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该比的是“服务的高度”,不是“鞋子的厚度”
发布时间:2025-08-05 02:51 浏览量:1
日前,山东航空新制服“青未了”亮相,新制服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汉服元素,还遵循空乘实际需求与舒适体验,女空乘可自选裤装或过膝裙,轻便的平底鞋代替了以往的高跟鞋。
(8月3日《中国妇女报》)
山东航空新制服“青未了”亮相引发热议。其中,女空乘可自选裤装或过膝裙,轻便平底鞋取代高跟鞋的改变,尤为引人注目。这并非个例,各航司乘务员“去高跟鞋”“自选裤装或裙装”渐成趋势,折射出对职业着装与服务本质的深刻反思。
曾几何时,高跟鞋、短裙、丝袜与精致妆容,几乎成为空姐的刻板标签。这种形象塑造,源于民航业早期将空姐异化为航空公司竞争的“软实力”,仿佛唯有如此装扮方能代表优雅与专业。然而,这却给空姐们带来了诸多困扰。前空姐、脱口秀演员嘻哈就曾吐槽:丝袜和高跟鞋在工作中舒适度差、安全隐患多,一旦遭遇紧急情况,这些“标配”甚至可能成为绊脚石。
究其根本,空姐的核心职责是保障飞行安全与乘客舒适。狭窄机舱内,她们需频繁走动、搬运行李、应对突发。高跟鞋不仅增加扭伤、滑倒风险,加重腿部静脉曲张和骨骼劳损,更让本就辛苦的长时间站立雪上加霜。
如今,航空公司纷纷推行“去高跟鞋化”,无疑是巨大进步。2024年12月7日,民航局《客舱运行管理》明确规定:飞机滑行开始至旅客下机结束,客舱乘务员不应穿高跟鞋。湖南航空去年8月全面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行航班;今年7月春秋航空也跟进实施。这些举措不仅响应规章,更彰显了航司对员工健康权益的重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
空姐制服的变革,更映射了社会职业着装观念的转变。职业着装的核心,应服务于工作需求,保障员工安全与效率,而非沦为僵化的审美标准。银行柜员、酒店服务员等行业,过去也存在对女性员工着装的诸多不合理要求,限制了工作便利,忽视了健康权益。航空业的率先改变,为其他行业提供了重要借鉴,有望推动整个服务业重新审视职业着装规范。
对乘客而言,选择飞机出行,核心关切是安全与服务品质,而非空姐是否踩着高跟鞋。空姐的专业性,体现在应急处理、沟通技巧、服务意识等核心能力上,这才是衡量服务质量的关键。当空姐能穿着舒适的平底鞋,以更轻松自如的状态投入工作,她们的专业技能才能得到更好发挥,为乘客提供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
空姐“去高跟鞋化”及服装选择的多元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更是职业本质的回归。航司应摒弃刻板形象认知,将精力聚焦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员工专业素养。期待更多行业打破不合理着装束缚,让员工在舒适环境中展现真正的专业价值——因为,真正的服务高度,从来不由鞋子的厚度决定。
空姐该比的是“服务的高度”,不是“鞋子的厚度”。不穿高跟鞋,空姐还是空姐,不是只有穿上高跟鞋,才能“叫空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