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父亲下岗要人顶上,弟弟让我把名额让给他,我俩命运从此改变
发布时间:2025-09-03 10:56 浏览量:13
“哥,这个名额必须给我,不然我就不活了!”
弟弟跪在地上,眼泪鼻涕一把流。
那是1984年的冬天,父亲刚从纺织厂下岗,厂里给了一个顶班的机会。
按理说这个名额应该是我的,可弟弟死活不同意。
谁能想到,就是这一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我们兄弟俩的命运...
01
1984年11月的一个下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他把饭盒往桌上一放,脸色比往常更加阴沉。
“厂里今天开会了。”父亲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我正在院子里劈柴,听见这话停了手。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
“开什么会?不会又要加班吧?”
“说是要减员,我被列进去了。”
母亲手里的勺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我放下斧头走进屋里。父亲在纺织厂干了十五年,从一个学徒工干到了车间小组长。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纺织厂的工人算是体面工作。
“怎么可能?你在厂里干得好好的,人缘也不错。”
“国家政策变了,说是要改革。厂里效益不好,订单少了一半,必须要裁人。”父亲的声音很平静,可我听得出来他心里不平静。
母亲坐在小板凳上,眼圈红了。
“老张,你说这可怎么办啊?咱家就指着你这份工资过日子呢。”
弟弟从里屋跑出来。他刚洗完澡,头发还湿着。
“爸,那咱家以后吃什么?我还想买双新鞋呢。”
父亲看了看弟弟,又看了看我。
“厂里说了,给一个顶班的名额。让家属接班,工资待遇一样。”
我心里一动。按照常理,这个名额应该给我。我是老大,今年二十二岁,弟弟才十九岁。
可弟弟比我反应快。
“爸,我去顶班行不行?”
父亲愣了一下。
“你还小,再说...”
“我不小了,都十九了。再过两年就二十一了。”
母亲擦了擦眼泪。
“当然是小军去,他还年轻,能在厂里干一辈子。大军读过高中,脑子活,出路多。”
我叫张大军,弟弟叫张小军。母亲从小就偏向弟弟,这事我早就习惯了。从小到大,有什么好东西都是先给弟弟,美其名曰“照顾弟弟”。
“妈,按理说应该是我去。我是老大。”
“什么老大不老大的?你读过高中,将来考个技校什么的,前途比在厂里强多了。小军才初中毕业,不去厂里能干什么?”
弟弟在旁边使劲点头。
“就是,哥,你让给我吧。我保证好好干,给爸妈争光。”
父亲夹在中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没有立刻回答。说实话,进厂当工人确实不错。铁饭碗,每个月固定工资五十八块,还有各种福利。年底还有奖金,逢年过节发米发油。
可我心里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凭什么?
院子外面传来邻居家的说话声。
“听说纺织厂要裁人,不知道咱们这片会影响多少家。”
“可不是嘛,现在工作越来越难找了。”
我听着这些话,心情更加复杂。
02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就没消停过。
弟弟每天缠着父亲,说这个名额必须给他。
“爸,我年纪小,在厂里能干到退休。哥哥脑子活,出去闯闯说不定更有出息。”
这话说得倒是好听,可我知道弟弟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就是想要那个稳定的工作,想要那份固定的工资。
从小到大,弟弟就是这样,表面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最自私。
母亲更是明着偏向弟弟。
“大军,你就让着点弟弟吧。你是当哥哥的,应该照顾弟弟。”
“妈,这不是照顾不照顾的问题。这关系到一辈子的前途。”
“什么前途不前途的?小军要是没了这个机会,以后怎么办?你还能重新找工作,他能找什么工作?”
我被母亲的话堵得说不出话来。
父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白天去厂里处理交接工作的时候还好,一到晚上,家里就像战场一样。
弟弟的招数越来越多。
有一次吃晚饭,他突然放下筷子。
“我不想吃了。”
“怎么了?菜不合胃口?”母亲关切地问。
“我心里堵得慌。这个顶班的事情不解决,我吃什么都没味道。”
说完他就回了自己房间,把门摔得山响。
母亲立刻坐不住了。
“大军,你看看你弟弟,都愁成什么样了?”
“妈,他这是装的。”
“装什么装?他从小就心眼实,不会装。”
我差点被这话气笑了。弟弟心眼实?从小到大,他哪次不是靠装可怜来达到目的的?
第二天晚上,弟弟又出新招了。
他把我拉到院子里,两个人单独谈话。
“哥,咱们兄弟俩好好聊聊。”
“有什么好聊的?”
“这个顶班的事情,你真的不肯让给我?”
“小军,不是我不让,是你要明白道理。按年龄,按辈分,都应该是我去。”
弟弟的脸色变了。
“那你的意思是,我就该倒霉?”
“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哥,我跟你说实话吧,这个名额我要定了。你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
我被弟弟的话气坏了。
“小军,你这是什么话?”
“我就是这个意思。大不了咱们兄弟俩撕破脸皮。”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
第三天早上,弟弟没有起床。
母亲去叫他,发现他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小军,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我没病。我就是不想起来了。”
“为什么不想起来?”
“除非大军哥把名额让给我,不然我就不起来了。”
母亲吓坏了,赶紧叫我过去。
弟弟闭着眼睛,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
“小军,你别胡闹了。有话好好说。”
“我没胡闹。哥,我最后问你一次,你到底让不让?”
“小军,你这样威胁我,有意思吗?”
“我不是威胁你,我是在救我自己。这个名额对我来说就是命。你不让给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母亲在旁边哭得稀里哗啦。
“大军,你看看你弟弟,都成什么样子了?你就答应了吧。”
我心里烦躁,转身就走。
可弟弟这一招还真有效。一连三天,他就是不吃饭。偶尔喝点水,人瘦了一大圈。
母亲每天以泪洗面,见到我就说弟弟的可怜。
“大军,小军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妈也不活了。你就可怜可怜你弟弟吧。”
“妈,他这是在要挟咱们。”
“要挟就要挟吧,只要他能好好的。大军,妈求你了,你就让让弟弟吧。妈保证,以后会补偿你的。”
我看着母亲苍老的脸,心软了。
可我还是没有松口。
第四天,弟弟升级了手段。
他不但不吃饭,还说要离家出走。
“我要去南方打工,再也不回来了。”
“小军,你别说胡话。”
“我没说胡话。既然在家里没有地位,那我走还不行吗?”
母亲听了这话,差点晕过去。
“小军,你可不能走啊。你走了,妈怎么办?”
“妈,你还有大军哥呢。我走了,你们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儿子。”
父亲终于忍不住了。
“小军,你闹够了没有?”
“爸,我没闹。我是认真的。如果这个名额不给我,我真的会走的。”
弟弟的眼神很坚决,不像是在开玩笑。
那天晚上,父亲找我单独谈话。
“大军,要不你就让让弟弟吧。”
我愣住了。
“爸,你也这么想?”
“我不是偏向谁。实在是小军这样子,我怕出事。万一他真的离家出走,或者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咱们全家都完了。”
我看着父亲疲惫的脸,心里一阵酸楚。
父亲已经够难的了,我不能再让他为难。
可是我心里真的不甘心。
03
接下来的几天,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
一方面,我觉得这个名额本来就应该是我的。
另一方面,我又不忍心看着家里这样鸡犬不宁。
弟弟的绝食抗议还在继续。
第五天的时候,他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
邻居王大妈过来串门,看到弟弟的样子,吓了一跳。
“这是怎么了?小军怎么瘦成这样?”
母亲支支吾吾地解释着。
王大妈听完后,把我拉到一边。
“大军,你这个当哥哥的,怎么能这么狠心?弟弟都成这样了,你还不让步?”
“王大妈,您不知道情况...”
“我不管什么情况。血浓于水,你们是亲兄弟啊。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人要是出了事,那就什么都完了。”
王大妈的话让我更加难受。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自私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想到了小时候的事情。
弟弟比我小三岁,从小体弱多病。母亲为了照顾他,付出了很多心血。
有一次弟弟发高烧,母亲抱着他跑了十几里路去县医院。
还有一次,弟弟掉进河里,我跳下去把他救了上来。
那时候,我们兄弟俩的感情很好。
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大概是从我上高中开始吧。
家里条件不好,只能供一个人读书。父母选择了我,说我脑子好,有前途。
弟弟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了怨气。
他觉得父母偏心,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其实我理解弟弟的心情。
可这次的顶班名额,真的关系到我们两个人的前途。
我能让步吗?
第六天早上,弟弟开始说胡话了。
“哥,我梦见奶奶了。奶奶说,让我跟她走。”
母亲听了这话,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我们赶紧把母亲扶到床上,又给弟弟灌了点糖水。
看着弟弟虚弱的样子,我的心防彻底崩溃了。
1984年12月15日,这个日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是我做出人生最重要决定的日子。
晚饭后,我把全家人叫到一起。
“我决定了,把顶班的名额让给小军。”
弟弟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哥,你真的愿意让给我?”
“我说话算数。明天爸就去厂里办手续。”
母亲激动得直抹眼泪。
“大军,你真是个好哥哥。妈没白养你。”
父亲看着我,欲言又止。
我知道父亲心里有愧疚,可这事已经没有退路了。
弟弟高兴得像个孩子,当天晚上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去厂里上班。
“哥,等我上班了,我每个月给你十块钱。”
“不用了,你自己留着用吧。”
“那我以后好好孝顺爸妈,绝对不让你吃亏。”
我点了点头,心里却不怎么相信。
弟弟从小到大,承诺了多少次,又兑现了几次?
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空荡荡的。
二十二岁的年纪,前途未卜。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连对象都不好找。
我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04
1985年1月,弟弟正式进入纺织厂,成为一名正式工人。
他被分配到织布车间,跟着一个老师傅学技术。
每天早上七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日子过得规律而稳定。
每个月的工资是五十八块钱,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弟弟很兴奋,每天下班回来都要跟我们说厂里的事情。
“哥,你不知道,厂里的食堂可好了,中午有肉有菜。”
“车间主任对我特别好,说我手脚灵活,是个当工人的料。”
“我们组里有个女孩,长得可漂亮了,好多男工都在追她。”
我听着弟弟的话,心里五味杂陈。
我则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没有固定工作,只能想办法赚钱。
最开始,我在街边摆了个小摊,卖些针头线脑的小商品。
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推着小车到集市上摆摊。
冬天的时候,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夏天的时候,晒得像非洲人一样黑。
风吹日晒,赚的钱却不多。一天下来,能有三五块钱就不错了。
有时候遇上阴雨天气,一天都卖不了几样东西。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弟弟下班路过我的摊位时,有时候会停下来聊几句。
“哥,要不你也想办法进个厂吧?这样摆摊太辛苦了。”
“没关系,习惯了。”
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是滋味。
看着弟弟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我穿着褪色的旧衣服,这对比太明显了。
有一次,弟弟还带了厂里的同事过来看我。
“这是我哥,很能干的,什么小商品都有。”
我看着那些年轻的工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他们看我的眼神里,有同情,也有一种优越感。
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没有正式工作的人的下场。
母亲偶尔也会说风凉话。
“大军,你看看小军,多稳定。每天准时上下班,每月按时发工资。你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妈,我会慢慢好起来的。”
“什么时候?你都二十三了,也该考虑结婚的事了。哪个女孩愿意嫁给一个摆地摊的?”
这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里。
我不想跟她争论,只是闷头做自己的事。
1985年下半年,我的小生意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我发现卖鞋垫比卖其他小商品赚钱多一些。
于是我专门跑到省城去进货,买了一大批各种样式的鞋垫。
有棉的,有毛的,有夏天用的薄的,有冬天用的厚的。
没想到这些鞋垫在我们县里很受欢迎,很快就卖光了。
我又去进了一批,生意越来越好。
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门道。
比如什么季节该卖什么商品,什么价位的商品最好卖,怎么跟顾客讲价。
我开始有了固定的客户。
有些大妈每次买鞋垫都来找我,说我的鞋垫质量好,价格实惠。
有了口碑,生意就更好做了。
1986年春天,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我不再摆地摊了,而是在街边租了一间小铺子。
虽然房租要十五块钱一个月,但是比摆地摊强多了。
不用风吹雨淋,也不用担心城管来赶。
更重要的是,有了固定的门面,看起来更正规一些。
我在店门口挂了一个牌子:大军百货商店。
店面虽然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但是我把它收拾得井井有条。
鞋垫摆在显眼的位置,袜子挂在墙上,毛巾叠得整整齐齐。
开业的第一天,弟弟也来看了。
“哥,你这店面还挺像样的。”
“还行吧,总比在外面风吹雨淋强。”
“你现在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不固定,好的时候能有八九十块,不好的时候五六十块。”
弟弟的眼神有些复杂。
“那跟我的工资差不多了。”
我没有接话。实际上,好的时候我能赚一百多块,但我不想说出来。
05
1986年到1987年,我的生意发展得很快。
我不再只卖鞋垫袜子,还开始卖内衣、毛巾、香皂等日用品。
我发现女人的生意最好做。
她们买东西不仅看价格,更看质量和款式。
我专门跑到大城市去进货,买一些款式新颖、质量不错的商品。
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利润也更大。
慢慢地,我的小店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
很多人都知道,要买日用品,去大军百货商店,东西好,价格实惠。
1987年夏天,我又做了一个决定。
我在另一条街上又开了一家分店。
这样一来,我需要雇人了。
我找了一个邻村的女孩,叫小芳,人踏实,干活利索。
让她负责管理其中一家店,我自己跑进货和管理另一家店。
这样一来,我的收入翻了一倍。
每个月能赚两百多块钱。
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我用赚到的钱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
虽然只有两室一厅,而且是老房子,但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弟弟知道后,眼神里有些复杂的东西。
“哥,你现在发财了啊。”
“什么发财不发财的,就是小本生意。”
“你现在一个月赚的比我一年都多。”
我听出了弟弟话里的酸味。
“小军,你在厂里也挺好的。稳定,不用操心。”
“可是没你赚得多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人心就是这样复杂。
当初是他坚持要那个名额的,现在看我过得好了,又开始羡慕。
母亲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
“大军,你现在真的很有本事。妈以前说话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妈,都过去了。”
“你现在这么有出息,该找个好媳妇了。妈给你介绍几个?”
我点了点头。
确实,我已经二十四岁了,该考虑结婚的事了。
1988年,我的生意规模更大了。
我在县城开了三家店,还开始做批发生意。
我雇了五个人,自己专门负责跑外地进货和管理。
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了三四百块钱。
我还买了一辆摩托车,这在当时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整个县城有摩托车的人不超过十个。
我骑着摩托车在街上跑,回头率特别高。
很多人都羡慕地看着我。
弟弟也很羡慕。
“哥,你这摩托车真漂亮。多少钱买的?”
“八百多块。”
弟弟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得我一年多的工资啊。”
我没有接话。
其实我心里也有些得意。
当初母亲说我没出息,说哪个女孩愿意嫁给摆地摊的。
现在呢?
我不但有了自己的店面,还有了房子和摩托车。
在县城里,我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的年轻商人了。
弟弟在厂里的日子倒是平平稳稳。
他学会了织布技术,成了车间里的熟练工。
工资也涨到了六十五块钱一个月。
在厂里还交了一个女朋友,是隔壁车间的女工。
两个人已经在谈婚论嫁了。
表面上看,弟弟的生活也不错。
有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还有了女朋友。
可是我总觉得他心里不太平衡。
每次见面,他都会打听我的生意情况。
“哥,你现在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不固定。”
“大概有多少?”
“三四百块吧。”
弟弟会沉默一会儿。
“我要是当初也出来做生意就好了。”
“小军,你现在的工作也很好。稳定,有保障。”
“可是没你赚得多啊。而且在厂里太没意思了,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
我理解弟弟的心情,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人生就是这样,你选择了一条路,就要承担这条路的后果。
无论好坏。
06
时间很快就到了1989年。
我的生意已经发展到了地级市,在市里开了一家总店。
手下有十几个员工,年收入达到了几万块钱。
我还在市里买了一套更大的房子,准备结婚用。
我的女朋友是县城小学的老师,人品好,长得也不错。
我们打算在年底结婚。
弟弟也在厂里干得不错,还被提拔为小组长。
工资涨到了七十五块钱一个月。
他和女朋友的婚事也在筹备中。
表面上看,我们兄弟俩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可是谁也没想到,一场巨大的变化即将来临。
1989年秋天,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一切!
那是个深夜,大概凌晨一点多,电话突然响了。
我迷迷糊糊地接起来,听到弟弟颤抖的声音!
“哥,出大事了!”
“小军?你怎么了?这么晚打电话。”
“厂里完了,彻底完了!”
我一下子清醒了。
“什么意思?你说清楚点。”
“厂长跑了!带着厂里的钱跑了!”
我坐起身来,心里咯噔一下。
“什么时候的事?”
“今天下午发现的。保安去办公室找厂长,发现人不见了,保险柜也被撬开了。”
弟弟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厂里欠了好多债,银行的钱还不上。设备也老化了,产品卖不出去。听说要破产,所有工人都要下岗。”
我脑子里嗡嗡作响。
纺织厂要破产?那弟弟怎么办?
“小军,你别慌。这事还没定下来吧?”
“定下来了!今天下午就开了紧急会议。厂里的债务有几百万,根本还不上。而且设备老化严重,产品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早就入不敷出了,全靠银行贷款维持。现在银行也不愿意再借钱了。”
弟弟越说越激动。
“哥,我怎么办?我除了在厂里干活,什么都不会啊!而且厂里还说,工人要承担一部分债务责任。不但没有补偿,还要我们出钱!”
我心里五味杂陈。
当年那个看似稳定的铁饭碗,居然就这样砸了。
“小军,你先别急。天塌不下来。实在不行,你跟我一起做生意。”
“哥,我真的害怕。我都三十岁了,没有任何技能,出去能干什么?”
电话里传来弟弟的哭声。
我心里也不好受。
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看到他这样,我也很难过。
接下来的几个月,事情的发展印证了弟弟的话。
纺织厂正式宣布破产,所有工人下岗。
不仅没有补偿,还说工人要承担一部分债务责任。
每个工人要拿出两千块钱,用于偿还厂里的债务。
这对工人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弟弟一夜之间从正式工人变成了失业人员。
而且还要拿出两千块钱,这几乎是他三年的工资。
母亲听说这事后,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这可怎么办啊?小军好不容易有个正式工作,怎么就这样没了?”
父亲也很难过。
“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该让小军去顶班。”
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五味杂陈。
如果当初是我去顶班,现在倒霉的就是我了。
弟弟需要那两千块钱,家里拿不出来。
我给了他钱,帮他度过了这个难关。
可是工作的问题,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了。
弟弟四处找工作,可是三十岁的年纪,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他去过建筑工地,干了两天就受不了了。
太累,而且工资很低,一天只有五块钱。
他去过饭店当服务员,老板嫌他年纪大,不要。
他去过商店当售货员,人家要有经验的。
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偶尔找到一些零活,比如帮人搬家、装卸货物什么的,工资微薄不说,还不稳定。
弟弟越来越沮丧。
“哥,我真的觉得自己没用。三十岁了,什么都不会。”
“小军,你别这么想。慢慢来,总会有机会的。”
“什么机会?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有什么机会?”
看着弟弟沮丧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
我的生意却越做越好。
1990年初,我又开了两家分店,还开始做批发生意。
手下雇了二十几个人,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了上千块。
在县城买了更大的房子,还买了一辆小汽车。
弟弟来找我借钱的次数越来越多。
“哥,我真的没办法了。家里米缸都空了。”
我看着眼前的弟弟,心里既同情又复杂。
他比以前瘦了很多,脸上也有了愁容。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要抢名额的少年,现在变成了这副模样。
“小军,我再给你一些钱。但是你也要想想长远的打算。”
“哥,要不我跟你做生意吧?”
“真的愿意?”
“我现在没有选择了。”
我点了点头。
“那好,你先到我店里学学,从最基本的开始。”
可是弟弟在店里干了不到一个月就不干了。
“哥,我受不了。那些顾客太难伺候了,动不动就挑毛病。而且天天站着,脚都肿了。”
我有些无奈。
“小军,做生意就是这样,需要耐心。”
“我没那个耐心。而且我觉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弟弟离开了我的店,又开始找其他工作。
可是找来找去,都不满意。
要么嫌累,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没面子。
慢慢地,弟弟变得越来越颓废。
07
1992年,我和女朋友结婚了。
她是小学老师,人品好,长得也不错。
我们的婚礼办得很热闹,县城里的朋友和客户都来了。
我租了最好的酒店,摆了二十桌酒席。
还请了乐队来演奏,在当时算是很豪华的婚礼了。
弟弟也来参加了婚礼,可是脸上没什么笑容。
他依然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偶尔打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
而且他和女朋友也分手了。
女孩听说他失业了,而且短期内找不到好工作,就提出了分手。
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单身一个。
母亲为这事愁得天天唉声叹气。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把名额给大军了。”
这话她不敢当着弟弟的面说,只敢跟我私下里讲。
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
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而且我也不希望听到这样的话。
虽然现在我的生活比弟弟好,但我心里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想法。
毕竟是亲兄弟,看到他这样,我也很难受。
1993年,我的生意规模更大了。
在地级市开了总店,下面有十几家分店。
员工有五十多人,年收入几十万。
在市里买了楼房,还买了小轿车。
我和妻子还有了第一个孩子,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
弟弟偶尔来看我,每次都是一副落魄的样子。
他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能成家。
一个人住在老家的破房子里,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年没有让给他那个名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我会在纺织厂当一个普通工人,每个月拿着微薄的工资,然后和其他工人一起下岗。
而弟弟可能会被逼着出来闯荡,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番天地。
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995年。
我的生意已经发展到了省城,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
参加各种商会活动,结识了很多朋友。
生活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弟弟依然过着不稳定的生活。
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单身一个。
偶尔我们兄弟俩会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哥,有时候我想,如果当年没有抢你那个名额就好了。”
“都过去了,不要想那么多。”
“可是我心里不好受。当年我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
我看着弟弟花白的头发,心里也不好受。
“小军,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最重要的是过好以后的日子。”
“我这辈子算是完了。没工作,没老婆,没孩子,还有什么好过的?”
“别这么说。你还年轻,一切都还来得及。”
“四十多岁了,还年轻?哥,你就别安慰我了。”
弟弟的话让我很难受。
有些路一旦走错了,就很难再回头。
可是我又能说什么呢?
当年的决定,是他自己做的。
现在的结果,也要他自己承担。
我想帮助他,可是他自己不争气,我也没办法。
“小军,要不你再试试做生意?我可以帮你。”
“算了,我没那个命。做什么都不行。”
看着弟弟消极的样子,我很无奈。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斗志,别人再怎么帮也没用。
1998年,我的儿子已经五岁了,活泼可爱。
我和妻子的感情也很好,生活过得很幸福。
事业上也越来越成功,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
经常有报纸来采访我,说我是白手起家的典型。
我也经常被邀请去各种活动发言,分享创业经验。
弟弟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他不但没有稳定的工作,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
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精神压力,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
有一次他生病了,没钱去医院。
我给他送去了钱,陪他去看病。
医生说他营养不良,需要好好调养。
我给他买了很多补品,让他好好休息。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状态。
我开始意识到,弟弟的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心理问题。
他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这种状态下,别人再怎么帮助他都没用。
我曾经想让他到我公司来工作,给他一个管理岗位。
可是他干了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了。
“哥,我干不了。那些员工都不服我,觉得我是靠关系进来的。”
“你是我弟弟,这没什么不对的。”
“可是我心里不舒服。而且我确实不会管理,总是出错。”
我理解弟弟的想法,但是我也很无奈。
如果他自己不努力,我再怎么帮也没用。
08
2000年,新世纪开始了。
我的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了省内知名的企业家。
公司有几百名员工,年营业额上千万。
我还涉足了房地产和餐饮业,事业版图越来越大。
家庭生活也很幸福。儿子聪明懂事,妻子贤惠能干。
我们住在市区最好的别墅里,过着富足的生活。
弟弟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孤身一人。
偶尔打点零工,收入微薄。
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生病。
我经常给他钱,帮助他维持基本的生活。
可是我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他必须要学会自立。
但是他已经失去了自立的能力和信心。
有一次,我们又坐在一起喝酒。
弟弟喝多了,开始说起了心里话。
“哥,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觉得我没用,觉得我是个废物。”
“小军,我没有这么想。”
“你别骗我。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没用。五十多岁了,一事无成。”
“人生还很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哥,你说这话你自己信吗?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改变什么?”
弟弟的话让我无言以对。
确实,五十多岁的年纪,要重新开始确实很难。
可是不重新开始,又能怎么办呢?
就这样颓废下去吗?
现在回想起1984年的那个冬天,我心里有着复杂的感情。
当时觉得天塌了一样,以为自己的人生完了。
所有人都说我吃亏了,说我让步让错了。
可是没想到,正是那个看似不公平的决定,把我推向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如果没有被逼着出来闯荡,我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自己有做生意的天赋。
如果一直待在纺织厂里,我可能会和弟弟一样,在工厂破产的时候手足无措。
人生真的很奇怪。
有时候你以为是灾难的事情,却变成了转机。
有时候你以为是幸运的事情,却变成了陷阱。
弟弟当年以为抢到了铁饭碗,实际上是捡了个烫手山芋。
那个看似稳定的工作,最终变成了一个陷阱。
它让弟弟失去了闯荡的勇气,失去了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当工厂倒闭的时候,他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完全没有应对的能力。
而我当年被逼无奈出来创业,反而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
摆地摊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与人打交道,学会了察言观色。
开店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经营管理,学会了把握市场。
这些技能,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想来,我应该感谢弟弟的自私。
如果不是他的坚持,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可是这样的感谢,我永远不会说出口。
因为这对弟弟来说,太残酷了。
他用自己的失败,成就了我的成功。
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有些人注定要走平坦的路,有些人注定要走曲折的路。
但是谁也不知道,哪条路会通向更好的未来。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有美满的家庭,有兴旺的事业,有舒适的生活。
儿子也很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将来肯定比我更有出息。
而弟弟,依然在为生计奔波。
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
每次看到他,我心里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情绪。
既有对他的同情,也有对命运的感慨。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还会把那个名额让给他吗?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至今没有答案。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不应该让。
因为让了之后,我过得更好,他过得更差。
但是从感情的角度来说,我当时没有选择。
家庭的压力,弟弟的威胁,父母的偏心,都让我不得不让步。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结果。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无论好坏。
人生最大的讽刺就是:有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有时候“占便宜”就是“吃大亏”。
我和弟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年看似最不公平的安排,却给了我最大的机遇。
当年看似最合理的选择,却成了最大的陷阱。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