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学步鞋”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发布时间:2025-08-28 08:41  浏览量:1

商场灯光下,一双标价近千元的婴儿学步鞋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玻璃展柜中,它的宣传语写着“科技护航,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样的场景正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百货商场。

“宝宝穿上这双鞋,学走路能少摔跤!”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商场的儿童用品专区,销售人员正向一位年轻妈妈热情推介着标价近千元的“学步鞋”。类似的场景也在杭州、长沙等地的商场不断上演。

2025年春季,中国学步鞋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仅宝宝地板鞋品类销量就突破百亿大关。打着“防摔”“矫正步态”“促进足部发育”旗号的学步鞋、机能鞋,价格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成为育儿市场的新宠。

焦虑驱动的销售奇迹

学步鞋行业作为母婴产业中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正伴随着精细化育儿理念的普及而蓬勃发展。全球学步鞋市场销售额在2022年达到6.9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9.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

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学步鞋是童鞋中增速显著的细分品类。2020年,中国童鞋线上平台的总规模为3019.6亿元,其中童鞋市场规模为210.4亿元,同比增长17.2%。

新一代父母已将学步鞋从早期的“隐性需求”视为宝宝健康成长的“刚需品类”。各大品牌纷纷积极在该领域布局,专业童鞋品牌如江博士、卡特兔、基诺浦线上销售增长超50%,基诺浦更成为全网学步鞋热销榜首。

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商家精心构建的“焦虑产业链”。当前,“机能鞋”“学步鞋”等品类在童鞋市场热炒,卖点多为“对脚部发育有好处”“减少摔跤次数”“矫正步态”。

这些诱人的说辞精准击中了家长“给孩子最好”的心理。从商业角度看,“学步鞋”堪称营销典范。商家通过精细划分年龄段、堆砌科技名词、打造专业形象,将普通童鞋包装成育儿刚需。

这种策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家长心理的精准拿捏——既利用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又制造了“不买可能耽误发育”的恐惧。在双重心理攻势下,即便售价高达千元,仍有大批家长争相购买。

然而医学界的共识却给这股热潮泼了冷水。权威专家指出,光脚才是学步期儿童的最佳选择。这不仅有助于刺激足底神经发育,更是人类进化形成的自然方式。

概念先行的行业乱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学步鞋分类的国家统一标准,商家突出的功能性宣传也缺乏医学上的科学论证,更多是一种概念营销。

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学步鞋”专属标准,市场上所谓“学步鞋”多参照中国皮革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儿童机能鞋》。而据《消费者报道》统计,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抽检机能鞋71批次,其中2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不足65%。而童鞋(包括机能鞋在内的所有童鞋)的合格率达70.8%。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桑军表示,“儿童机能鞋”一词源自国外,“机能”在日语中意为功能。对于学步儿童,推荐光脚行走,因其能更直接刺激足底,助力足部发育。

专家表示,部分“学步鞋”前掌易弯折、强化后跟支撑等设计,确实有其合理性,但其宣称的矫正步态、预防扁平足等附加功能,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理性回归,是刚需还是智商税

新生代父母成长于信息时代,其消费行为呈现科学导向即时体验和反收割意识三重特征。他们愿为儿童健康支付溢价,但拒绝被伪概念绑架。焦虑营销在这种理性、专业的消费环境下效力锐减,甚至成为品牌毒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朱冰泉建议从三个方面构建健康育儿环境。首先,发挥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儿童提供科学专业的健康和发展评估监测,通过“医育结合”缓解家长焦虑心态。

其次,电商平台完善婴幼儿用品准入审核制度,限制缺乏科学依据的过度宣传。第三,通过社区医院、学校等渠道普及科学养育知识,帮助家长理解儿童发育的个体差异和自然规律,构建理性认知。

监管部门也需严打虚假宣传,同时推动童鞋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立儿童用品安全与实用性的强制认证体系,避免“概念先行、功能缺失”的产品涌入市场。

结语

商家早已构建了完整的“焦虑产业链”:从婴儿期到学龄期,各种打着“科学育儿”旗号的产品接踵而至。

提供一份口腔黏膜样本,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商、音乐、运动等天赋结果;贴上“婴儿用”的标签,普通饮用水“身价”便能上涨几倍。

说到底,一双鞋稳不稳,穿着舒不舒服,能不能让人自由地探索世界,孩子自己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随着2025年6月1日国家标准GB30585-2024《童鞋技术规范》的实施,或许行业将迎来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1.《 比FILA还贵的稳稳鞋,贵妇们买不起了 》, 源Sight

2.《一双卖到上千元,“学步鞋”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央视网

3.《机能鞋是智商税吗?抽检合格率不足65%,低于普通童鞋》,消费者日报

4.《一生要强的中国人,连童鞋都卷成爱马仕》,新周刊

5.《一双学步鞋卖上千?收割“育儿焦虑”的套路该停了!》,半月谈

6.《学步鞋的价值鸿沟,“育儿焦虑”还能用多久?》,极光商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