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也,穿上红舞鞋

发布时间:2025-09-22 22:57  浏览量:1

在全网都在讨论周也不进组、只有一部待播,只能在家“抠脚”的那一年,她安静地踮起脚尖,穿上了一双芭蕾舞鞋。

一片喧嚣吵闹的声音中,只有她自己听得见足尖鞋在舞蹈教室地板上立起又落下的声音。一个个基础动作的练习,一遍又一遍地旋转、踢腿,在并不算宽敞的舞蹈教室里,周也开始了一次“死磕”。

成为演员的第 5 年,正是她应该全力向前,不断积累的时刻,要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去不断刷新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好感度,过去的几年,她确实是这样做的。到了 2024 年,她决定放下“无缝进组”的工作节奏,想要为一个角色去努力更多。

看着网络上那份不进组艺人名单中自己的“排名”越来越高,天数一点点增加,周也却一点也不焦虑,“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只要没有其他工作,她就会雷打不动地去上舞蹈课,每次 5 ~ 6 小时,上午跟着剧组安排的舞蹈老师学习拍摄需要的舞蹈动作,下午自己请了芭蕾舞老师,来学习专业的芭蕾舞考级内容,其他时间也会进行健身和体能训练,向上拔高和向下夯实,她哪一边都不能落下。

“如果 2024 年一整年都没有拍戏,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的 26 岁没有在荧幕上被记录。”但好在,英国皇家舞蹈学校芭蕾考级证书证明了她没有被大家看到的努力,而这份对于自己热爱事业不计回报的付出和坚持,正是《红舞鞋》中林雪帆这个角色身上最让周也心动的特质,冥冥之中,她们就是一样的人。

先试试看

演员和角色这样的相近,是春羽影视总裁、《红舞鞋》总制片人曹平第一次见到周也时就发现的特质。

2024 年 3 月,郑晓龙导演、总制片人曹平正在横店为了《藏海传》忙碌着,周也正在拍摄的《锦月如歌》也临近杀青,在此之前《红舞鞋》的剧本已经递到了和颂传媒创始人李雪的手里,看过剧本后,她当即决定,要带着周也和郑晓龙导演、曹平总见一面。

在横店,周也第一次见了郑晓龙导演和曹平总,“我当时并不太紧张,但是也没说太多话。”她很喜欢《红舞鞋》的故事,也非常喜欢林雪帆这个角色,但并不知道郑晓龙导演、曹平总对自己是否认可,毕竟“舞蹈”这一关她自己也没有把握。

曹平对那一次见面的印象很深,“见第一面的时候, 我和晓龙导演就觉得周也在外形和气质上与雪帆这个角色很贴合 ,尤其是她的颈部线条很长,非常符合舞蹈演员的条件,这一点很占优势;其二就是年龄, 剧中的雪帆要从 17 岁演到 27 岁左右, 在这个年龄段之内,可选择的演员范围并不大。”

然而,林雪帆在剧中的设定是“舞痴”,可周也不是专业舞蹈演员出身,这也是让晓龙导演和曹平虽然看好周也,但并没有马上确定由她来出演林雪帆的原因。于是,他们向周也提出,“你马上要杀青了,是否愿意先找一个舞蹈老师培训一下,到时候我们看看你跳舞的状态再决定。”

短期的舞蹈学习不可能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水平,但曹平很清楚, 他们要看到的是周也跳舞的状态,和她身上是不是真的有舞蹈演员的“范儿”。

两个月之后,几条周也的跳舞视频被发到了郑晓龙导演、曹平的手机上,“我们真的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里,她能跳出这样的舞蹈效果,”曹平说,“周也在学舞过程中的那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个性,与《红舞鞋》中林雪帆这个‘舞痴’的人物性格非常相似,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由她出演这个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跳舞是林雪帆的事业,也是她的特长, 但《红舞鞋》并不是一部舞剧。 曹平表示:“ 演员还是以表演为主,剧集也是在讲故事、讲人物关系。我相信通过导演和演员的努力,周也可以完成林雪帆这一人物的塑造。

虽然剧组并没有用专业舞者的条件去要求周也,但周也并不想简单地“放过自己”。从横店回到北京,她几乎一刻不停地开始了自己的“舞蹈生涯”。

练习,不断练习

周也的生活很简单,简单到不像一位女明星。

每天早晨 9 点多起床,她给自己准备一杯黑咖啡,偶尔也煮一碗荞麦面,套上一件素色的 T 恤,穿上宽松的裤子,随手拎起一个装得下舞鞋和舞蹈服的帆布包,头发随意扎起,戴上口罩,周也就可以出门了。

如果天气好,她还会骑上自己的小电动车,推门进入舞蹈教室时,她总是下意识不打扰所有人。第一次见到周也时,如果不是她主动打招呼,大家都很难注意到这个纤瘦的女孩子。

2024 年 7 月 22 日,在北京东五环的一间舞蹈教室里,她从帆布包里拿出自己的舞蹈鞋,鞋底已经有了明显的训练痕迹。没有多说什么,周也就坐在了教室的地板上,沙袋压住膝盖,老师按住脚背,“耗脚背”是她每节课开始之前,都必须完成的。

周也捂住嘴,但疼痛感还是让她直接叫出来,“撕腿和耗脚背,真的会让时间变得很慢很慢。”这让她不得不拿出手机,不停地刷着什么,才能分散注意力。除此之外,核心力量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坐位屈膝抬腿、脚尖点球,每一个动作都混合着汗水和努力忍住的泪水。

一位、三位、五位,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就是这样一点点刻进了周也的脑海和肌肉记忆里,同样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开始,“ OK ,再来。”她没有丝毫犹豫,老师的每一点建议和调整,她都在用自己的理解力和身体去试图靠近。

练习的时候,她习惯性地自己默念老师的指令, 1 小时的课程结束,她喝上一口冰美式,然后对着镜子,再审视一下自己,抬起胳膊开心地说,“你们看,我的胳膊上开始有肌肉了。”所有的疼痛和汗水,因为这一句话,就在周也的心里完全消除了。

每一个动作完成,周也都特别开心,甚至还会给自己鼓掌。但也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是短时间之内无法完成的,比如穿着足尖鞋立起脚尖旋转,“如果足尖鞋立不起来,只拍半身,半脚掌着地也可以。”考虑完成度,舞蹈老师也提供了一些“退路”。

那如果能练好,不就可以拍全身了吗?哪怕只立住了 1 秒,也能拍一个全景镜头。那是林雪帆的高光时刻,我挺想完成的。 ”周也不想放过任何一点可能。

半月之后再见,周也不仅可以立起足尖,甚至考级的舞蹈曲目练习基本已经全部熟练,上舞蹈课的她不再戴着“痛苦面具”,练习时更多了几分笑容和轻松,老师还是会提醒她动作不标准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在老师提醒之前,她自己好像已经有了“预感”。

“你刚刚听到我骨头的响声了吗?”周也问,高频次、长时间的舞蹈练习,伤病在所难免。这些更为系统的芭蕾基础训练,和《红舞鞋》拍摄的舞蹈动作训练相结合,强度可想而知。

有一次下课之后,周也的胳膊抬不起来了,但她自己也没在意,只是觉得有点酸痛。直到几天之后有时间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周也肩膀已经有了积液和炎症,但这样的伤势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能去健身、锻炼,让肩部的肌肉更有力量。

肩部受的伤还没有养好,考级前一周,她的大腿内侧又因为压腿压肿了。

一张证书

从那之后,周也的每一次踢腿都伴随着强烈的痛感,但踢腿的幅度却越来越大了。

即便老师临时离开,她也从来不会偷懒,偶尔老师忘记耗脚背,她还会主动提醒。练舞大半年,耗脚背依旧是她最不想做的训练,但那种疼痛感能让她对自己的坚持感受得更加清晰。

合着音乐跳舞,她的嘴里依旧默默念叨着老师的“提示”,每一个动作的要点,她早就烂熟于心了,一曲跳完,她脸上带着得意的表情问大家,“ 我刚刚压肩了,你们看出来了吗? ”一点小小的肯定,都能让她开心好一阵子。

北京盛夏傍晚的阳光洒在舞蹈教室里,周也安静地站在把杆前,树影婆娑,映在她的身上,在那一刻,她好像离林雪帆很近了。

同样的舞曲不停地练习,舞蹈老师说,“周也的体态更轻盈了,表情也更自信了,苦没白吃,而且她其实是先天协调性比较好的人,成人芭蕾在短时间内学成现在的样子,已经非常好了。”这样高的评价,让周也对于考级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自信。

考级是在学舞蹈之初,周也就想要完成的一个“心愿”,她希望自己的学习可以有一个成果是留在“周也”身上,而非全部为了林雪帆。真正开始考级的前一周,老师再次给她重新理顺了动作,十几个考验不同能力的组合,还有 2 段独舞,从进场到退场的礼仪等等,她几乎没有任何错漏,全部完成。

2024 年 8 月 29 日,英国皇家舞蹈学校芭蕾考级现场。

备考间的角落里,周也独自压腿、舒展肩背,压腿的间隙,她拿出手机,再次复习一下老师给每一个动作的注解,默念动作要领,“我真的太久没考试了。”嘴上说着“不紧张”,但周也的话明显少了很多。

练习一会儿,她就跑到门口看看有没有轮到自己上场,然后再回来看看准备考试用的裙子、鞋子、发带,“赶紧轮到我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从进入考场到考试结束,大概只有 30 分钟,等她再飞奔回备考教室的时候,她举起双手,“家人们,我结束啦!没有大错,只有小错,解脱了!”

4 个月后,成绩公布,周也出乎意料的拿到了金牌,她给身边知道她考试的所有朋友都发了微信通报喜讯。只是原计划中,这张证书应该在《红舞鞋》的剧组中拿到,但由于拍摄计划有变,《红舞鞋》延迟开机,她的这份喜悦没能和林雪帆一起分享。

终于见面了,林雪帆

拍摄《你好, 1983 》和《一瓯春》的时候,周也房间的床头上一直放着耗脚背的 4 块砖,即便不是每天练习,她也要让自己看着,记得芭蕾舞和林雪帆。

两部戏的拍摄,加上其他的工作,周也再次回到舞蹈教室,已经是今年的 7 月份了,“ 我其实很紧张,担心之前练的功都白费了。而且,这次真的就是马上要进组了。 ”距离开机还有 2 个月,她又再一次把自己全部的时间放在了舞蹈教室里。

这一次,她不再需要给自己留下一些“证明”,而是全心全意地让自己尽快成为林雪帆。

虽然紧张,但周也并不着急,她知道自己的能力并非无限,有时候真的跳不动了,着急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 2024 年的时候,周也还只需要练习芭蕾,今年回课,民族舞的部分也已经全部编好,需要她不断学习新的舞种。

每天 4 ~ 6 小时的课程中,上午她还在跳藏族舞,下午就已经在学习傣族舞了,第二天又是俄罗斯水兵舞,当然,芭蕾也不能落下,“我常常上到后半节课的时候,脑子都不转了。”学习水兵舞的那天,老师教了整整 1 个小时,周也也跟着跳了一个小时,但其实真正放到舞蹈表演中,只是一个 1 分 30 秒的段落。

休息的时候,她从不让自己坐下,只是拿着一瓶水,在舞蹈教室里转圈慢走。“累到一定程度,你真的会想走,甚至没有力气坐下再站起来。”而在软度方面,为了不让伤病复发影响拍摄,周也每天还会再去健身房锻炼 1 小时,通过一些运动器械去把自己的肩背拉开,同时也增加肌肉,更好地保护自己。

进组之后,这样的日常也还在继续。《红舞鞋》导演刘雪松特意安排舞蹈老师每天帮助周也进行排练。曹平见到周也有些吃惊,“你怎么比我去年见到你的时候还要瘦?”为了呈现一个舞蹈演员的优美体态,她一直在不断地跳舞、锻炼塑形,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塑造林雪帆这一角色。

所有人都在夸赞周也的努力,看到了她为了完成一个角色的付出,但故事的另一端,在周也的世界里,她只觉得,“ 这是我作为演员,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压腿实在太疼的时候,她会问工作人员要一根棒棒糖,自我安慰说,“跳舞吃棒棒糖真的太好了,又苦又甜的。”看到网上对于她的质疑声时,她放下手机,不可能装作完全看不见,但又觉得自己是在为更好地完成角色而舞蹈,并不是在偷懒。

去年 9 月,她也曾问过自己,“我真的没有在浪费我的 26 岁吗?”但在她完成综艺节目录制中《说爱你》的舞台,和在 2025 年春晚上表演舞蹈时,这一切就有了答案。无论是为了什么,只要是学到自己身上的,就永远不会背叛。

周也成为林雪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跳舞,是她作为演员,有不断学习和挖掘自己的能力。

最后一次见到周也时,是她临进组的前一天,“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吗?”我问,她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严肃又认真地说,“ 我知道,在舞蹈方面我不可能跳得像从小学习一样专业,但我需要的是去塑造一个人物,雪帆是丰富且饱满的,舞蹈是其中一部分,而我会尽全力去做好这当中的每一部分。晓龙导演、曹平总、雪松导演他们选择相信我,觉得我可以完成这个角色,那我就会尽自己 100% 的努力去做。

林雪帆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的那双红舞鞋,周也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