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村干部不能惹?
发布时间:2025-08-25 05:22 浏览量:1
村头王大叔前阵子有点窝火:自家宅基地边界被邻居占了点,明明占理,可家里人劝他“别找村支书说去,免得以后办事不方便”。最后王大叔还是忍了。
老百姓在村里过日子,很多事不是“自己说了算”,得村干部帮着办、盯着批。比如申请低保,得村干部先核实情况往上报;想翻新老房子,宅基地审批得村里先过审;就连种庄稼的补贴、家里孩子上学的贫困补助,也得村干部帮着统计、提交材料。
就像邻村的张奶奶,儿子在外打工,她一个人过日子,去年想申请高龄补贴,跑了两趟镇里都没弄明白流程,最后还是村主任帮着填了表、交了材料才办下来。老百姓心里:要是跟村干部闹僵了,不是说人家会故意刁难,但真到办这些事的时候,没人搭把手、没人提醒一句,自己可能就得跑断腿,甚至办不成。不是怕“穿小鞋”,是怕“事难办”。
农村不比城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家有事全村都知道。村干部要么是本村的老住户,要么跟村里不少人沾亲带故,要是跟村干部红脸,不光是两个人的事,可能连带着跟村干部相熟的邻里,关系也会变僵。
比如村里办红白喜事,都得找乡亲们帮忙,要是之前跟村干部闹过矛盾,人家不主动来帮忙,旁人可能也会犹豫;甚至平时在村口聊天、赶集碰见,都觉得尴尬。老百姓图的是在村里安安稳稳过日子,不想因为一点小事,把自己的“人缘”搞差,最后落得“在村里没朋友、办事没人帮”的境地。不是怕村干部“报复”,是怕“丢人情”。
要是真跟村干部有分歧,老百姓想讨个说法,往往觉得“太费劲”。去镇里反映情况,得跑好几趟,还得带各种材料;就算反映了,也不一定能马上有结果,可能要等好久。
比如去年有个村,几户村民觉得村里的集体土地承包款不透明,想问问清楚,可找村干部没问出啥,去镇里反映,来回跑了三趟,最后也只是给了个简单的说明。老百姓算了算:耽误干活不说,最后可能也没啥大改变,还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怕“没理”,是怕“耗不起”。
老百姓不是“不敢惹”村干部,更多是“不愿惹”——他们怕的不是村干部本人,是怕得罪人后,日子里的民生事难办、熟人圈子里难相处、维权路上太折腾。说到底,要是村里的事能更公开透明,老百姓办事不用看人脸,有意见能轻松说出口,谁还愿意“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