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克扣三两银,吓丢半条命!周老爷跪求木匠取走绣花鞋
发布时间:2025-09-09 18:15 浏览量:2
咱先说说这陈木匠,陈家村的人,打小跟着他爹学木匠活。他爹是当年十里八乡有名的“活鲁班”,雕出来的花能引蜜蜂,刻出来的鸟像要飞,手艺传到陈木匠这儿,更是青出于蓝。
陈木匠二十岁时,他爹走了,留下一套祖传的刻刀,还有一句话:“咱手艺人,凭手艺吃饭,要对得起良心,更要守得住骨气,别让人看不起。”
陈木匠记着这话,接活从不糊弄。不管是给谁家做个小板凳,还是盖房子雕房梁,都得做到自己满意才算完。
有回邻村王大爷请他做个衣柜,木料是王大爷攒了三年的柏木,陈木匠怕浪费,每一块料都量了又量,雕花纹的时候,王大爷说“差不多就行”,陈木匠不依,说“大爷您攒料不容易,我得让这衣柜用几十年都不塌,看着还舒心”。
最后衣柜做好,门一拉一合,没一点响声,柜门上雕的“松鹤延年”,鹤的翅膀像要扇起来,王大爷乐得合不拢嘴,给了双倍的工钱,陈木匠只收了该得的,说“大爷您心意我领,工钱按说好的来,多一分我都不能要”。
就这么着,陈木匠的名声越传越远,周边镇上的人都知道,要找好木匠,就去陈家村找陈木匠。
这年秋天,镇上的周老爷要盖新瓦房。
周老爷是镇上的富户,开着两家当铺,还有十几亩良田,平日里最是傲慢,见了穷苦人眼皮都不抬,连对家里的长工都刻薄得很。
他要盖的瓦房,是三进三出的大院,想请最好的木匠,把房梁雕得气派点,好让镇上的人都羡慕。
家里的管家跟他说:“老爷,陈家村的陈木匠,手艺好得很,上次张大户家盖房,房梁雕的‘龙凤呈祥’,好多人都去看,要不请他来?”
周老爷坐在太师椅上,端着茶杯,撇了撇嘴:“陈家村的?乡下来的木匠,能雕出啥好东西?不过既然张大户都请他,那就让他来试试,要是做得不好,我可不给工钱。”
管家赶紧去陈家村找陈木匠,说明来意,还说周老爷答应给五两银子的工钱,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一般木匠盖个房也就一两多。陈木匠想着,家里的老娘最近身子不好,需要抓药,五两银子能买不少药,就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陈木匠背着工具箱,里面装着他爹留下的刻刀,还有几件常用的工具,往镇上走。
到了周老爷家,周老爷正在院子里指挥人搬木料,见了陈木匠,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的是打补丁的蓝布衫,鞋子上还沾着泥,鼻子里“哼”了一声,没说话,让管家带他去看木料。
木料堆在院子角落,都是上好的松木,还有几根楠木,是周老爷专门从外地运来的。陈木匠摸了摸木料,纹理很顺,是做房梁的好料。他跟管家说:“房梁要雕啥图案?周老爷有想法不?”
管家说:“老爷说了,要雕‘百鸟朝凤’,要气派,要让路过的人都看得见。”
陈木匠点点头:“行,‘百鸟朝凤’不难,就是费点功夫,我得先画个样子,让周老爷看看满意不。”
当天下午,陈木匠就画了图样,纸上的凤凰站在梧桐树上,周围有麻雀、喜鹊、燕子,还有些叫不上名的小鸟,都朝着凤凰,画得活灵活现。
管家拿给周老爷看,周老爷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说“还行,就按这个雕,别耽误工期,一个月内得把房梁做好装上”。
陈木匠说“没问题”,当天就开始干活。他在院子里搭了个木架子,把松木房梁架上去,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拿着刻刀一点点雕。早上的露水重,他的手冻得通红,也不歇着;中午太阳晒,汗流得把布衫都湿透了,他就拿块粗布擦一擦,继续雕。
路过的人都停下看,有个卖菜的大妈说:“陈师傅,你这雕得真好,你看这凤凰的尾巴,跟真的一样。”
陈木匠笑了笑,说“谢谢大妈,得雕仔细点,不然对不住周老爷给的工钱”。
可周老爷对陈木匠,却没半点好脸色。每天中午送饭,都是家里的老妈子端来,一个破陶碗,里面是掺了沙子的玉米窝头,还有一碗清汤,连点油星都没有。
长工们都私下抱怨,说“周老爷也太抠了,陈师傅干这么重的活,就给吃这个”。
有回长工头看不过去,偷偷给陈木匠塞了个白面馒头,说“陈师傅,你拿着,别让老爷看见,你这活太累,吃那窝头顶不住”。
陈木匠接过馒头,心里暖烘烘的,说“谢谢老哥,我记着你的情”。
周老爷还总来挑毛病。有回陈木匠正在雕喜鹊的翅膀,周老爷走过来,指着翅膀说“你这雕的啥?翅膀太宽了,不好看,赶紧改了”。
陈木匠解释:“周老爷,喜鹊的翅膀就得宽点,才显得有精神,要是改窄了,就不像了。”
周老爷眼睛一瞪:“我让你改你就改,哪那么多废话?这是我的房子,我说好看才好看!”
陈木匠没辙,只能按周老爷的意思改。改完之后,喜鹊的翅膀窄窄的,看着怪别扭的,路过的人都说“这喜鹊咋看着没精神呢”,陈木匠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可也没敢说啥。
就这样,陈木匠每天起早贪黑,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水泡破了,又结了痂,他也没歇过一天。终于,在第二十八天的时候,“百鸟朝凤”的房梁雕好了。
装房梁那天,来了不少人看,房梁一吊上去,整个院子都亮堂了,凤凰的羽毛、小鸟的爪子,都雕得清清楚楚,风一吹,好像能听见小鸟叫似的。
长工们都说“陈师傅手艺真绝了,这房梁一装,周老爷家的房子立马成了镇上最好的”。
陈木匠看着装好的房梁,心里也松了口气,想着赶紧结了工钱,回去给老娘抓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到了结账那天,周老爷却变了卦。
那天下午,陈木匠收拾好工具箱,去找周老爷要工钱。周老爷坐在客厅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串佛珠,旁边站着管家。陈木匠走进去,说“周老爷,房梁装好了,您看看满意不?要是没啥问题,您把工钱结一下,我好回去”。
周老爷眼皮都没抬,慢悠悠地说“满意?我看也就那样。你这雕的鸟,有的翅膀宽有的窄,看着乱七八糟的,哪值五两银子?”
陈木匠愣了一下,说“周老爷,当初是您让我把喜鹊的翅膀改窄的,而且其他的鸟,我都是按图样雕的,您当时看图样也说满意”。
“图样是图样,做出来是做出来,能一样吗?”周老爷放下佛珠,身子往前凑了凑,语气里满是不屑,“我跟你说,陈木匠,你就是个乡下来的手艺人,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敢跟我要五两银子?做梦!我看你这活,也就值二两银子,多一分都没有。”
陈木匠攥紧了拳头,指节都发白了。他想起这一个月的辛苦,想起手上的水泡和老茧,想起老娘还等着钱抓药,心里又气又急,说“周老爷,做人得讲信用,当初说好的五两,您不能说变就变。我这手艺,您去问问镇上的人,五两银子一点都不多”。
“信用?”周老爷冷笑一声,拍了拍桌子,“我周某人的信用,还用得着跟你一个手艺人讲?你要是识相,就拿着二两银子赶紧走;要是不识相,连这二两都没有,我还能让你在这镇上待不下去!”
旁边的管家也帮腔:“陈师傅,老爷说的是,你就别犟了,二两银子也不少了,赶紧拿着走吧。”
陈木匠看着周老爷傲慢的嘴脸,又看着管家谄媚的样子,心里的火气直往上冒。他想起爹说的“守得住骨气”,咬了咬牙,说“周老爷,这二两银子我不稀罕。我陈木匠靠手艺吃饭,不丢人,你这种刻薄待人的人,早晚有报应”。
说完,他转身就走,没再看周老爷一眼。
走到院子里,看着自己雕的房梁,陈木匠心里还是堵得慌。他突然想起,工具箱里有一双红绣花鞋。
这双鞋是他娘去年给他未来媳妇绣的,针脚很细,鞋面上绣着并蒂莲,后来他媳妇没等到嫁给他就得了急病走了,他娘就把这双鞋给了他,说“留着当个念想”。
陈木匠从工具箱里拿出那双绣花鞋,红布面,白鞋底,上面的并蒂莲还很鲜艳。他抬头看了看房梁,房梁很高,装在屋顶的正中间。
他想起村里老人说过,房梁是家宅的“顶梁柱”,要是在房梁上放件带人气的物件,要是东家做了亏心事,就会招“气”,不是害人,是让东家知道自己的错。
陈木匠搬来梯子,爬上屋顶,把那双红绣花鞋轻轻放在了房梁的夹层里。他对着房梁轻声说:“我不是想害他,就是想让他知道,做人不能太刻薄,得讲信用,不然良心不安。”
放好鞋,他背着工具箱,头也不回地出了周老爷家的门。
当天晚上,周老爷家就出了怪事。
周老爷跟他媳妇在屋里吃饭,突然听见房梁上有“沙沙”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上面走。周老爷皱着眉头说“哪来的声音?是不是老鼠?”,让管家去看看。管家拿着灯,爬上梯子看房梁,啥也没看见,回来跟周老爷说“老爷,没老鼠,可能是风吹的”。
周老爷没在意,继续吃饭。可到了半夜,他媳妇突然尖叫起来,把周老爷吓醒了。周老爷问“咋了?鬼叫啥?”,他媳妇哆哆嗦嗦地说“我……我梦见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站在房梁下面,手里拿着一双红绣花鞋,盯着我看,眼睛红红的,吓得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周老爷骂了句“胡说八道,哪来的女人”,翻个身又睡了,可他媳妇却再也没睡着,一晚上都盯着房梁看。
第二天早上,周老爷家的老妈子去扫地,扫到客厅的时候,突然看见地上有几个小小的鞋印,红颜色的,像是绣花鞋的印子。老妈子吓了一跳,赶紧跟周老爷说“老爷,客厅地上有鞋印,红的,不是咱家里人的”。
周老爷去看了,地上的鞋印很小,跟女人的绣花鞋一样大,可家里的女眷穿的都是黑布鞋,没有红绣花鞋。周老爷心里有点发毛,可还是嘴硬,说“肯定是哪个丫鬟不小心踩的,别大惊小怪”。
可怪事还没完。
过了两天,周老爷的小儿子突然开始哭闹。小儿子才三岁,平时很乖,可这几天一到晚上就指着房梁哭,说“有阿姨,房梁上有阿姨”,不管怎么哄都没用,哭累了才睡着,睡着还总说梦话,“阿姨别盯着我,我怕”。
周老爷的媳妇也开始不舒服,整天头晕,吃不下饭,躺在床上起不来,嘴里还总念叨“红鞋,别跟着我”。
家里的长工们也开始议论,说“是不是周老爷家的房子不干净?不然咋出这么多怪事”,还有人说“我昨天晚上起夜,看见房梁上有个红影子,一晃就没了”。
周老爷这下慌了,他以前不信这些,可现在家里人一个个出事,他也没辙了。管家跟他说“老爷,要不找个道长来看看?说不定是撞邪了”。
周老爷没别的办法,只能点头,让管家去城外的青云观请老道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道长快七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罗盘和桃木剑。到了周老爷家,老道长先绕着院子走了一圈,又进了客厅,拿出罗盘放在桌子上,罗盘的指针转个不停。老道长皱着眉头,抬头看了看房梁,说“你这房梁上有东西,是件带人气的物件,而且是被人有意放上去的。放这物件的人,心里有怨气,这怨气附在物件上,家里才会出怪事”。
周老爷赶紧问“道长,啥物件?咋弄上去的?我没得罪过人啊”。
老道长说“得搭梯子上去看看。不过我先问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了手艺人?尤其是做木匠活的”。
周老爷一听“木匠”,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陈木匠。他赶紧说“道长,我前阵子请了个木匠来雕房梁,后来结账的时候,我少给了他工钱,还说了他几句……”
老道长叹了口气“这就对了。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最看重的就是信用和尊重。你克扣他的工钱,还羞辱他,他心里有气,才会在房梁上放物件。这物件不是害人的,是给你提个醒,让你知道自己错了”。
周老爷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说“道长,那现在咋办?您快帮我想想办法,我家里人都快撑不住了”。
老道长说“办法很简单,你得亲自去给那木匠道歉,把欠他的工钱补上,再请他来把房梁上的物件取下来。你得真心认错,不能有半点虚情假意,不然没用”。
周老爷不敢耽误,当天就让管家准备了五两银子,还买了两斤点心、一斤红糖,亲自去陈家村找陈木匠。
到了陈家村,打听着找到陈木匠家。陈木匠正在院子里给邻居修小板凳,看见周老爷来了,愣了一下,没说话。
周老爷赶紧走过去,把银子和点心递过去,脸上堆着笑,可笑得比哭还难看“陈师傅,我错了,我不该克扣你的工钱,不该羞辱你。这五两银子,你拿着,还有这点心,是我的一点心意。求你跟我回去,把房梁上的物件取下来吧,我家里人都快出事了”。
陈木匠看了看银子,又看了看周老爷的样子,心里的气消了不少。他想起爹说的“对得起良心”,叹了口气“周老爷,我放那物件,不是想害你,是想让你知道,做人不能太刻薄。手艺人虽然穷,可也有骨气,你尊重我们,我们才会好好给你干活”。
周老爷赶紧点头“是是是,陈师傅,你说得对,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一定尊重手艺人,不刻薄待人”。
陈木匠放下手里的活,说“行,我跟你回去。不过你记住,以后做人要讲信用,要尊重别人,不然就算这次没事,下次也会有报应”。
周老爷连连点头“记住了,我一定记住”。
跟着周老爷回到镇上,陈木匠搭着梯子爬上屋顶,从房梁夹层里取出了那双红绣花鞋。鞋还是好好的,上面的并蒂莲还是那么鲜艳。
取完鞋,陈木匠就想走,周老爷非要留他吃饭,还让老妈子做了一桌子菜,有鸡有鱼,都是好东西。陈木匠没留下来,说“周老爷,饭就不吃了,你以后好好做人就行”。
陈木匠走后,周老爷家的怪事就没了。他媳妇的头晕好了,能起来吃饭了;小儿子也不哭闹了,晚上能睡安稳觉了;地上的红鞋印也没了,房梁上的“沙沙”声也听不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那以后,周老爷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家里的长工不再刻薄,每天的饭里都有油星,工钱也按时给;遇到穷苦人,还会给点粮食;再请手艺人来干活,都客客气气的,从不挑三拣四,工钱也给得足足的。
镇上的人都说“周老爷这是遭了报应,才改好的”,还有人说“陈木匠真是个有骨气的木匠,连周老爷都得听他的”。
陈木匠还是在陈家村做木匠活,还是那么认真,那么实在。有人问他“你当初为啥要在房梁上放绣花鞋?”,陈木匠笑了笑“就是想让他知道,做人得讲良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后来,陈木匠娶了邻村的一个姑娘,姑娘也是个心善的人,两人过得很幸福。他娘的身子也越来越好,逢人就说“我儿子有骨气,我放心”。
再后来,周老爷家的瓦房一直好好的,那根“百鸟朝凤”的房梁,风吹雨打几十年,都没坏过。镇上的人路过,还会指着房梁说“这是陈木匠雕的,手艺真好,人品更好”。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为善弃恶,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