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拖鞋搅奶茶的员工,已社会性死亡,老板透露细节,代价有点大
发布时间:2025-09-19 18:00 浏览量:1
文|土豆
编辑|黄毅来了
近日,一名入职仅 40 分钟的 “新员工”,用拖鞋搅珍珠,还拍视频“博眼球”。
殊不知,拍视频时有多得意,如今面临的社会性死亡就有多狼狈。
谁能想到,“一双拖鞋” 的威力竟如此之大。
竟让整个深圳 6 成奶茶店陷入集体恐慌?
9月17日,深圳市一家美食饮品店的监控画面,记录下了整个奶茶业“地震”的一幕。
点开视频,映入眼帘的就是充满黑色“顽固污渍”的地面。
下一秒,最令人作呕的一幕发生了。
这名拍视频的员工,居然脱下了脚上那双的拖鞋,直接放在了刚刚制作好的“珍珠食盒”中。
接下来,不知其是出于“博眼球”还是“不够脏”的心理,开始了反复将拖鞋放入食品盒子的动作。
于此同步的,还有这句“给宝贝们加料”模糊的画外音。
然后用刚刚摸过脚的手,在未做任何手部消毒的情况下,直接抓起小料就往顾客的奶茶杯里装。
任谁看了都要眉头一紧。
可镜头一转,这个员工再次停顿了一下,作出了出人意表的举动。
只见他的手摸了摸和地面一样油腻的操作台,未经清洗就再次伸进小料盒。
然后,熟练将这份“肮脏无比”的小料加在饮品中,整套动作熟练得让人脊背发凉。
最后,一杯“精心炮制”的“加料奶茶”就这样从他的手里“诞生”。
在视频的结尾,可以看到桌子上赫然摆放着起码6杯饮品。
而这些饮品的去向,成了待解之谜。
继而,这场闹剧像一块巨石投入深圳奶茶市场。
目前涉事门店仍紧闭大门,玻璃上的 “停业整改” 通知格外刺眼。
事发当天,门店紧急销毁了价值五万元的食材和器具,自愿停业整改:
“我们现在已经全部关店整改,该员工已被抓走,我们没想到第一天上班40分钟就做出这种事情!”
而这扇因 “拖鞋闹剧” 关上的店门,恰似打破的第一块窗玻璃。
裂痕很快蔓延到整个深圳奶茶行业,引发了一场全员紧绷的 “补窗” 行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场监管部门的罚单接踵而至。
这家证照齐全的门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第 33 条:
“食品加工区严禁接触不洁物” 的规定,面临行政处罚。
不仅如此,这场闹剧的余波迅速席卷整个深圳奶茶圈。
当地餐饮协会的数据显示:
事件曝光后 48 小时内,全市 6 成奶茶店连夜联系厂商加装AI监控系统。
甚至不少老板凌晨三点还在仓库清点库存、更换消毒设备。
殊不知,更沉重的代价藏在罚单之外。
那个拍视频博眼球的新员工或许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15 天的拘留很快结束,但“社会性死亡”的污点,再也无法复原。
“给这个人判刑,拉入黑名单,让所有单位都不用他,让他去要饭!”
网友的愤怒声讨还没平息,现实的惩戒已接踵而至。
当初为博流量拍 “拖鞋搅珍珠” 视频的他不会想到。
网友扒出涉事门店位置的速度,远比他删视频的动作更快。
深圳餐饮行业协会的 “食品安全失信名单” 已将他锁定。
而且所有餐饮招聘系统里,他的名字后都带着刺眼的 “永不录用” 标注。
不敢想象,没几天之后网络信息像潮水般漫过他的生活。
老家县城的餐馆老板刷到新闻,连洗碗工的岗位都摇头拒绝;
亲戚群里再没人提他的 “城市工作”,昔日朋友的消息只剩一句 “你当时咋想的”。
此时此刻网友那句:
“这种人活着最窝囊,不分是非善恶!”的评论,竟成了他社交圈的真实写照。
15 天拘留期满,铁栅栏门打开的瞬间,他才真正明白:
流量狂欢的代价,是行业的永久封杀和社交圈的彻底疏离。
那张因漠视“食品安全”贴上的标签,远比拘留所的铁门更难挣脱。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开业三年攒下的熟客,40 分钟全给我吓跑了。”
老板胡先生的话道出了无奈,他停业整改的损失远不止5万块食材。
更有从业者算过一笔账:
一套带行为识别功能的监控设备要 3 万元,相当于 9000 杯奶茶的利润。
而这还不包括停业整改期间的房租成本。
有网友调侃:“一双拖鞋倒逼整个行业升级,这代价实在太大。”
殊不知,类似的事件可不仅仅在小商小户身上发生。
就像前几天,“海底捞小便事件”迎来了最终的结果。
虽说向海底捞赔偿200万,但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先不提门店停业2月整改,就连周边分店的客流都少了三成。
这两件事摆在一起看,越想越不是滋味。
奶茶店员工图流量,把拖鞋伸进珍珠盆,老板还得扛着“卫生差”的骂名。
海底捞那个男孩图一时胡闹,整个门店的员工重新培训,老板掏200万填窟窿。
服务业拼的从来不是设备多新、口味多好,而是有人把“放心”两个字攒起来有多难。
除了当事人受委屈,甚至连其他没出事的店家,也得花时间跟顾客解释:
“我们和他们没半毛钱关系,我们只做良心饭.......”
这些本不该花的钱、不该费的劲,全是替少数人的荒唐买单。
现在路过深圳的奶茶店,偶尔还能看到老板们对着监控叹气。
他们没做错什么,却要因为别人的拖鞋,多花几万块装设备、多盯几小时操作台。
就像海底捞的服务员,明明按规范做了服务,却要因为一个男孩的恶作剧,陪着道歉、整改。
说到底,服务业里最经不起的,就是有人把“别人的饭碗”当“自己的玩笑”。
毕竟你的一次胡闹,可能是别人好几年都爬不起来的坑。
讲真,那双拖鞋蘸的不是珍珠,是消费者心里的 “放心”。
你以为拍视频博流量够机灵?
可忘了,食品安全这根弦一断,你的工作没了,老板的招牌碎了。
就连整个行业都得替那一个人 “补窟窿”。
信任这东西,删了视频也捡不回来。
就像被污染的小料,倒了就再也回不了食盒。
资料参考:
北京青年报|奶茶店员工把拖鞋放配料盒被警方带走
北京时间|老板回应员工将拖鞋放奶茶中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