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中,三百五十万川军,脚穿草鞋踏出民族的脊梁!

发布时间:2025-09-11 17:25  浏览量:1

抗战十四年

尊敬的同学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宣讲《抗战十四年》的红色故事:

三、川军的草鞋

1945年秋,成都街头的报童高喊着“日本投降”的消息,一位老妇颤抖着展开儿子出征时留下的草鞋。那磨损的草绳间,仿佛还沾着滕县的血、淞沪的泥、滇缅的瘴气——这是350万川军将士用双脚丈量民族危亡的印记。

八十年后,当我们凝视这双草鞋,看见的是一个民族最坚韧的模样。

1937年冬,四川安县青年王建堂收到父亲王者成的“死字旗”时,脚下的草鞋刚编好三天。旗上“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八个字,成了他和同乡们的誓言。他们背着川造步枪,踩着草鞋踏上征途,没人知道这双鞋能陪自己走多远。

这支被戏称为“叫花子军”的队伍,后来在滕县创造了奇迹:1938年台儿庄战役前夕,师长王铭章率部死守孤城,草鞋在零下十度的雪地里结着冰碴,战士们就往鞋里塞干辣椒御寒。四天四夜里,他们用“单打一”步枪对抗坦克,3000余人全部殉国。

战后清理战场时,殉国士兵的草鞋里,辣椒籽混着冻血凝成了硬块。

淞沪战场的泥浆里,川军第20军的草鞋陷得更深。1937年深秋,杨森部刚到前线就投入陈家行阵地战。战士赵学良的草鞋第三天就磨穿了,他光着脚在碎石堆里冲锋,脚掌被弹片划得血肉模糊。

七天七夜后,8000余名川军倒在这片土地上,炊事员老李的草鞋还沾着没来得及分发的饭团,他手里紧攥的菜刀上,卷着日军的军服碎片。

最远的草鞋,走到了滇缅雨林。1942年,川籍远征军在孟拱河谷追击日军,瘴气把草鞋泡得发涨,战士们用刺刀把鞋帮割开透气。

老兵陈友礼记得,一个小战士的草鞋被蚂蟥蛀烂,就撕下绑腿裹着脚走,直到在冲锋时倒下,露出的脚踝上还留着蚂蟥咬出的血痕。

带领出川抗日的川军将领刘湘,在战场临终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三百五十万川军,十之六七未能生还。他们的草鞋,踏过了大半个中国,最终与主人的忠骨一道,化作滋养抗日战争胜利的春泥。

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出兵占全国五分之一,每五个牺牲的中国士兵里,就有一个是四川人。他们的草鞋踏过13个省的战场,有的陷在战壕里,有的漂在江河中,有的永远留在了异国的丛林里。

如今,建川博物馆的展柜里,一双草鞋静静躺着。鞋尖的破洞还留着弹片穿过的痕迹,草绳间凝结的暗红,是八十年前未干的热血。

这双草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从不是装备精良,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真正的丰碑,不在雕刻大理石上,而在350万双草鞋踏出的民族脊梁里。

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走在和平的大道上,总该记得:曾有一群穿着草鞋的中国人、四川人用双脚为我们踩出了黎明的曙光。

如今这双草鞋,永远走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袁廷掌: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任教练。1983年底转业回地方后,在公安局开警车等工作,2008年退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