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⑧│李同艳:没有拿过枪的战士
发布时间:2025-08-29 10:42 浏览量:1
抗战老兵档案
姓名:李同艳
年龄:95岁
事迹:1945年参军入伍,在军鞋厂工作。后来投身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后方从事后勤保障工作。1983年在沧州市土产杂品公司离休。
抗战老兵李同艳虽然“当兵没有拿过枪”,但她坚守后方,在后勤保障战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李同艳:没有拿过枪的战士
记者 祁晓娟 李小贤 张丹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8月22日,在运河区绿元尚邦养老院里,95岁的李同艳老人又唱起了红歌。
时光荏苒,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皱纹,却从未磨灭她心中那段烽火连天的记忆。
从目睹日军暴行的孩童,到投身革命的少年,再到如今安享晚年的老人,李同艳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革命经历。
父亲送她去参军
在李同艳的记忆中,日本侵略者经常到各地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旦有敌情传来,村民们便会带着孩子、牵着牲畜躲起来。她曾多次跟着家人躲避敌人。恐慌与不安,成为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李同艳回忆道,日本侵略者到处为非作歹,老百姓一旦被他们抓住,便会遭受折磨。她的一个哥哥曾被敌人抓住,遭受了酷刑。
“那时的生活朝不保夕,敌人建了不少炮楼,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起这些往事,李同艳的声音微微发颤。
李同艳说,当地的抗日队伍也会和敌人展开战斗。
1945年,15岁的李同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父亲跟她说,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听了父亲的话,年纪轻轻的李同艳决定去参军。这也成为她投身革命的起点。
“那时候,铁路被敌人控制,想去百里外的部队并不容易。”李同艳说,为了送她参军,父亲先将她送到了区小队。在区小队队员的帮助下,她坐上大轱辘车出发了。每到一个村,她就会换乘另一辆车。辗转多个村庄后,她终于找到了部队。
没有拿过枪的战士
“当兵没有拿过枪,抗美援朝没过江”,李同艳常用这句话概括自己的军旅生涯。
李同艳参军时,还是一名十几岁的小姑娘。她没有奔赴一线战场,而是被安排到了军区的军鞋厂,为前线的战士们制作鞋子。虽然不能像前线战士那样持枪与敌人战斗,但她没有丝毫懈怠。
刚到军鞋厂的时候,她缺乏做鞋的经验和技术,被安排做鞋垫。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她却做得非常认真。
那时,李同艳常想,前线战士在战场上拼杀,他们把鞋做得更舒服些,战士们行军打仗时就能少受苦。每次一想到这里,她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只要接到任务,她便与战友们加班加点地干,只为了能早一些将鞋送到战士们手中。那时的军鞋厂,就是李同艳和战友们的“战场”——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尽早完成任务。
“战友们个个斗志昂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为前线忙碌,做好后勤工作。”李同艳说。
父亲的隐秘身份
1945年8月15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全国——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这个消息传到李同艳所在的军区时,人们都沸腾了。李同艳和战友、村民一起敲锣打鼓,欢呼雀跃,大家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那天,我们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聚在一起庆祝。有的人激动得哭了,有的人放声高歌,还有的人相互拥抱。”李同艳说,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她这辈子都忘不了。
虽然日本宣布投降了,但一些地方的战斗还在继续。
后来,李同艳被调到了女工厂。那里的工作主要是给衣服锁扣眼、缝扣子。“我们那时把衣服送到各个村去,让老百姓加工。”李同艳说,老百姓一听是给战士们做衣服,都很积极。
除了去各村发放衣服,李同艳还要检查做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离别让李同艳陷入了悲痛之中——她的父亲去世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李同艳父亲才透露,他是一名地下工作者,抗战期间一直从事着地下工作。
原来,父亲平日里的公开身份是村里的打更人,这个看似普通的职业,却为他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了便利。
多年来,他利用打更的便利,收集情报,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为了保护家人和自己的安全,他从未向家人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
“父亲走了我才知道他一直默默做着这么重要的事情。”李同艳伤心地掉下了眼泪。
李同艳哽咽着说,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初父亲执意要送她去参军,也更加理解了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父亲的离去,让李同艳悲痛万分,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继承父亲遗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李同艳重新回到了部队。此时的她,比以往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她把对父亲的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后勤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工作。
终于,李同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心中暗暗发誓:要永远跟党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事业的“老后勤”
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的号角很快吹响。李同艳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部队,继续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在解放战争期间,她依然坚守在后勤岗位上,为前线战士们提供被服保障。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她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确保物资能够及时供应到位。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此时的李同艳已经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后勤工作人员。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她在第一航空学校接受培训,从事后方保障工作。
虽然依旧工作在后方,但李同艳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她坚守岗位,全力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准备物资,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
1973年,李同艳来到沧州市土产杂品公司工作。1983年,李同艳正式离休。
如今,李同艳已经95岁高龄,住在运河区绿元尚邦养老院。在这里,她过着幸福安宁的晚年生活。养老院的环境清幽,设施齐全,工作人员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们也经常来看望她,陪她唠家常。
虽然年事已高,但李同艳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她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唱红歌,另一个是写文章。她经常拿着手机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每一句都充满了感情。
闲暇之余,她还喜欢拿起笔,写下自己对革命岁月的回忆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感慨,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党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热爱。
“现在的生活多好啊,不愁吃不愁穿,孩子们也孝顺,我很满足。”李同艳笑着说,她常常会给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来看望她的孩子们讲过去的革命故事,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那段艰苦的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