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性侵认定工伤”案今日开庭,原告再穿事发鞋衣开庭
发布时间:2025-09-24 14:03 浏览量:1
当那双米色高跟鞋踏过法院台阶,藏蓝色连衣裙的衣角在秋风中轻摆,崔丽丽的每一步都像在叩问职场正义的边界。9月23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八里台法庭内,全国首例“性侵认定工伤”案的劳动争议庭审正式开启,当事人崔丽丽特意穿上两年前遭遇侵害时的衣物,用这种近乎决绝的方式宣告:“耻辱不该由受害者背负,我要直面它,更要讨回公道。”
这场庭审的源头,是2023年9月杭州出差的那个深夜。时任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的崔丽丽,与公司老板王某共赴酒局后醉酒昏迷,在酒店遭遇性侵 。事发第19天,她鼓起勇气报警,却因缺乏生物证据陷入僵局——王某声称“只是好心照顾”,隐秘空间内的一对一争议让案件一度难以突破。转机来自隔壁房客的无意录音:凌晨1点30分的床体撞击声、微弱反抗声与王某的说话声,经监控与入住记录佐证,成为锁定犯罪的关键证据 。2024年4月,王某终以强奸罪获刑四年,却仅赔偿经济损失3000元。
刑事判决生效后,更漫长的维权战才刚刚开始。性侵导致的焦虑抑郁,让崔丽丽不得不停工治疗,可她等来的不是公司关怀,而是“未遵守请假制度”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我是因履行工作职责出差受害,这难道不算工伤?”带着疑问,她4月18日向津南区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却因诊断医院非指定机构需重新鉴定。历经两个半月12次治疗,天津市安定医院确诊其创伤后应激障碍,且经“伤与非伤鉴定”确认与性侵直接相关 。2024年12月,人社局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五)项,正式认定其伤害为工伤,这一结果让该案成为国内首例获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案件。
但公司的反抗从未停止。从提起行政诉讼质疑工伤认定,到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这场博弈持续升级。2025年3月,劳动仲裁委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加班费等共计113万余元,却驳回了取证交通费等诉求;双方均上诉后,法院7月驳回公司诉求,确认工伤认定生效 。此次开庭,崔丽丽追加2025年2月至9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将索赔总额提至约200万元,而公司方却当庭提交了她从未见过的休假规章制度,试图推翻此前认定。
“穿这件衣服不是为了重温痛苦,是要让所有人看见伤害的真实模样。”崔丽丽在庭审前的话,道尽了受害者的隐忍与勇敢。庭审结束后,她低头沉默,丈夫撑伞轻拍肩头的画面,让在场者读懂维权背后的身心俱疲。两年间,她从职场精英沦为创伤患者,从报警时的孤立无援到工伤认定后的舆论关注,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她的坚持已显现意义:越来越多职场性侵受害者开始咨询工伤认定流程,法律界也在探讨“履职过程中性侵伤害”的工伤认定标准,这场个案正推动着制度层面的反思。
法庭尚未宣判,但崔丽丽的“衣服宣言”已超越个案本身。它撕开了职场权力结构对女性的潜在威胁,拷问着企业对员工履职安全的保障义务,更挑战着“性侵是个人私事”的陈旧认知。当受害者不再因耻辱而沉默,当“工伤认定”为职场性侵受害者提供制度兜底,正义的实现或许仍需等待,但改变的种子已然种下。
走出法庭时,秋风吹散了些许阴霾。崔丽丽握着丈夫的手,那件藏蓝色连衣裙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场与耻辱的直面较量,无论最终判决如何,都已在法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正如她所说:“沉默才会让施暴者猖狂,我站出来,就是要让更多人不必再经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