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投资成笑话?《赴山海》被骂上热搜,剧本、洞洞鞋是冰山一角

发布时间:2025-09-23 17:33  浏览量:1

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你是不是也刷到过《赴山海》的吐槽?有人对着洞洞鞋穿帮笑到拍桌,有人盯着抠图画面吐槽“出戏”,连成毅都被架在放大镜下审了又审。

可转头一看数据,播放量破7亿、热度榜连霸10天,品牌还追着加商务!

一边是“口碑崩”的骂声,一边是“资源续”的惊喜,成毅这波操作把人看懵了,现在内娱的“扛剧规则”到底变没变?

那么,是黑红也算红,还是平台另有算盘?

最近刷抖音,简直被《赴山海》的吐槽刷屏了,要知道这部剧可是有着3亿投资的大制作呀,你看内容呢。

有人截着洞洞鞋穿帮的图笑到打鸣,有人对着抠图画面骂骂咧咧,甚至连镜头穿帮这种技术锅都扣到成毅头上,说他“带资进组挤占成本”。

当时我就想,这剧口碑崩成这样,成毅刚靠《莲花楼》攒的底气,是不是要彻底没了?

可转头一看数据,我又懵了!猫眼说它播10天有效播放量近十亿,连续10天霸榜热度第一,成毅演的萧秋水在爱奇艺热度都很不错了!

更绝的是,骂声正盛的时候,一些品牌反倒追着追加投放,商务接到手软。

你看这矛盾不?骂是真骂,看也是真看!这不就和去年杨洋的《我的人间烟火》一模一样吗?

顶着顶流+S+的期待开播,结果“爆开黑走”,演员成了最大宣泄口。

可流量这把双刃剑就是这么狠,它能让你凭人气拉高热度,也能让你在口碑滑坡时被架在火上烤。

但话说回来,黑红也是红啊!只要讨论度在,流量就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数据、变成真金白银,这就是市场最现实的逻辑。

有人说“一部剧扑了,顶流就得凉半年”,当年杨洋《我的人间烟火》后不也低调了很久?

可成毅这波操作直接打破了惯例,这边《赴山海》还在被审判,那边就进组《两京十五日》定妆了!面对男主角的“华丽转身”,《赴山海》的三亿投资仿佛变成了一个笑话!

这部可是爱奇艺S+的大制作,改编自马伯庸小说,导演还是拍过《大明王朝》的张黎,搭档的是林更新,9月底就要正式开机了。

这就让人好奇了,现在扑剧的“冷静期”咋变得这么短?其实不是市场变宽容了,是规则变了!

一部剧的成败,可能是剧本老套,可能是服化道敷衍,未必全是演员的锅,平台心里门儿清,成毅能把口碑拉胯的剧扛到7亿播放量,这份热度体质比啥都金贵。

但别以为能一直“扑”下去!市场给的是“单次补考机会”,不是“无限续命符”。

你看郭京飞,今年上半年三部剧连播,两部还是央视的,可全演警察,剧情又平平,《漂白》评分低得很,观众都看腻了,这不就开始消耗自己的扛剧力了吗?

所以啊,扑一次能忍,连扑就是自毁前程,没人会一直为你的“失误”买单!

以前粉丝吹偶像,张口就是“播放量破多少亿”“热搜上了多少次”,可现在业内更认一个词,“单人过会”。

刚开始我还不懂,这玩意儿能比流量管用?直到看到肖战的《谍报上不封顶》,平台锁定他当男主,直接就立项过会,主流媒体提起来也只认他一个主演,压根不在意二番是谁!

这才是扛剧的“高端玩法”啊,刘亦菲没大IP加持,《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照样招商爆火。

赵丽颖从《知否》拍到《风吹半夏》,古偶现实两手抓,凭一己之力带起项目。

张若昀靠《庆余年》《雪中悍刀行》,让观众觉得“他演的剧肯定靠谱”,这些人能“单人过会”,靠的不是一时热度,是播出前能招商、播出中有热度、播出后能维稳口碑的硬实力!

不管是成毅这样的流量型,还是张译、于和伟这样的实力派,其实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流量能给你敲门砖,比如成毅能拿到S+的饼,但想站稳脚跟,还得像赵丽颖那样敢走出舒适区,像胡歌那样用《繁花》证明自己。

说到底,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我们看剧看IP,现在看演员就知道值不值得追。

黑红的热度会退,单次的失利能补,但没有真本事,再能打的粉丝也扛不住观众的失望,扛剧的终极答案,从来都是演员自己啊!

看到赴山海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明白了,内娱早不是“一部剧定生死”的时代。

成毅的“快速续饼”、“单人过会”的硬核标准,都在说同一个理,流量能拉热度,却撑不起长久,一次扑街不可怕,怕的是总在舒适区打转。

咱们观众其实很简单,你用心演,我们就认真看,你敷衍了事,再高的热度也会凉。

扛剧的终极答案,从来不是热搜词条或播放量数字,而是演员用作品攒下的信任,下次再追新剧时,或许你也会和我一样,先想想:这是真有实力,还是只靠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