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孟再平追悼会:儿子背草鞋,多辆迈巴赫送行,曝曾打百万抗癌针
发布时间:2025-09-09 22:43 浏览量:1
9月8日,浙江台州的秋风有点凉,吹得人眼眶发酸。越剧名角孟再平的追悼会在这天举行,48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像一出没唱完的折子戏,余音绕梁,却再也等不来下一句。
现场人山人海,花圈多到排到了街口,送行队伍绵延不绝。有人抹着眼泪哼《梁祝》,有人默默站在灵堂外轻声念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告别,而是一场属于越剧迷的集体心碎。
最抓眼球的,是那几辆清一色的黑色迈巴赫组成的送葬车队。头车上,孟再平的遗照静静端坐,身后是鲜花铺就的归途。
有人说这是“排面”,我倒觉得,这哪是炫富?这是戏迷们用最现实的方式,送她走完最后一程的“体面”。
毕竟,在舞台上她一生穿蟒袍、戴凤冠,台下,总不能让她寒酸离场吧?
可就在这些豪车中间,一个画面戳中了所有人的心:她的儿子背着一双草鞋,头上戴着土气的草编帽,低头走在送葬队伍中。
乍一看,像是从哪部乡土剧里穿越出来的角色。但懂行的人知道,这是台州本地的丧俗——“背草鞋”,寓意母亲一生勤苦,儿子愿承其辛劳,替她走尽人间泥泞路。
一边是象征财富与地位的迈巴赫,一边是象征朴素与传承的草鞋。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荒诞吗?不,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她不是高高在上的角儿,她是别人的女儿、妻子、母亲,也是千万个普通家庭中那个咬牙扛病痛、为生活拼命的女人。
孟再平这一生,活得像一出大戏。15岁学戏,19岁登台,从诸暨唱到上海,再扎根台州。她是范派小生,嗓音清亮,眉目传情,一出场便能镇住全场。
后来剧团改制,她没等着“铁饭碗”,干脆自己拉班子,创办“孟孟越剧团”,名字听着有点萌,实则霸气外露——姐就是主角,团就是我的江山。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在确诊胰腺癌后,依然坚持登台。朋友说,她打过价值百万的抗癌针,疼得睡不着觉,可只要锣鼓一响,她立马挺直腰板,开嗓如虹。那一刻,病魔退散,舞台才是她的药。
有戏迷回忆:“她唱《红楼梦·哭灵》那段,眼泪是真的往下掉,可我们分不清那是戏里的林黛玉,还是她自己的命。”
这大概就是艺术家的宿命:把命融进戏里,最后连生死都带着腔调。
感情上,她也不走寻常路。二婚嫁给姓林的先生,带娃再出发,前夫据说也悄悄来了追悼会,没闹事,只默默鞠了一躬。
爱恨纠缠到最后,剩下的不是怨怼,而是“你走了,我才明白有多舍不得”的沉默。那副挽联写得真好:“可怜儿女大哭小啼要娘回,恩爱贤妻苦雨凄风催汝去。”
没有华丽辞藻,全是人间烟火里的锥心之痛。
出殡那天,戏迷们自发在灵堂外唱起越剧,歌声婉转,如泣如诉。这不是谁组织的表演,而是一场最真诚的送别。
有人说,这是“戏曲界的顶流葬礼”。可我觉得,她从来不是流量,她是那种在县城剧院里一场接一场唱,唱到观众熟悉她每一道眼神、每一个转身的“自家角儿”。
她葬在台州谷凹村,虽生于诸暨,却把根扎在了这片热爱她的土地。或许正如她所愿:不必落叶归根,只要魂归戏台。
孟再平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小生风华,也留下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活?是躲在安稳里怕病怕死?还是像她一样,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站上舞台,把最美的唱段留给世界?
她选择了后者。用百万抗癌针换来几个月的登台时间,值吗?对她来说,值。因为舞台比命长,戏比命重。
最后,我想对她说一句:孟老师,您一路走好。下辈子,别太拼了,少唱两场,多歇一会儿。
要是还唱戏,记得给我们留张票——前排的,不打折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