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零部件、手术用的椎间融合器、1克重的拖鞋……增材制造“打印”产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22 15:05 浏览量:1
作为四川产业新赛道之一,增材制造正从车间迈向产业核心、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
2025年9月19日,在四川省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暨2025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大会上,工作人员看到了由增材制造技术一体成型的航空叶片、复杂换热器等精密零件等。这项以3D打印为核心的增材制造技术,正逐步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新利器”,不仅高效“打印”出更轻、更复杂的零部件,也“打印”出四川制造业的新赛道。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方正透露:据测算,2024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营收达530亿元,同比增长32.5%。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26%,产业规模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二位。
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汽车制造等领域,增材制造成为轻量化零部件和集成化结构件快速制造的“利器”。
成立于2017年的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相关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今年,公司还启动了商业航天赛道的布局,希望能形成新的产业增量。”彭州先临销售副总黄茂表示。
商业液体火箭有多个发动机,每个发动机有上百万元价值的零件需要打印,在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实现轻量化,3D打印很有潜力。 为此,彭州先临的母公司海川鑫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彭州再投资4亿元,扩建增材制造产线,预计两年后投产。
增材制造不仅应用于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还涉足医疗健康和消费品领域。
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医疗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展位上,其最新研发的增材制造椎间融合器引人注目。该产品用于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椎间盘疾病——小拇指大小,大量采用晶格结构,孔径在300—800微米,孔隙率高达80%,更有利于骨骼生长与融合。
四川博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现场少数当场就卖出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带来的3D打印鞋,透气、轻便。“比如这双拖鞋只有1克重,但很耐用。”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的发展成果,是四川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切片。“目前,全省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初步形成多地集聚、多领域突破的发展格局,全省50余家相关单位集聚泸州、成都、绵阳等地,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材料供应、打印服务等多个领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在金属粉末、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等专用材料领域,全省产品种类日趋完善,竞争力持续提升。
要想让增材制造产业“打印”出美好未来,仅凭单打独斗远远不够。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增材制造领域,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与长安汽车、东方电气等大型制造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逐步形成“互配互采”共同发展的产业合作新模式。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泸州为例,当地已初步构建“上游粉末生产、中游装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的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条,成功培育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川上游材料侧重金属,航空、燃电等高端场景驱动明显,技术门槛高;重庆应用驱动强、落地周转快,双方可携手,形成从材料、装备、工艺到应用、标准等环节的闭环。”李方正建议,川渝两地要立足各自优势,推动增材制造全产业链要素的系统整合,推动建设覆盖两地的中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快抢占产业高地。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产业政策引导,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拓展规模化应用场景,强化金融和人才支撑,全力营造良好生态,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川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