序。
那是老板在巡视,没人敢懈怠,但心里却踏实,因为知道——这个企业,有他在,不会亏待人。
他信奉一句话:“我希望企业一直活着,比我活得久,能继续养活大家。”
宗庆后走了,但三轮车还在,人民记得他
2024年春天,宗庆后辞世。葬礼上,不是商界名流排长队,而是无数娃哈哈普通员工、曾受过资助的乡村教师、曾被他帮助过的大学生、自发赶来悼念的市民。
有人说,宗庆后的一生,是“人民企业家”四个字最真实的注解。
他的三轮车,如今被永久陈列在浙江的博物馆里。
不是为了展览一件物品,而是为了记住一个时代,记住那个真正将自己活成一面旗帜的企业家。
结语:他把富贵活得最清贫,把清贫活得最高贵
宗庆后不是圣人,但他做到了很多企业家做不到的事:对自己吝啬,对员工慷慨;把首富的光环还给人民,把自己的荣光藏在泥土里。
布鞋布衣,三轮一车,简餐一顿,他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却影响了几代人。
他没有留下多少炫耀的遗产,却留下一个最值得尊敬的名字:宗庆后。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