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和解丨商事篇】“踩”在鞋底的专利如何“重见天日”

发布时间:2025-09-16 14:43  浏览量:1

K先生是一名鞋类设计师,经他精心设计的一款鞋于2023年成功申请到了国家专利。该款鞋在鞋底部分添加了时尚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

(注:图文无关)

然而,K先生很快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大堆“李鬼”。大批侵权使用其设计的鞋如雨后春笋,假的卖得比真的还好。尤其是在“某多多”平台,三家店铺同时在销售侵权产品,生意一个比一个红火。

K先生分别起诉了上述三家店铺,却发现三家店的背后还有一名实控人,三个卖侵权产品的老板,都是这名实控人的亲属。

1

案件进入商事调解阶段后,调解员先是对相关证据材料进行了细致拆解,诉解工作主要围绕侵权比对、涉案专利产品对应的销量、评论数以及这些信息在材料中的具体页码展开。

通过系统整理,调解员确定了专利产品页面的总销量以及评价总数。在“某多多”尚未反馈相关数据之前,调解员与K先生就三起案件的赔偿数额进行了沟通。然而,赔偿方案金额较高,被告对此表示无法接受,不同意进行调解。

鉴于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存在较大分歧,调解员认为案件尚未达到适宜调解的时机,于是决定暂停双方的直接沟通。

2

随后,调解员分别与原、被告进行了单独交流。在与原告K先生沟通时,调解员询问其是否了解法院在类似案件中的裁判尺度,以及是否有过相关判决,旨在引导原告适当降低心理预期。

同时,调解员向被告明确说明,最终的赔偿金额将主要依据产品的实际销量以及原告为维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来确定。为使被告更直观地了解案件可能的走向,调解员还向被告提供了两份相关判例。

随着平台销售数据的出炉,案件调解进入关键阶段。经数据披露,三家侵权店铺的总销售额竟有170余万元,远远高出了网站页面销售数据。

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三名被告无话可说,不得不承认了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事实。

3

基于真实的侵权数据,调解员再次与被告进行沟通。经过深入交流,最终确定了三个案件中双方无争议的销量数据,并让被告了解了大致的判赔比例。最终,原、被告双方在赔偿数额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

被踩在鞋底的专利权,经过嘉定商事调解组织的专业调处,终于“重见天日”,设计者的知识产权得到维护,“营商环境”这潭水变得更清且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