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跑友的血泪教训:马拉松这7大行为,千万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5-08-07 07:16  浏览量:1

要完赛一场马拉松,一定不要这样做!

马拉松这些“危险行为”,你知道几条?

1、赛前还“浪”?身体可不答应:

比赛前一天,一些跑者难免兴奋,想去嗨歌畅饮?或者临时抱佛脚猛拉训练?

快打住!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和酒精都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想象一下,心脏本来第二天要跑个全马,结果前一晚你还让它“熬夜+宿醉”,它能不“抗议”吗?

《欧洲心脏杂志》就有研究指出,剧烈运动前饮酒和严重睡眠不足,是诱发运动相关心脏事件的潜在风险因素。

2、不吃早饭,还猛猛跑:

马拉松消耗很大,一定要在赛前2小时吃完早饭,吃个7分饱就够了,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更适合作为比赛日的开始。

3、不贴膝盖肌贴:

长距离跑,膝盖容易不舒服,最好贴交叉的肌贴稳定膝盖,做好防护,避免受伤。

4、没有涂抹凡士林:

比如大腿内侧、胳膊内侧、胸部等容易长时间摩擦的地方,不涂抹凡士林,有可能会得到“血”的教训。

5、没有穿磨合好的旧跑鞋:

长距离跑步,不要穿新鞋跑,要穿已经磨合好的跑鞋。

否则脚底起泡,指甲跑黑,甚至指甲跑掉都有可能。

6、身体亮“红灯”还当“没事人”:

跑步时出现这些信号,千万、千万别硬扛:

胸口疼:像针扎、压大石头,或者烧灼感;

喘不上气:感觉像肺被堵住了,怎么深呼吸都缓不过来;

眼前发黑/冒金星:看东西模糊、重影,或者视野变窄;

头晕目眩:感觉天旋地转,站不稳;

心慌/心跳乱:感觉心要跳出来,或者节奏乱七八糟。

这些信号可不是“累”那么简单。

它们往往是心脏或大脑在严重供血不足或出现异常时发出的“求救信号”。

7、见水站就“吨吨吨”?

跑到补给站,看到大家都在喝水,自己也慌慌张张灌下去好几杯?觉得“喝水总没错”?过量饮水,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只喝清水,可能更危险!

这会导致一种叫“运动相关低钠血症”(EAH)的情况,俗称“水中毒”。

简单说,就是血液里的盐分(钠)被冲得太淡了。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无力,严重的会神志不清甚至抽搐。

《临床运动医学杂志》上有多篇论文专门讨论马拉松中的EAH风险,指出过度饮水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速度较慢、出汗不太多但大量补充清水的跑者中更易发生。

小贴士: 采用“少量多次”补水。运动饮料(含电解质)和清水搭配着喝通常更安全,别被“补水焦虑”绑架!

跑得安全又开心的“小锦囊”

赛前“佛系”点:

好好睡,吃清淡,别折腾身体,让它充满电!

倾听“身体电台”:

跑步时,把注意力分一点给身体内部。上面那些“红灯信号”一出现,立刻!马上! 减速或停下求助。安全退赛比任何成绩都光荣。

装备“先恋爱后结婚”:

比赛用的鞋、袜、衣服、补给品,提前磨合好。别让新鞋在比赛日给你“颜色”看。

喝水“悠着点”:

少量多次,运动饮料是好伙伴。

心态“放轻松”:

大众跑者,完赛就是胜利!

享受过程,欣赏风景,和观众击击掌。

安全回家,才是最大的PB(Personal Best)!

课程直属国家体科所,体科所自主调研(建立数据库),自主制定行业标准(《儿童青少年身体姿势测试指标与方法》行业标准),自主发表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包括理论讲解、动作分析、视频跟练、动作库、电子书。课程的亮点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又有接地气纠正方案和动作库,还贴心的设计了跟练秒表倒计时。

另外:

1、国家级培训课程证书

2、课程终生使用

3、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4、几乎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注体态(脊柱)问题

5、大部分体能师都有解决体态问题的能力缺陷

6、可以帮助场馆开设体态干预课程,完善服务闭链

生态研究

燕行说道

媒界评论

体教前沿

生态瞭望

燕行书屋

健身家园

政策公告

生态融合

燕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