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思:她苦苦寻找自己的心上人,相见时他已是两个娃娃的父亲

发布时间:2025-09-07 20:04  浏览量:3

那首《知青之歌》的旋律从收音机里飘出来的时候,我正在厨房洗碗。

手中的瓷碗"啪"地一声摔在地上。

我愣愣地站在那里,眼泪竟然就这么流了下来。

女儿从客厅跑过来,看着地上的碎片问我这是怎么了。

我摆摆手,蹲下去收拾碎片,那熟悉的旋律还在继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底锁得最深的那扇门。

1975年,我十八岁,响应号召下乡当知青。

火车开了整整一夜,到达黑龙江边陲的一个小村庄。

那里有金黄的麦田,有清澈的小河,也有一个让我心动的男孩子。

他叫志强,比我大两岁,是当地的青年,在生产队里干活。

第一次见面是在打谷场上,他正在晒麦子,阳光照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汗珠晶莹得像珍珠。

他朝我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那一刻,我的心就像被什么撞了一下。

后来的日子里,他总是会帮我们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干活。

扛不动的麦袋,他帮我扛,不会使用的农具,他手把手教我。

有一次我在田里中暑晕倒了,是他背着我跑了三里地送到卫生所。

我趴在他宽厚的背上,听着他急促的呼吸声,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

那年秋天,我们一起去山上采蘑菇。

他总是走在前面探路,遇到有荆棘的地方就用手掰开,等我过去。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坐在山坡上休息,远山如黛,炊烟袅袅。

他突然问我你们知青什么时候能回城,我心里一紧,说不知道,可能要好几年吧。

他点点头,没再说话,风吹过麦田,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偷偷看他的侧脸,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

那时候每天晚上,知青点熄灯以后,我就躺在炕上想他。

想他在田里挥汗如雨的样子,想他教我使用农具时认真的神情,想他背着我奔跑时的温暖。

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他,梦到我们一起在麦田里收割,一起在河边洗衣服,一起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看星星。

醒来以后,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冬天的时候,他经常会给我们知青点送柴火。

那时候村里缺煤,主要靠烧柴取暖,他总是挑最好的干柴给我们送来。

有一次下大雪,路特别难走,他穿着草鞋,一步一滑地把柴火送到我们门口。

我看到他的脚冻得通红,就偷偷给他倒了一盆热水让他泡脚。

他坐在小板凳上泡脚,我坐在旁边看着他,心里暖暖的。

那时候觉得,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

可是好景不长,1977年冬天,政策变了,我们这批知青可以回城了。

消息传来的那天晚上,我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想到要离开这里,要离开他,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一样疼。

第二天他来送我,雪花正下得紧,他的睫毛上都是雪花。

我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他说他知道,你们城里人,总是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裹,说这是他妈做的鞋垫,让我带上。

我接过来,感觉到他手指的温暖,说我会写信给他的。

他笑了笑说好,路上小心。

第二天一早,汽车就来接我们了,我透过车窗往外看,志强站在路边,向我们挥手。

雪花越下越大,很快就看不清他的身影了。

回到城里以后,我确实给他写过信,那个年代的邮政系统并不发达,加上地址的变迁,我的信很多都石沉大海。

我也收到过他的几封回信,字写得很工整,总是报平安,问我在城里的生活。

但是慢慢的,通信就断了,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再也找不到踪迹。

1979年,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在学校里认真读书,准备将来当一名教师。

1982年,我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教语文,每天面对那些青春洋溢的学生,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1985年,我结婚了,对象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一个工程师,人很好,对我也很体贴,但是我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

1987年,我的女儿出生了,日子过得很平静,也很幸福。

每天上班教书,下班回家带孩子,生活按部就班,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个在麦田里挥汗如雨的身影。

特别是听到一些老歌的时候,或者看到关于知青的电视剧的时候,心里总会涌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想起他背着我在乡间小路上奔跑的情景,想起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想起他送我的那双鞋垫。

时间一年年过去,我也试着忘记,努力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但是心里那个角落,始终为他留着,就像一个封存的房间,偶尔打开,里面还是当年的模样。

2010年,女儿考上大学了,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那天整理旧物的时候,我翻出了当年的那双鞋垫,针脚还是那样细密,棉布已经有些发黄。

我把鞋垫拿在手里,眼泪又流了下来,三十多年了,它还在,就像我心里对他的思念一样,从未消失。

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志强的消息,托在黑龙江的同学朋友帮忙打听。

在网上发帖寻人,甚至花钱请专业的寻人公司帮忙。

丈夫问我这是干什么,我没有告诉他实话,只是说想联系一下当年的知青朋友。

女儿倒是很支持我,说找到了一定要告诉她。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等消息,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失落沮丧。

有时候接到电话,心跳得厉害,以为有消息了,结果却是推销电话。

有时候梦到找到他了,醒来却发现只是一场梦,心里空落落的。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消息的。

2015年春天,终于有了消息,当年帮助过我们的村支书还在,他告诉我志强现在在县城工作,在邮局当邮递员。

他还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我拿着那张纸条,手都在发抖。

整整三十八年了,他还好吗,他还记得我吗,他成家了吗。

无数个问题在我脑海里翻滚,像潮水一样汹涌。

我在电话机前坐了整整一个小时,才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我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是他,就是他。

我说志强,是我,静芳。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他问真的是你吗。

我说是我,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他说天哪,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想你呢。

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很久,他告诉我,他1983年结的婚,爱人是邻村的姑娘,人很贤惠。

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在省城上大学了,小女儿还在上高中。

他说他过得很好,工作稳定,家庭和睦,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记得我。

他说那时候我们走了以后,他好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不过现在想想,也挺好的,我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我说我想去看看他,可以吗。

他说当然可以,问我什么时候来。

我说下个月吧,我请几天假。

他说好,他去车站接我。

挂了电话以后,我坐在沙发上发了很久的呆,三十八年了,我们终于要见面了。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子里都是当年的情景。

我想象着见面时的情况,他现在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认不出我了,我们还会有当年的感觉吗。

第二天,我开始准备去黑龙江的行程,买火车票,订宾馆,还特意去理发店做了头发。

女儿看着我忙碌的样子,笑着说妈你这是去相亲啊。

我白了她一眼说你妈都五十多岁了,还相什么亲。

她问那你这么精心打扮干什么,我没有回答,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我要让他看到最好的我。

那几天我每天都在想该穿什么衣服,该带什么礼物,该说什么话。

我翻遍了衣柜,最后选了一件藏蓝色的外套,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还买了一些北京特产,想着带给他的家人。

5月15日,我踏上了去黑龙江的火车,火车开了一夜,到达县城是第二天的早上。

我在车站门口等着,心跳得厉害,像十八岁的少女一样紧张。

突然听到有人喊静芳,我回头,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向我走来。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脸上有了皱纹,身材也有些发福,但是那双眼睛还是那样清澈。

我们就这样站在车站门口,互相看着对方,三十八年的时光在这一刻仿佛都凝固了。

他笑着说你还是那么漂亮,我说你也是,还是那么精神。

我们走出车站,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来的,说不好意思,家里只有这一辆自行车。

我说没关系,我坐后面就行,就像三十八年前一样,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

不同的是,当年是泥土路,现在是柏油马路,当年我们都是青春年少,现在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

他带我去了当年我们一起劳动过的农田,现在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农场,机械化程度很高。

他指着远处的联合收割机说你看,变化多大。

我点点头说是啊,变化真大。

我们又去了当年我们一起采蘑菇的那座山,山还是那座山,但是山上已经种满了经济林。

他说以前的小路都没有了,我指着一块大石头说没关系,我记得这里,当年我们就是在这里休息的。

我们在石头上坐下来,就像三十八年前一样,他问我这些年过得好吗。

我说挺好的,丈夫对我很好,女儿也很懂事,你呢。

他说也挺好的,妻子很贤惠,孩子们也都很争气。

我们聊着各自的生活,聊着这些年的变化,但是我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个话题,我们之间的那份感情。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说走吧,我带你去我家看看。

我心里一紧说不太好吧。

他说没关系的,他妻子知道我要来,她很欢迎。

他的家在县城的一个小区里,三室一厅,收拾得很干净,家具虽然不算新,但是摆放得很整齐。

墙上挂着一家人的合影,看起来很温馨。

他的妻子是一个很朴实的女人,看到我很热情,说志强经常提起你们这些知青呢,说你们当年帮了村里很多忙。

我说大嫂客气了,其实是乡亲们帮助我们的更多。

晚饭很丰盛,都是当地的特色菜,有红烧肉,有炖鸡,还有我最爱吃的酸菜炖粉条。

饭桌上,他们的小女儿也在,长得很清秀,正在上高中,很天真地问我阿姨,我爸说你是从北京来的,北京好玩吗。

我说好玩,等你考上大学了,可以去北京读书。

小姑娘眼里闪着光说我一定会努力的。

看着这温馨的一家人,我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他有一个这样幸福的家庭,我应该为他高兴才对。

晚饭后,志强送我回宾馆,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

到了宾馆门口,他停下自行车,说静芳,谢谢你来看我。

我说志强,看到你过得这么好,我很高兴。

他说你也是,看得出来你过得很幸福。

我们又沉默了一会儿,我说志强,我明天就回去了。

他问这么快。

我说是的,我请假的时间不长。

其实是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待下去了,有些东西,看一眼就够了。

他说那我明天送你去车站,我说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

但是他还是坚持要送我。

第二天早上,他按时来到宾馆,去车站的路上,我们又经过了当年我们一起劳动过的地方。

他突然说静芳,其实这些年我一直都记得你。

我的心一颤说志强。

他说但是我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不是吗。

我点点头说是的。

他说你知道吗,当年你们走了以后,我难过了很长时间,但是现在想想,也许这样就挺好的,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找到了幸福。

我说你说得对。

到了车站,火车就要开了,他说静芳,保重。

我说你也保重。

我拎着行李袋走向检票口,他在后面喊我静芳。

我回过头,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还记得我。

我笑了笑,挥挥手,走进了候车室。

火车启动的时候,我透过车窗看到他还站在站台上,我没有挥手,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视线里。

回到北京以后,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女儿问我找到老朋友了吗。

我说找到了。

她问他过得好吗。

我说很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她问那你呢,你高兴吗。

我想了想说高兴,真的很高兴。

那天晚上,我把那双鞋垫拿出来,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小心地收起来。

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去寻找什么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有些感情,不需要拥有,只需要曾经美好过就够了。

有些人,不需要相守,只需要在心里记着就够了。

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就够了。

那首《知青之歌》的旋律还时常在我心里响起,但是我再也不会流泪了。

因为我知道,那段青春年华,那份纯真的感情,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它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褪色,也不会因为现实的变迁而失去意义。

它就在那里,安静地存在着,像一颗珍珠,在我心底闪闪发光。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回城,如果我们在一起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也许我们会在那个小村庄里结婚生子,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

也许我们会一起看着那片麦田从青涩到金黄,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

但是我知道,那只是一个如果,现实是我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轨迹。

他有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我有了体贴的丈夫和懂事的女儿。

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地生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而那段青春岁月,那份纯真的感情,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在我心里闪烁。

它提醒我,生命中曾经有过这样美好的时光,曾经有过这样纯真的感情。

这就足够了,真的足够了。

现在的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女儿也大学毕业工作了,我也快要退休了。

回首这大半生,有过欢笑,有过眼泪,有过遗憾,也有过满足。

但是我知道,那段知青岁月,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不仅仅因为有他,更因为那时的我们,都还年轻,都还相信美好,都还拥有纯真的心。

那时候的爱情,没有金钱的考量,没有物质的诱惑,只有心与心的相印。

那时候的友情,没有利益的交换,没有算计的成分,只有真诚的相待。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虽然条件艰苦,但心灵纯净。

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体会到的,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财富。

所以我感谢那段岁月,感谢那个时代,感谢遇到的每一个人。

包括志强,包括那些一起下乡的知青朋友,包括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

是他们,让我的青春如此绚烂,让我的回忆如此温暖。

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阵暖流,就像春天的阳光照进心房。

我想,这就是岁月的馈赠吧,让我们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还能保留那份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