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3句话的家庭,养出内心强大、不自卑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5-08-15 19:23  浏览量:1

文/婷妈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见人敢说话,遇到事儿不慌,就算做错了也敢承认;可有的孩子总躲在大人身后,受点委屈就哭,做啥都怕“做不好”。

其实,孩子的底气不是天生的,是家里人“说”出来的。

不是说要天天夸“你真棒”,而是常说这三句话——话里藏着接纳、鼓励和信任,孩子听多了,心里就像扎了根的小树,风一吹不晃,雨一淋不弯,慢慢就长成了有底气的模样。

1、常说“不管怎样,我们都爱你”,孩子心里有底,遇事不慌

谁小时候没犯过错?打碎碗、考砸试、跟小朋友吵架,这时候最怕的不是批评,是“爸妈会不会不爱我了”。

要是家里人总说“不管怎样,我们都爱你”,孩子就知道“就算我错了,爸妈也不会丢下我”,心里有了这份底气,干啥都敢往前闯。

小区里的诺诺,有次把爸爸珍藏的茶具摔碎了,吓得躲在衣柜里哭,以为爸妈会骂她。结果妈妈找到她,蹲下来摸着她的头说:“茶具碎了能再买,你吓坏了可不行,不管你做错啥,爸爸妈妈都爱你。”

从那以后,诺诺不管遇到啥事儿,都敢跟爸妈说,上次考试没及格,她主动把卷子递过去:“我没考好,咱们一起看看哪里错了吧。”

“我们都爱你”这句话,就像给孩子心里装了个“安全垫”,就算摔下来也不疼。孩子知道自己被爱着,就不用在“怕不被喜欢”里纠结,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遇到事儿也敢直面,不躲不逃。

2、常说“没关系,你可以试试”,孩子敢闯敢试,不怕失败

孩子总爱琢磨新鲜事儿:想自己系鞋带、想试着炒菜、想上台唱歌,可心里总打鼓“我要是做不好咋办”。

这时候家里人说句“没关系,你可以试试”,比啥都管用——这话里藏着“我相信你”,孩子听了就敢迈出那步,就算失败了也不怕,因为知道“爸妈不会怪我”。

隔壁的小宇,四岁时想自己穿鞋子,鞋带系成了死结,急得快哭了。

爸爸没帮他系,而是说:“没关系,你可以试试把鞋带解开再重新系,爸爸陪着你。”

小宇试了五次,终于系好了,举着脚给爸爸看,眼里亮闪闪的。现在小宇上小学,不管是学骑自行车还是参加朗诵比赛,都敢主动尝试,说“就算没做好,也能学到新东西”。

“你可以试试”这句话,就像给孩子的勇气“加了油”。孩子知道“失败也没关系”,就不会被“怕做错”困住,反而能在“试错”里慢慢成长,就算遇到挫折,也能拍拍手再来,不轻易认输。

3、常说“你有自己的想法,真不错”,孩子认可自己,不跟人比

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有奇奇怪怪的想法:把画涂成彩色的天空、把积木搭成“会飞的房子”、想周末去公园喂鸽子而不是上兴趣班。

这时候家里人说句“你有自己的想法,真不错”,孩子就会觉得“我的想法有价值”,慢慢就不会总盯着“别人怎么想”,而是敢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自卑。

小区里的乐乐,画太阳时涂成了绿色,老师说“太阳应该是红色的”,乐乐回家跟妈妈说“我觉得夏天的太阳太烫,绿色的太阳凉快一些”。妈妈没说“你错了”,而是说“你的想法真特别,还替太阳着想呢,真不错”。

现在乐乐不管画画还是做手工,都有自己的主意,别人说“你这样不对”,他会说“我觉得这样更好”。

“你有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就像给孩子心里装了面“小镜子”,让他看见自己的好。

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值得被尊重,就不用靠“跟别人一样”来获得认可,反而能接纳自己的特别,就算跟别人不一样,也敢抬头挺胸,不觉得自己“不如人”。

写在最后

养孩子就像种庄稼,话就像肥料,选对了肥料,苗才能长得壮。

别总说“你要听话”“你得做好”,多说说“我们都爱你”“你可以试试”“你的想法真不错”。

这三句话里藏着家里人的温度,孩子听多了,心里就会慢慢长出“底气”——知道自己被爱,所以不慌;知道失败没关系,所以敢闯;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价值,所以不自卑。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