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异味从何而来?如何有效控制?一文读懂
发布时间:2025-09-10 09:54 浏览量:2
鞋类产品的异味,本质上是甲醛、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引发的感官体验,这类物质分子量小、沸点低,在常温下易挥发,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会让人产生刺鼻、闷热等不适感。而且,不同材料释放的异味分子存在差异。常见异味较重的材料包括皮革、聚酯纤维等。
一、异味的主要来源
1.材料本身残留:
皮革:因鞣制工艺不同,铬鞣革可能带金属腥味,植鞣革若处理不当会有酸腐味;聚酯纤维:生产中使用含锑催化剂,遇水可能产生异味。
2.生产工艺中的化学反应:
在高温注塑、硫化成型等过程中,材料中的高分子链发生断裂或交联反应,生成挥发性副产物。如橡胶硫化时,硫黄与促进剂反应会产生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
溶剂型胶水在烘干固化过程中,因溶剂沸点较高,难以在常温下快速挥发完成。在加热条件下,溶剂挥发会加快,释放出强烈的刺鼻气味,但如果烘干温度或时间不足,部分溶剂会被表层初步固化的胶膜封闭在内部,形成长期残留。这些残留溶剂在后续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缓慢逸出,成为持久性的异味来源。
3.储存中的异味积累:
成品鞋在密封包装或高温仓储中,异味分子无法扩散,会在鞋内形成循环吸附-释放过程。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异味浓度更易升高。
二、异味控制措施
1. 严格筛选原材料:
优先采购经过异味检测认证的原材料,要求供应商提供VOCs含量检测报告。如皮革应选择植物鞣制或无铬鞣制工艺产品,这类产品醛类物质残留量较低,同时进行脱酸处理,减少酸腐味;聚酯纤维优先选用低锑催化剂生产的产品,并经过高温水洗预处理,去除表面残留的化学物质等。
2.进厂材料异味抽检:
拒收有明显刺激性气味的批次,同时建立材料异味数据库,对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异味等级标注,逐步淘汰高异味原料。
3.优化生产工艺:
成型环节调整温控,如橡胶鞋底硫化时,合理控制硫化温度、时间和压力,采用合适的硫化剂和促进剂,减少异味产生。
加工聚酯纤维的鞋面时,缝纫时避免高温熨烫过度,防止异味分子加速释放。
优先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胶水,控制用量,避免过度涂胶,多余的胶水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在干燥过程中释放更多异味。
建立车间强制通风系统,在硫化机、注塑机等异味源上方安装排风设备和废气过滤器,确保排风量足够,过滤有害气体,防止异味积累。
4.成品异味处理与仓储管理:
新鞋应先放置在通风房中,利用恒温鼓风加速异味散发,可辅助使用中性除味剂。包装时,外包装选择纸盒等透气性好的材料,内包装避免使用密封塑料袋,建议使用无纺布套,并在鞋内放置小袋的活性炭包(如拓普旺除味活碳宝,能有效吸附苯类、甲醛等有害物质及异味,包膜牢固不破裂)。仓储需保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高湿。
5.出厂异味检测:
安排专业人员通过嗅觉判断鞋子是否存在明显异味,同时使用专业的仪器检测,
检测鞋子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和含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对检测不合格的批次,返回通风房重新处理,直至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