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
发布时间:2025-08-03 00:11 浏览量:1
硝烟弥漫的上海大场镇,四千余名脚穿草鞋、手握“老套筒”步枪的川军汉子趴在焦黑的战壕里。天空中日军机群呼啸而过,上千门火炮将泥土掀上数十米高空。七天七夜的血战后,阵地上站立的川军士兵仅剩六百余人——十四名营长战死十三人,四名团长两死一伤。这些来自四川的男儿用破碎的肢体在弹坑中爬行射击,至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1937年深秋,三十万川军浩浩荡荡开出剑门关。他们穿着单衣草鞋,背着成都兵工厂造的劣质步枪,甚至有人扛着大刀长矛。蒋介石的中央军军官们斜眼讥讽:“一群叫花子也配打仗?”
国民政府没给一分军饷,五百万人份的军粮、草鞋乃至弹药,全是四川百姓节衣缩食凑出来的。当其他军阀忙着保存实力时,四川省主席刘湘砸碎了川康金库的大门:“把银元搬出来!买枪买粮送儿郎!”
上海郊外陈家行阵地上,川军第二十军的士兵蜷缩在积水的战壕里。日军第七师团的榴弹炮将大地撕开裂口,火焰吞噬着单薄的躯体。
没有重武器的川军把手榴弹捆成集束,等到坦克距阵地十米才跃起投掷。一个连队往往打到仅存四五人,团长捧着炸烂的腹部嘶吼:“填上去!拿人命填!”七天血战,万余川中子弟永远躺在了江南水田。
成都北校场的讲武堂里,年轻的刘湘摸着德国教官授予的勋章彻夜难眠。这位“四川王”半生卷入四百余场军阀混战,脸上总蒙着阴郁。当1935年共产党员劝他迁省府促抗战时,他突然拍案而起:“打自己人有屁用!要打就打倭寇!”
1937年8月南京国防会议上,胃疾缠身的刘湘咳着血慷慨陈词两小时:“四川出三十万兵!五百万壮丁!粮食要多少给多少!”满场将领目瞪口呆——这是要掏空家底啊!周恩来紧握他的手:“此乃真豪杰!”
部队开拔时医生跪求他留守养病,刘湘一脚踹开房门:“老子喊了多年抗日,临阵装病要让人笑掉大牙!”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最后的嘱托南京保卫战的炮声中,刘湘大口吐着鲜血昏死指挥部。担架上他攥着作战地图呢喃:“金山...登陆点...”1938年1月20日汉口医院里,油尽灯枯的统帅拒谈家事,用尽最后气力留下十六字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前线川军阵地每日清晨必响彻誓言:“敌军不退出国境,誓死不还乡!”台儿庄战役中,师长王铭章身中七弹仍抱着机枪扫射,滕县城头最后一声呐喊竟是川音:“格老子的,二十年后又打鬼子!”
武汉会战的长江南岸,川军工兵抱着水雷潜入江心,炸沉敌舰两千余艘。奇袭马当要塞那夜,陈万仞军长亲自端刺刀冲锋,天亮时站在缴获的日军山炮旁大笑:“龟儿子,让你们也尝尝自家炮弹!”
三战长沙的影珠山巅,冻僵的川军手指粘在枪栓上,仍全歼日军山崎大队。中队长荒木重知注被俘时痛哭:“他们像铁人,机枪都打不退!”
抗战十四载,每五具中国军人遗体就有一具穿着川军褂。三百四十万巴蜀男儿出剑门,六十四万人魂断他乡。当日本投降书落笔时,重庆街头的老妇摸着阵亡通知书老泪纵横:“崽啊,咱们没给四川丢脸!”
川军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
武侯祠柏森森,刘湘墓前香火不绝。那些草鞋踩过的血路早已开满鲜花,墓碑上“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的刻痕依旧清晰。当导游讲述川军背大刀出川的往事,总有游客突然哽咽——原来中国人骨子里的硬气,是这些革命先烈用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