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百亿的V神:捐12亿救印度,穿拖鞋坐地铁,租5千新元公寓
发布时间:2025-08-15 23:21 浏览量:1
2021年5月,加密货币圈炸了。
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做的事,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他大手一挥,将钱包里50万亿枚柴犬币(SHIB)砸向市场。
其中90%转入“死地址”永久销毁,剩下的10%(价值12亿美元)直接捐给印度抗疫基金。
消息一出,SHIB价格瞬间暴跌40%,投机者哀嚎一片。
而V神只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代币不该成为炒作的工具。”
这很“V神”。
一边随手捐出12亿美元的慷慨,一边冷酷掐灭市场泡沫的决绝。
这位身家百亿的90后,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他租住每月5000新元的普通公寓,穿拖鞋搭地铁。
却把财富捐给疟疾研究、新冠救援。
他创造了市值千亿的以太坊,却厌恶“加密富豪”的标签。
并直言:“我不想活成马斯克那样。”
他既是颠覆世界的天才,又是拒绝被神话的普通人。
神童的崛起
1994年,V神出生在俄罗斯的程序员家庭。
4岁时,他抱着父亲的老式电脑,学起了编程。
12岁,他用C++写出一款小游戏,逻辑让成年工程师咋舌。
凭借这款游戏《兔子与猎犬》,V神夺得青年编程赛冠军。
17岁,父亲告诉他比特币,他起初不屑一顾。
没想到,三周后他却沉迷于此。
V神熬夜给《比特币杂志》写文章,为的是赚取比特币稿费。
每篇文章的稿酬是5个比特币(当时值3.5美元)。
2013年,19岁的V神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辍学。
他已经勾勒出下一代的网络密码。
"他能把任何对话引向密码学",高中同学回忆。
V神带着《以太坊白皮书》,闯进比特币大会。
在他的报告里指出,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任何人都能在上面开发应用。
他的15个好友,读完白皮书后疯狂转发。
一年后,V神的以太坊众筹募得1800万美元。
同龄人还在沉迷社交网络,V神已经搭建了早期比特币节点。
2015年,以太坊主网上线,第一天就处理12万笔交易。
然而,2016年的DAO危机事件,却造成5000万美元的损失。
于是,他们的硬分叉方案在3天内实施。
"他像修补心脏般操作主网,连续72小时没合眼"。前核心开发者透漏。
最终,V神挽回了投资们的信任。
21岁的V神身家突破10亿,成为最年轻的加密货币亿万富翁。
“那一刻,我知道这事能改变世界。”他后来回忆道。
DAO危机
DAO事件是以太坊遭遇的最大事件,去中心化组织被黑客攻击。
之后,社区的解决方案,分裂成两派。
一派坚持“区块链不可篡改”,另一派要求回滚交易。
V神选择了后者,主导硬分叉挽回用户损失。
批评者骂他“背叛去中心化”,他冷静回应。
“如果技术伤害普通人,它就该被修正。”
这场风波也奠定了他的领袖风格,务实胜过教条。
此后,他推动以太坊从PoW转向PoS(权益证明),将能耗降低99%。
2022年的“上海升级”,质押提款功能激活,释放超千万ETH流动性。
2023年EIP-4844,引入Proto-Danksharding,将吞吐量提升60倍。
这些升级,让以太坊的处理速度,提升了近百倍。
开发者说:“他从不固执己见,数据证明他错,他立刻改。”
在AI和区块链之间,V神却将目光,投向更本质的命题。
2024年与DeepMind合作,探索POW机制在AI训练中的应用。
新加坡智慧城市计划,用零知识证明保护市民隐私数据。
2025年DeSoc白皮书,提出"灵魂绑定代币"重构数字身份。
"他拒绝成为中本聪第二",区块链记者Laura Shin在专栏写道。
"技术该是温暖的",V神在Reddit AMA中写道。
今天的V神,思考的内容早已超越加密货币。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DeSoc”(去中心化社会)。
区块链不该只用于炒币,而应构建公平的投票系统、抗审查的社交网络。
他想用代码,解决住房不平等。
V神的Kindle书单,也暴露了野心。
从柏拉图哲学到博弈论,他说:“技术必须服务人性。”
穿拖鞋的亿万富翁
然而,成为富豪的V神,穿衣打扮却是极其普通。
黑T恤、短裤、人字拖,是他的标配,外出基本都是搭乘地铁。
人们经常在新加坡的一间咖啡馆里,见到这个年轻人。
这是他最喜欢待的地方。
店员说:“他每周来两三次,只点黑咖啡,一坐就是4小时。”
没人能想到,这个像大学生的顾客,是以太坊创始人。
他身家7.39亿新币,却租着最普通公寓。
邻居回忆,“有一次他穿拖鞋下楼买咖啡,我差点没认出。”
网友在地铁站,偷拍他戴耳机等车的照片。
他转发调侃:“妈妈,我因为搭地铁上新闻了!”
“极简不是作秀,而是对抗异化。” V神不喜欢硅谷式的浮夸。
他的公寓没有保镖、游艇或艺术品,只有书和电脑。
他说:“物质越少,思想越自由。”
2023年,V神拿到新加坡永久居留权,这是他喜欢的国家。
这里有顶尖学府(国大、南大),和咖啡馆里的静谧。
他常去南洋理工大学区块链实验室,或和金融管理局官员讨论监管平衡。
“在新加坡,我能同时做学者和隐士。”
这座城市,平衡了技术资源和生活纯粹,正如V神选择的生存哲学。
V神的故事,是力量与克制的权衡选择。
他拥有足以撼动市场的权力,却选择用拖鞋和地铁对抗虚荣。
他发明了“数字黄金”,却警告人们别沉迷投机。
或许,真正的革命性,不在于技术多颠覆,而在于创造它的人能否在财富与名声中,依然活得像个人。#头条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