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突然降薪,运动品牌的“冬天”真来了?

发布时间:2025-09-17 08:10  浏览量:3

今天刷到匹克发通知说全员降薪,心里头有点不是滋味。倒不是多意外,就是觉得这两年运动品牌好像都在经历一场“大闯关”,匹克这步棋,更像行业里一个挺有代表性的信号,咱们好好掰扯掰扯。

好多人对匹克的印象,还停在“态极”跑鞋火的时候。那时候这鞋火到什么程度?身边爱运动的、不爱运动的,都想买双试试,就因为踩上去像“踩在云里”。匹克也靠着这个系列,一下子从“老牌国产”变成“科技新贵”,圈了不少粉。可这两年再去商场或者网上看,运动品牌的选择多到让人眼花,国际牌子不用说,李宁、安踏势头猛得很,特步、361°也在拼命往前挤,中间的竞争,那叫一个“卷”。

为啥会走到全员降薪这步?

匹克搞全员降薪,是好几件事凑到一块了。首先是大家买运动装备的劲头,没以前足了。以前出个新跑鞋、新球衣,大家抢着买,现在好多人家里运动装备一堆,换新频率自然就低了。就说跑鞋吧,以前追着新科技、新配色买,现在更多人觉得“有个两三双好穿的就够了”,这种需求变化,对品牌压力山大。

再说说成本。做品牌哪哪都得花钱,匹克这些年在技术研发上没少投,态极材料得更新,其他运动科技也得研究,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线下门店要租金、要人工,线上呢?现在流量贵得离谱,想让消费者刷到自己的广告,花的钱比以前多太多了。要是卖出去的货没以前多,收入跟不上,成本就像座山一样压过来。

还有竞争这事儿,现在运动品牌分成了好几档。李宁、安踏靠着高端化和多品牌,占了不少高端市场;下面的牌子又盯着中端市场使劲,匹克夹在中间,想突出去就得在产品和营销上更用力,但用力就得花钱,要是营收没涨,日子能好过吗?

降薪背后的“无奈平衡”

这次降薪具体咋弄的?现在没看到太细的说法,但既然是全员,估计是整个公司调薪酬结构,可能基础工资动了点,或者绩效考核更严了。员工肯定有想法,谁愿意工资少拿啊?但反过来想,要是企业扛不住,最后可能连工作都没了,所以这其实是个挺无奈的平衡——企业想活下去,员工也想保住饭碗,只能互相理解。

说到这儿,得提提《劳动合同法》。这里面规定得很清楚,企业要调整员工薪酬,得和员工协商一致,单方面降薪是不行的。所以匹克发这个通知,应该是和员工沟通过,把公司的难处说明白,争取大家理解。毕竟现在市场就这样,企业和员工是拴在一根绳上的,企业好了员工才能好,员工稳定了企业也能更专心搞发展。

运动品牌都在“过冬”?

往大了看,不只是匹克,最近不少行业都能看到企业在调人力成本,这其实是经济转型期里,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办法。运动品牌行业现在正处在“洗牌”的时候,谁能在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品牌运营这几块做得更到位,谁就能在这场洗牌里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

就拿行业整体行情来说,去年不少机构统计,运动品牌的增速都在放缓,甚至有些品牌营收出现下滑。库存也是个大问题,以前为了追销量,不少品牌生产过量,结果导致库存积压,为了清库存又得打折促销,利润就被压缩了。匹克肯定也面临这情况,毕竟整个行业大环境摆在这儿,它很难独善其身。

匹克的“牌”还没打完

不过匹克也不是没优势。它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一直做得不错,欧洲、中东这些地方,都有长期合作的经销商。我认识一个在迪拜做运动品生意的老板,他就说过,匹克的鞋在当地挺受欢迎,因为性价比高,款式也符合当地人审美。所以这次降薪,说不定是为了把更多资源倾斜到海外市场,毕竟国内卷得厉害,海外说不定有新的增长空间。

还有态极技术,匹克不是只停留在第一代、第二代,听说他们一直在研发新的材料,想让鞋子更轻、回弹更好,甚至想把这个技术用到运动服、运动配件上。要是真能搞出来,说不定又是一个爆点。但研发得花钱啊,现在降薪节省下来的成本,说不定就会投到这些研发项目里,这也是企业为了长远发展的一种取舍。

对比其他品牌,李宁这两年在高端市场打得很凶,搞了不少联名款,价格也往上走;安踏收购了几个国际品牌,走多品牌路线。而匹克呢,好像更想在科技上扎根,走“技术流”路线。这次降薪,可能就是为了把钱省下来,继续在技术研发上死磕。这种策略对不对呢?不好说,得看市场买不买账。

消费者和行业的“双向观望”

现在年轻人买运动装备,想法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要好看,还要有个性、有科技含量。比如有些品牌搞定制服务,能在鞋子上印自己的名字或者喜欢的图案;还有些品牌强调环保材料,吸引了不少注重环保的消费者。匹克在这方面有没有动作?我听说他们也在试水个性化定制,不过规模还不大。要是能把态极技术和个性化定制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国家对体育产业一直挺支持的,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全民健身,也支持体育品牌创新发展。这些政策对匹克来说,就是机遇。比如政府可能会给搞技术研发的企业补贴,或者在市场推广上给予支持。匹克要是能抓住这些政策红利,再加上自身的技术积累,说不定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当然,降薪对员工来说肯定是个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能激发大家的危机感,让团队更有凝聚力,一起想办法把公司做好。毕竟企业好了,员工才能有更稳定的未来。这种时候,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就特别重要。

再说说消费者这边,大家对匹克的态度是咋样的?我问了几个身边的朋友,有人觉得“匹克这几年鞋子做得确实不错,希望它能挺过去”;也有人说“降薪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啊,有点担心”。这其实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的复杂心态——既希望品牌能持续提供好产品,又担心品牌因为经营困难而走下坡路。

合法调整里的“共渡难关”

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调整薪酬,是合法且体现劳资双方共担风险、共促发展的方式。这种基于互信的调整,既为企业争取了转型空间,也为员工保留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本身就透着一股积极应对的劲儿。

匹克这次降薪,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背后是整个运动品牌行业的困境,也是企业在战略上的一次调整。咱们可以继续关注,看看匹克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也看看整个运动品牌行业会怎么“过冬”。

你对这事还有啥看法?或者你觉得运动品牌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都来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