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矛、大刀、军鞋……文物见证家国记忆 再现全民族抗战史诗

发布时间:2025-09-05 17:23  浏览量:1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展览通过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层展厅,整齐叠放着这样一面白布大旗,旗面的中央有一个巨大而醒目的“死”字。这就是爱国青年王建堂在出川抗日前,他的父亲送给他的一面“死”字旗。“死”字的右边写着两句话:“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宣教专员周耐介绍,“死”字的左侧还写着,“本欲服役,奈过年龄。”他(王建堂父亲)本身也想参加抗战,但是因为年龄太大了所以就不能加入。后面又说到“幸吾有子,自觉请缨。”幸亏他还有一个儿子就是王建堂,自愿请缨出战。下面又接着写“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所以他写这个“死”字,是希望他能带着必死的决心,战死沙场的信念,投入到抗战当中。

民族危亡之际,无数像王建堂父子这样的普通百姓将国家命运置于个人家庭之上,爱国将领更是以生命践行着“保家卫国”的使命。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张自忠初葬处石碑于展柜之中静静矗立。1940年,张自忠在对日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日军感其英勇,将他暂葬于湖北襄阳山坡。后中国军队抢运遗体重新安葬,立下这块刻有“张上将军初葬处”的石碑。爱国实业家们同样以实干担当,为抗战筑起了坚实后盾。

这个展品是一块特别大的布料,上面写着两行红字:“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其实它是一个床单。

床单的主人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1938年,武汉失守、宜昌告急,3万待撤同胞与9万吨关乎中国工业命脉的物资滞留。长江枯水期即将到来,留给卢作孚和船员们的转运时间仅有40天。

周耐介绍,在这个时期他撕下自己的床单,在上面写了这两行字,提醒着他自己以及他的船员勿忘国难以及服务人群。听着《义勇军进行曲》日夜无休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抢运物资,最终在40天的时间里成功转运了9万吨的物资。

纪念馆内,抗日根据地民兵用过的长矛、大刀、红缨枪,妇女们为战士缝制的军鞋、纳的鞋底,还有群众捐粮捐款捐物的一张张收据,无不诉说着军民共赴国难的深厚情谊。

在纪念馆地下一层,一面由5098张照片组成的矩阵墙,更将这段历史直观地呈现于观众眼前。

周耐介绍,5098是指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民从1931年9月18日,就是九一八事变,一直到1945年的9月2日,一共5098天14年浴血抗战历程。照片墙有军人在战场上骁勇奋战的场景,还有少年儿童,有青年知识分子,以及妇女。那个时候不分阶级党派,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宗教,大家同舟共济投入到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当中。所以,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由无数正义的仁人志士共御外侮,才迎来最终的胜利。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