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光鞋到法庭对峙,这场二审能否改写 “影响范围小” 的认定?
发布时间:2025-09-09 00:12 浏览量:1
事件回顾:一双反光鞋引发的风波
2023 年 6 月 11 日,何先生在成都搭乘地铁时,因鞋子上的金属饰品反光,被两名女子误以为暗藏偷拍摄像头。两人当场质疑并报警,警方检查后证实何先生清白,不存在偷拍行为。
但何先生认为对方道歉态度敷衍,未真正认识到行为不妥,遂将两名女子及成都地铁诉至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 一审判决:争议声中的法律认定
2023 年 12 月 12 日,成都铁路运输第一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罗某某、曾某某基于维护权益提出质疑有一定正当性,但行为方式不妥。因纠纷发生在晚间,未引起围观讨论,影响范围较小,且二人已当场道歉并愿承担交通费补救,道歉方式与影响程度相当。
同时,法院指出,事件被大众知悉源于何某某在网络发布信息,社会层面影响不应归责于罗某某、曾某某。最终判定二人不构成对何某某一般人格权的侵权,驳回何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判决公布后引发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两名女子在公共场合仅凭主观臆断指责他人,带来精神压力和名誉损害,即便事后道歉也难消影响。何先生对 “影响范围较小” 及 “嗣后行为影响扩大系自身原因” 的认定难以接受,称网上发文是为找目击证人推动案件进展。
三 二审开庭:正义的追寻仍在继续
面对一审判决,何先生选择上诉,二审诉求仍为要求两名女士公开道歉和经济赔偿,希望讨回公道。
9 月 8 日下午二审开庭,何先生的代理律师称,上诉后不再追究成都地铁运营方责任,“希望回到事情本身”。律师指出,上诉核心焦点是一审关于 “影响范围较小” 及 “嗣后行为影响扩大系何某某发布信息所致” 的认定。律师认为,事发时地铁及车站仍人来人往,且存在人际隐性传播,不能简单认定影响范围小及后续影响扩大是何先生的责任。
庭审当天,何先生穿着事发时的同款鞋子走进法院,称此举是为提醒自己和公众,事件影响至今未消。庭审中双方均提交新证据,何先生希望借此证明清白及所受伤害。两名被告曾通过媒体道歉,但何先生认为不够诚恳。此次二审双方围绕争议焦点辩论,结果备受期待。
四 案件背后的社会思考:诬告与维权的博弈
这起案件不仅是简单的法律案件,更反映出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当今社会偷拍行为增多,女性在公共场合保护自身安全和隐私的意识增强值得肯定。但面对疑似偷拍行为,如何在保护自身权益时避免无端伤害他人,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此案中,两名女子仅凭鞋子反光就指责何先生,虽可能出于维护自身权益,但方式草率,缺乏对他人基本权利的尊重。
另一方面,何先生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从事件发生到一审再到二审,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因此丢了工作、散了恋情,承受巨大精神压力。这反映出个人维权面临诸多困难,成本过高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何先生坚持维权,不仅为自己,更是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类似遭遇者争取公正结果。
此外,案件在网络引发激烈讨论,公众对 “诬告” 和 “合理质疑” 的界限看法不一。部分网友认为两名女子行为属诬告,应承担法律责任;另一些则认为女性有权质疑可疑行为,非故意捏造不应过度苛责。这种争议反映出社会在平衡个人权益保护和公共秩序维护上的困惑。
无论结果如何,通过该案件我们更应该明白日常生活中面对可能的侵权行为或维护自身权益时,需保持理性冷静,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
- 上一篇:我很少用「又快又好」形容一双鞋
- 下一篇:懂知足的人,早把寻常岁月熬成了生活的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