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大码头提醒女网友:附近的徐姓男子“骗财骗色”……

发布时间:2025-09-18 22:01  浏览量:1

扬州真州府和仪征大码头首席摄影师周晓明2025年9月18日摘编《扬州新闻》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信息:最近,在淮安开婚介所的姜女士向《关注》栏目反映,她被仪征的一名徐姓男子骗了,不仅感情被欺骗,钱财也遭受严重损失。按理说,常年帮人牵线搭桥,见多识广、警惕性更高,为何会落入骗局呢?9月18日,记者了解到了详情。

“我现在压力非常大,我也还不起了。我现在实在没办法了,找到这边来的。”姜女士介绍,2022年,她突然收到一条信息,一名男子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主动打招呼,对方自称姓徐,是仪征人。

姜女士觉得“投缘”,随即添加为好友。网聊一年多后,徐某特意赶到姜女士所在地,得知她有拓展业务的想法,徐某主动提出自己在石油系统工作,人脉广,可以帮忙办烟草专卖证。

姜女士说:“他要帮我做,我说我又没钱,他说你没钱,可以贷款,办烟草证,要送礼要干什么。”

在徐某劝说下,姜女士动了心,便在银行申请了多笔贷款,总金额达43万多元,并把这些钱转给了徐某。徐某拿到钱后,却不提办证的事,而是对姜女士展开“追求”。

姜女士年近50,而徐某只有30多岁,她觉得双方不合适。“要跟我谈恋爱,我说你为什么不找一个同龄人谈,他说同龄人不实诚,要找一个大一点的,可靠一点的。”

一时间,姜女士被打动了。然而,后来,办烟草证迟迟没有下文,徐某当初承诺由他承担的贷款利息,在还了一部分之后也断了。

源源不断的银行催债信息让姜女士压力山大,联系徐某,对方玩起了套路。

姜女士称:“一个月的利息我就要还8000块钱左右,他现在电话有时候接有时不接,就是一种死不认账的态度。”直到这时,姜女士才幡然醒悟:徐某所谓的“帮办烟草证”压根就是个幌子。

被高额贷款压得喘不过气的姜女士多次赶到仪征找徐某讨说法,期间,她意外发现,被徐某欺骗的,不止她一个人

“他告诉我,他在政府里面上班,可以帮我找一份稍微好一点的工作,比如像社区之类的工作。”47岁的仪征市民张女士也是通过微信“附近的人”结识的徐某。

她介绍,徐某自称“公职人员”,承诺可以帮她找稳定的工作,但需要花钱打点。她为此拿出33万积蓄,并向银行贷款30万元,全部转给了徐某。

然而,钱到手后,“找工作”的事就没了下文,徐某承诺的“还贷款”也逐渐烂尾。

张女士说:“我还一个月利息,然后现在逾期了。没钱还了,已经逾期了。”张女士找徐某讨说法,偶遇了从淮安赶来的姜女士。

两人携手调查,发现被骗的还不止她俩,大多为中年女性、离异独居。

姜女士朋友纪先生说:“中年妇女都是很重感情,都是需要陌生人关怀和爱护的,她们的需求就是这些,他利用中年妇女这些弱点,来寻求她们上当受骗的机会。”

进一步了解,她们发现徐某声称的工作单位和家庭关系等信息,大都属于信口胡诌。

姜女士朋友纪先生称:“找人找关系,找到华东石油总部里面内部员工网核实没有这个人。”

姜女士则称:“调查之下他是有老婆的,他也有孩子。”

记者试图拨打徐某电话核实情况,但始终未接通。随后,记者来到徐某父母的家,尝试了解徐某去向,然而,对方一问三不知。

徐某的母亲表示,儿子和姜女士等人属于民间借贷关系,不存在所谓的“骗财骗色”。

前不久,在警方协调下,儿子已经给姜女士写了欠条。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姜女士等人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徐某虚构身份、编造理由骗取钱款,其行为将涉嫌诈骗,建议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擎天柱律师事务所律师徐锐称:“当事人可以自行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或者控告,公安机关如果不予出具刑事立案的相关手续,那么当事人可以依此进行行政复议。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可以自行收集证据,向法院直接提起刑事自诉,从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究竟是不是“骗财骗色”?徐某本人最清楚。若是你不站出来,姜女士等女性就该站出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里还得提醒单身女性:网络交友需谨慎,但凡涉及“转账”“贷款”,务必反复核实,谨防“网络暖男”送你“温柔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