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产业撑起的万亿城市

发布时间:2025-09-14 10:01  浏览量:2

谈及民营经济活力,浙江常被视作标杆,但若论最相似的省份,福建当之无愧。而福建泉州,更是全国27座万亿城市中唯一靠传统行业撑起GDP的存在,其纺织鞋服产业的强劲表现,打破了“传统行业难高增长”的固有认知。

泉州纺织鞋服产业规模惊人:年产值超7000亿元,核心区域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鞋业规模占全国40%、全球28%,全球每三双鞋就可能有一双产自这里。按经济规律,纺织鞋服这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易陷增长瓶颈,但泉州去年却以6.5%的增速领跑所有万亿城市,同期增速超6%的城市仅7座,这份成绩含金量十足。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内部动能:去年泉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纺织业增长2.14%,鞋业增长15.5%,纤维制造业增速达27.8%,三大领域层层攀升,画出传统产业“逆生长”曲线。亮眼成绩背后,有两大核心支撑。

其一,是完整坚韧的产业链生态。泉州纺织鞋服早已超越“单一生产”,形成从化纤原料、纺纱织布、成衣加工到辅助生产、纺织机械的全链条布局。每个环节都有成熟配套企业,龙头与中小厂商协作高效,抗风险能力极强。比如某知名运动品牌所需面料、鞋底,在泉州本地就能实现“一小时采购”,产业集聚效应让其面对供应链冲击时始终稳健。

其二,是传统产业升级与民营经济活力。不少人觉得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但泉州民营企业用行动反驳。这里民营竞争激烈,除了头部品牌,成百上千家中小品牌奋力突围,“野火烧不尽”的状态正是其活力的写照。

回溯泉州品牌发展,曾依赖“三板斧”:高价请明星代言、争央视“标王”、疯狂扩张加盟店。彼时不少品牌走“轻资产路线”,无工厂、靠卖吊牌代工,这在传统媒体时代一度主流。但随着互联网普及、头部挤压市场,再加上疫情冲击线下,传统模式受挫,众多中小品牌陷入危机。

面对挑战,泉州民企主动转型:跳出“代工卖牌”,转向自主设计制造,从“重营销”转“重产品”;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借电商、直播触达消费者;更关键的是,它们联合本地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材料、工艺、设计上创新,让传统鞋服兼具实用与时尚,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个性的需求。

如今的泉州,早已不是“只懂做鞋服”的城市。成千上万家民企在竞争中求变,用差异化定位、亲民价格、创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这座万亿城市的竞争力,正源于不被“传统”定义,用新思维、新模式重塑传统产业价值。

其实,能代表中国制造的不只是芯片、汽车等新兴行业。像泉州这样把传统产业做深做精做新,同样能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泉州的故事证明,只要紧跟时代、持续创新,传统产业也能跑出加速度,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