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写干货没流量,我写家常事火了,关键在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9-16 00:20  浏览量:1

说实话,我之前也犯过傻,总觉得写文章得高谈阔论,说些玄乎的理论才显得有水平。结果呢?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爱看,更别说别人了。

后来我发现,咱普通人就别凑那热闹了。你知道的,咱每天上班下班、买菜做饭,老婆在家收拾屋子,小区里大爷下棋、大妈聊天,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才是大家最熟悉的。

就像上次我写下班路上看见卖海鲜的大姐,风里来雨里去守着摊子,就想给孩子攒学费,没写啥大道理,光说她收摊时把掉在地上的虾捡起来吹吹土,舍不得扔。

发出去当天就有好几百人评论,说想起自己妈了,你看,这就是共鸣,比你写一万句“生活不易”都管用。

其实很多人写生活,总爱写“我很感动”“我很心酸”,说了半天没个具体事儿,谁能共情啊?咱得换个思路,多写动作,少写感受。

比如我写老婆全职在家,没说她“辛苦”,就写她每天早上六点起来熬粥,粥快好时会掀开锅盖搅两下,怕糊底;

中午我下班回家,总能看见她在阳台晾衣服,手在水里泡得发白,还得腾出一只手接孩子的电话。

你知道的,这些动作一写出来,不用多说,大家就知道她不容易。有个读者评论说“这就是我老婆的日常”,你看,不用喊口号,场景一出来,代入感就有了。

咱别总想着“升华主题”,就把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写下来,比啥都强。

说实话,光写别人的事也不行,得把咱自己的想法掺进去,不然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跟读者隔着一层。

我上次写小区门口修鞋的大爷,不光写他怎么钉鞋跟、补鞋底,还写我自己的经历——有次我鞋跟掉了,急着上班,

大爷说“十分钟给你弄好”,结果他手被钉子扎了,还笑着说“没事,老毛病了”。

我就写“当时我看着他手上的血珠,突然觉得咱老百姓过日子,就像这鞋跟,坏了补补还能走,没啥大不了的”。

你猜怎么着?好多人评论说“我也有过这感觉”。其实咱不用装深刻,就把自己当下的想法说出来,读者能感觉到真诚,比那些刻意拔高的话管用多了。

我发现很多人不敢写小事,总觉得“这点事值得写吗?”其实真值得,咱老百姓的日子,不就是这些碎事串起来的吗?

比如我写过“早上买油条,老板多给了我一根,说‘看你天天上班挺累的’”“晚上陪老婆去买菜,她跟卖菜的阿姨砍价,最后阿姨还多送了一把小葱”。

这些事单独看都不起眼,但写的时候加一句“你知道的,咱在小城里过日子,不就图这点人情味吗?”一下子就把串起来了。

有个读者说“看你写的,就像在说我家的事”,这就对了!咱不用追求“大事件”,就把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写出来,比那些遥不可及的内容更能戳中人。

其实最后一点最关键,别总想着“这篇能不能火”,先保证自己写的时候“有话说”。我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总琢磨“怎么才能火”,结果越琢磨越写不出来。

后来我就不管了,就写自己想说的话。比如我写“作为一个私企打工人,白天对着电脑敲键盘,晚上回家写文章,有时候累得想放弃,但看到老婆给我留的灯,又觉得得再坚持坚持”。

没什么华丽的词,就是大实话。结果这篇反而有很多人点赞,说“我也是这样,白天上班晚上搞副业,太懂这种累了”。

咱普通人写作,别跟那些大博主比,就写自己的日子、自己的感受。你对生活有诚意,读者就会对你有回应,慢慢的,说不定就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