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棚孽欢(下)

发布时间:2025-09-17 00:53  浏览量:1

三日后,大山请张婶去素珍家提亲,决定当月就成亲。

素珍有些惊讶,"这么急?"

张婶压低声音道:"大山是个实在人,就是那西邻的媳妇不太安分,总去纠缠。早点成亲,也断了某些人的念想。你放心,大山人品没得说,就是太老实,容易被人算计。"

素珍想起相亲那日听到的叫骂声,心中明了,便点头同意。

婚事办得简单而热闹。大山在村里人缘好,来了不少贺喜的。秀娥也称病没露面,只有王瘸子送来一对编得精致的箩筐作贺礼。王瘸子看着一身红妆的新娘,由衷地对大山说:"兄弟好福气,娶了个好媳妇。好好过日子。"

新婚之夜,客人散去后,大山看着穿红妆的素珍,愧疚地说:"有件事我得向你坦白。"

于是将那日被秀娥下药的事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说完都不敢看素珍的眼睛。

素珍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心疼地握住他的手,"这不是你的错,是那女人太恶毒。你能坦诚相告,足见你是个正直的人。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离那家人远点就是了。"

大山感动不已,暗暗发誓一定要对素珍好。这一夜,夫妻俩说了大半宿的贴心话,从过去的苦说到未来的甜,越说越觉得找对了人。

婚后生活甜蜜和睦。素珍果然勤快能干,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帮大山打下手做木工。她手巧,打磨的木头比大山弄得还光滑。小两口日子红红火火,让人羡慕。

秀娥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说素珍不检点,在娘家时就与多人有染,克死父母丈夫云云。甚至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说什么有人亲眼看见素珍半夜从光棍家里出来。

这些话传到素珍耳里,她难过却不辩解,只是更加深居简出。大山察觉妻子情绪低落,打听后知道了谣言来源,气得要去找秀娥理论。

素珍拉住他,"清者自清,何必与这种人计较?越闹她越来劲。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大山只好作罢,但对西邻更加冷淡了。有时王瘸子主动打招呼,他也只是点点头。

这天,素珍去井边打水,遇见秀娥。秀娥故意提高声音对旁人说:"有些女人啊,看着正经,其实一肚子花花肠子,专会勾引男人。"

素珍装作没听见,打好水就要走。秀娥却拦住她,"大山家的,听说你还会织布?教教我呗,我也好多个手艺勾引...哦不,挣点钱。"

周围人哄笑起来。素珍冷冷道:"请让开。"

秀娥却不依不饶,"怎么,瞧不起人?也是,你可是会下蛊的,听说你前夫就是被你..."

"啪!"素珍突然抬手给了秀娥一记耳光,"这一巴掌是替你丈夫打的!有你这样的媳妇,王大哥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众人都惊呆了。秀娥捂着脸,不敢相信素珍敢动手。

"你、你敢打我?"

素珍挺直腰板,"打你怎么了?再敢胡说八道,我还打!"说罢拎起水桶,昂首离去。

秀娥在原地气得浑身发抖,围观众人窃窃私语,没人同情她。大家都看得明白,这是秀娥嫉妒新媳妇,故意找茬呢。

秀娥挨打后,安分了几日。但看到大山和素珍出双入对,恩恩爱爱,嫉妒之火又烧起来。她尤其见不得大山对素珍体贴的样子:下雨天送伞,天冷了添衣,重活抢着干。这些都是王瘸子从未给过她的。

她开始变本加厉地造谣,甚至说素珍与村里多个光棍有染,还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张家的光棍汉,李家的老鳏夫,都成了她嘴里的"姘头"。

这些话难免传到大山耳里。他虽然不信,但心里总有些不舒服。素珍察觉丈夫情绪变化,主动问他怎么了。

大山支吾半天,才道出听到的谣言。

素珍泪如雨下,"我自问行得正坐得端,你若是信那些话,我可以立刻离开。我李素珍虽然命不好,但做人清白,受不得这等污蔑!"

大山忙抱住她,"我怎么会信?只是气不过那女人如此恶毒。明日我就去找王瘸子,让他管管自己媳妇!"

第二天,大山直接去找王瘸子,"王哥,管管你媳妇!再胡说八道,别怪我不客气!"

王瘸子满脸羞愧,"大山兄弟,对不住,我回去一定说她。这婆娘越来越不像话了!"

当晚,王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王瘸子罕见地发了火,打了秀娥一耳光。秀娥哭闹着要回娘家,王瘸子也不拦着,"滚!滚了就别再回来!"

然而秀娥并没回娘家,而是在村头破庙里呆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有人看见她从庙里出来,头发凌乱,衣衫不整。更有人传言,那晚庙里还有个男人。

流言蜚语更多了,不过这次是针对秀娥的。王瘸子觉得丢人,又把秀娥接回家,但夫妻关系降到了冰点。两人经常一天说不上一句话。

腊月里,天寒地冻。大山接了个大活,给县里一家客栈做家具,日日早出晚归。

秀娥瞅准这个机会,又开始行动。她知道大山每天傍晚回来会先到木棚放工具,便提前躲在那里,还把门虚掩着。

这天大山回来得比平时早,刚进木棚,秀娥就从后面抱住他。

"大山兄弟,想死我了...那寡妇有什么好?我能让你更快活..."

大山吓了一跳,猛地推开她,"你干什么!"

秀娥却再次扑上来,"别装了,我知道你也想我。那晚你不是很快活吗?"说着就解衣扣。

大山急忙躲闪,"请你自重!否则我叫人了!"

秀娥却豁出去了,"叫啊!叫来了人,我就说你勾引我!看大家信谁!"

二人拉扯间,谁也没注意到素珍站在门口。她本来给大山送棉衣,却看到这一幕。

"你们在干什么!"素珍又惊又怒。

大山慌忙推开秀娥,"素珍,你听我解释..."

秀娥见事情败露,索性恶人先告状:"大山家的,你来得正好!你家男人勾引我,我不从,他就用强!"

素珍冷笑一声,"胡说八道!我丈夫是什么人我清楚!倒是你,三番五次纠缠,真不要脸!"

秀娥被骂急了,扑上去要打素珍,"你才不要脸!抢我的男人!"

大山忙拦在中间,"秀娥!你疯了吗!"

三个推搡间,秀娥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惨叫一声。原来她撞翻了刨子,锋利的口子划伤了她的手臂,鲜血直流。

大山和素珍都愣住了。秀娥疼得大哭起来。

哭声引来了邻居,王瘸子也一瘸一拐地跑过来。见这场面,他顿时明白了几分,脸色铁青。

秀娥被抬回家,请来郎中诊治。伤口很深,骨头也伤了,郎中说就算好了也会留下残疾,这只手以后怕是干不了重活了。

王瘸子安顿好妻子,直奔大山家。他手里拎着根棍子,脸色阴沉得吓人。

大山见王瘸子这架势,心知他是来问罪的,便让素珍回避。

"王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王瘸子一拳砸在桌上,"那是怎样?我媳妇手臂废了!你得给个说法!"

大山正要解释,素珍却从里屋走出来,"王大哥,我来说吧。事情因我而起,该由我说清楚。"

于是将秀娥如何躲在木棚,如何纠缠大山,如何自己摔倒受伤的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她语气平静,但每个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

王瘸子听完,沉默良久,脸色由青转红,又由红转白。他手里的棍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这...这婆娘真是..."他羞愤交加,无地自容。其实他何尝不知道秀娥的心思,只是不愿面对罢了。

大山劝道:"王哥,秀嫂也是一时糊涂。医疗费我来出,再赔些钱给你们过日子。"

王瘸子摇摇头,"不关你的事,是我没管好媳妇...丢人呐!我王瘸子虽然穷,但也要脸面!"说罢抱头痛哭。

素珍柔声道:"王大哥,秀嫂虽然有错,但毕竟是你孩子的娘。如今她受了伤,更需要你照顾。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王瘸子止住哭,长叹一声:"谢谢你们宽宏大量。这事是我们不对,以后绝不会再骚扰你们。"他弯腰捡起棍子,"这棍子,我是拿来教训自家婆娘的!"

说完,他蹒跚着离去,背影显得更加佝偻。

回到家中,秀娥躺在炕上呻吟。见丈夫回来,她心虚地别过脸。

王瘸子倒水给她喝,一言不发。

秀娥终于忍不住哭起来,"我...我是鬼迷心窍...对不起..."王瘸子还是不说话,只是默默照顾她。喂药、喂饭、擦洗,做得一丝不苟。

夜里,秀娥发起高烧,说明话。王瘸子守了一夜,喂水喂药,用湿毛巾敷额头。

第二天秀娥醒来,见丈夫趴在炕边睡着,眼下乌青,心中愧疚万分。"我...我再也不了..."她轻声说。

王瘸子醒来,看着她,"好好养伤吧,日子还得过。"

从此,夫妻俩的关系开始微妙地变化。秀娥不再抱怨,王瘸子也更加体贴。虽然日子还是穷,但多了份相濡以沫的温情。秀娥的手残了,但心却仿佛得到了救赎。

大山和素珍商量后,觉得继续在村里住着难免尴尬,决定搬到县里去。正好县里活多,大山的木匠手艺在那边更能挣到钱。

开春后,大山在县城租了个小院,前面当工棚,后面住人。素珍则接了些缝纫活补贴家用。夫妻俩勤快,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县里活多,大山手艺好,很快就有做不完的活计。他做的家具结实耐用,样式又新,很受欢迎。素珍也怀孕了,小两口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天,大山正在干活,有个熟人从村里来,说起王家的事。

"秀娥手臂残了,干不了重活,但像是变了个人,不再吵吵闹闹。王瘸子编筐卖钱,秀娥接些针线活,虽然穷,但夫妻和睦多了。大家都说,秀娥这回真是因祸得福了。"

大山和素珍听后都很欣慰。素珍还特意做了双鞋,托人带给王瘸子。

八月十五,素珍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大山高兴得合不拢嘴,给孩子取名贺盼,寓意盼望的美好生活终于到来。

孩子满月时,王家托人送来一对虎头鞋,做工精细,显然是秀娥用一只手慢慢做的。

素珍看着虎头鞋,对大山说:"她这是表示歉意呢。针脚这么密,怕是做了好些日子。"

大山点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改过就好。"

盼盼百天时,夫妻俩带着孩子回村祭祖。在村口遇见王瘸子和秀娥挑水回来。

秀娥的左手果然残疾了,耷拉着不能动。她见到素珍,有些尴尬,但还是上前打招呼。

"孩子真俊俏,像大山兄弟。"秀娥说着,从兜里掏出个红布包,"我给娃做了件小袄。"

素珍接过一看,针脚细密,做工精致,很难想象是秀娥用一只手做的。

"谢谢秀嫂,手艺真好。"秀娥眼圈微红,"以前的事...对不住了。我那时鬼迷心窍..."

素珍笑道:"都过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你们也要保重身体。"

两个女人相视一笑,恩怨尽释。

王瘸子和大山在一旁抽烟,看着这一幕,都松了口气。王瘸子说:"兄弟在县里好好干,有空常回来看看。"

回到县城后,大山的木匠铺越发兴旺,还收了两个学徒。一个叫铁蛋,一个叫狗剩,都是穷苦人家孩子,大山管吃管住还教手艺。

日子如流水般平静而幸福地过着。盼盼一天天长大,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大山常抱着儿子说:"盼盼啊,爹给你挣个好前程!"

民国二十六年,抗战爆发,县城也受到影响。但大山的木匠生意反而更好了,因为需要做各种箱笼家具安置逃难来的亲戚。有时他也帮难民修补修补东西,分文不取。

这天,大山去给一个新客户送家具。那家是刚从省城搬来的,据说男人在政府做事。

来到客户家,开门的竟是王瘸子的儿子小栓,如今已经十六岁,长得高高大大,眉眼间有几分秀娥的影子。

"大山叔!怎么是您!"小栓又惊又喜。

原来王瘸子去年病逝了。痨病加重,没熬过冬天。秀娥带着孩子来县里投奔远房亲戚。小栓在政府大院当杂工,娘俩勉强过日子。

大山忙问:"你娘还好吗?"

小栓神色黯淡,"娘的手不方便,只能接些零活。身体也不太好,常咳嗽。大夫说是心病,想我爹想的。"

大山送完家具回家,将这事告诉素珍。素珍当即说:"得去看看秀嫂。虽然过去有些不愉快,但毕竟是老乡,又都是苦命人。"

第二天,夫妻俩带着盼盼,买了些粮食布料去看秀娥。

秀娥住在城西一处低矮的平房里,见到大山一家,又惊又喜,忙用围裙擦手。

"快请进!屋子小,别嫌弃。"她明显老了许多,头发花白,背也驼了,但眼神平和,不再有从前的轻浮。

素珍见秀娥消瘦了许多,脸上有了皱纹,手上都是老茧,心里一酸,"秀嫂,有什么困难尽管说,邻里乡亲的,应该互相帮衬。"

秀娥抹抹眼角,"谢谢你们不计前嫌。小栓现在有工作,日子还过得去。就是有时想起他爹..."说着哽咽起来。

大山见屋里有些家具坏了,便说:"明日我拿来工具,帮你修修家具。你这桌子腿都松了。"

从此,两家又恢复了往来。大山帮小栓介绍了更好的工作,在木匠铺当学徒。素珍常带盼盼来看秀娥,有时还帮她做些针线活。

秀娥的咳嗽却越来越重。这年冬天,她一病不起。郎中说是肺痨,没得治了。临终前,她拉着素珍的手说:"妹子,我对不住你...谢谢你不记仇..."

素珍流泪道:"别这么说,都过去了。你好好养病,盼盼还等你教他做虎头鞋呢。"

秀娥又对大山说:"大山兄弟,你是个好人...怪我当年糊涂..."喘了口气,又说:"小栓...就托付给你们了..."

大山重重点头,"你放心,我会把他当亲儿子待。"

秀娥笑了笑,闭上眼睛,再没醒来。她走得很安详,脸上带着解脱。

小栓哭成了泪人。大山和素珍帮他料理了后事,将他接到自家住。

后来小栓认大山夫妇为干爹干娘,一家人和睦相处。小栓聪明勤快,很快成了大山的得力助手。

抗战胜利那年,盼盼已经十岁。大山的木匠铺扩大成了家具店,雇了五个工人。他在县城买了处小院子,真正安家落户了。

素珍又生了个女儿,取名贺欢,意思是欢欢喜喜过日子。小栓也娶了媳妇,是邻铺铁匠的女儿,人很贤惠。

这天,大山带着盼盼回贺家坳祭祖。王瘸子和秀娥的旧居已经塌了,只剩断壁残垣。大山在那站了会儿,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当年那段墙头孽缘,会引出后来这许多事?

盼盼问:"爹,这是谁家的房子?"

大山摸摸儿子的头,"是一个故人住过的地方。爹年轻时在这里发生过很多事。"

"什么故事呀?"盼盼好奇地问。

大山笑笑,"以后告诉你。走,去看看老宅。"

他们的老宅还完好,被一家远亲住着。见大山回来,亲戚热情招待,杀鸡备酒,非要留他们吃饭。

村里老人听说大山回来了,都来看他。说起往事,唏嘘不已。

"大山啊,你可是咱村的骄傲!当初我就说,你这孩子必有出息!"

"是啊是啊,如今在县里开了大店,真是光宗耀祖!"

大山笑着应酬,给老人们敬烟。心想:人生无常,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光棍汉能有今天?要是爹娘还在,该多好啊。

祭完祖,大山带着盼盼在村里转转。经过那处矮墙时,他停住脚步。墙已塌了一半,但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

就是在这里,秀娥第一次对他表示好感,引发后来那么多事。如今往事如烟消散,只剩下些许回忆。

"爹,你看什么?"盼盼问。

"看岁月。"大山轻声说,拉起儿子的手,"走,回家去。你娘该等急了。"

夕阳西下,父子俩的身影拉得很长。大山回头看了眼生活过的村庄,然后坚定地向县城方向走去。

那里有他的家,他的未来。有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儿女,忠实能干的义子。他的木器店生意兴隆,日子越过越红火。

所有这些,都是他靠勤劳双手挣来的。大山想起爹娘常说的话: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勤勤恳恳。他做到了,所以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爹,明年还回来吗?"盼盼问。

"回来,当然回来。这里是根,不能忘。"大山说着,将儿子扛上肩头,"走喽,回家找你娘去!"

夕阳将父子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县城,延伸到他们幸福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