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鞋都跑到越南了,中国还能稳吗?

发布时间:2025-09-20 08:30  浏览量:1

文︱陆弃

中国,依旧是汽车、玩具和电脑的世界工厂,但运动鞋却跑到胡志明市去了。那座节奏快得几乎让人透不过气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生产着全球市场上你我脚下的运动鞋。泡沫鞋底在工厂里被精确切割,柔软的鞋垫整齐排列,棉线鞋带、网眼面料被分类打包,卡车源源不断地将这些零部件运往仓库,再被组装成一双双闪亮的品牌运动鞋。随后,这些装满耐克、阿迪达斯、布鲁克斯、索康尼的鞋盒被集装箱打包,沿着同奈河顺流而下,驶向海运码头,最终铺满全球商场货架。

曾几何时,中国是运动鞋代工的绝对霸主。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台湾的工厂把生产线搬到中国,不为别的,只为那片土地上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宝成集团等台湾企业的工厂,规模可比一个小城,员工数量成千上万。然而,岁月如梭,今天的中国工厂正在面临新问题:工资上涨、仿冒能力过强、以及全球品牌迫切希望多元化供应链的需求。于是,越南,这个中国南部的小邻居,悄然走上历史舞台。

越南的崛起并非偶然。政府欢迎外资,年轻人口多而富活力,劳动力成本低,还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复杂的产业链条和高成本结构。2010年代初,耐克、阿迪达斯、布鲁克斯开始在越南大规模生产面向全球市场的鞋类产品。相比中国,越南对原材料依赖低,供应链灵活,市场响应快——制鞋业的逻辑很简单:鞋楦定型,缝合、粘合,再铺上货架,这些流程的效率决定了品牌能否及时满足全球需求。波士顿的琼斯维宁公司早在2011年就随彪马、耐克、阿迪达斯进入越南,如今拥有500名员工,每年生产50万双鞋楦、2000万双鞋垫和1.2亿双鞋床,其中70%供应给邻近制鞋厂。液体注入金属模具,塑料被雕刻成脚型,卡车每天清晨载着货物穿梭在胡志明市和港口之间,这一切已成为城市的常态。

特朗普时代的关税风暴曾让越南的运动鞋产业陷入震动。特朗普威胁对越南征收46%关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股价应声下跌,随后初步达成协议,关税下调至20%。对企业来说,这些波动不是小事:耐克预估全球关税成本将增加约10亿美元。面对不确定性,品牌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生产布局——减少中国产能,保持越南供应链,同时寻找更多替代地。供应链安全与成本压力的博弈,让越南成为全球鞋类生产的关键节点。

胡志明市周边,曾是稻田的土地,如今被工厂、集装箱和卡车占据。1995年,越荣工厂在田野间拔地而起,17岁的范乔蝶成为首批工人。那时,她不会做鞋,甚至没穿过运动鞋,但19年的坚守让她买了块地,盖了房子,生活彻底改变。如今,她路边卖糯米糕时,看着来往的卡车和工厂,心中一定明白:一个时代的转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城市的节奏造就的。

从台湾、韩国到中国,再到越南,制鞋业的迁移史也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过去,中国掌握原材料、制造能力和庞大市场,是品牌的稳定后盾;如今,中国依旧是世界工厂,但全球品牌的眼光,已不再只盯着中国。越南用低成本、灵活性和年轻劳动力告诉世界:制造业也能去中国化。即便面对贸易摩擦、关税威胁,越南供应链依旧稳健,这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制鞋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也许无法像运动鞋一样快速搬迁。但越南的崛起,提醒世界,中国虽然强大,却不再是唯一选项。全球产业链的地理版图正在悄然改变,经济利益驱动的迁移,是无情的现实,也是商业智慧的必然选择。而对于中国,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防止产业空心化,才是真正的考验。

胡志明市的工厂还在轰鸣,卡车依旧穿梭,鞋子继续出港,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而中国的工厂,面对越南的竞争,需要做的不只是生产,更要在全球供应链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越南只是跑出了第一步,中国会追上吗?答案留在未来,也留在每一双鞋的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