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元鞋穿一周开胶!始祖鸟弃专业追人设,中产还买这 “智商税”

发布时间:2025-09-24 17:11  浏览量:1

“人到中年有三宝:钓鱼、茅台、始祖鸟。”这句调侃曾让始祖鸟稳稳坐实 “中产标配” 的标签,千元冲锋衣被疯抢、联名款秒售罄的盛况还在眼前。

可谁能想到,一场喜马拉雅山脉的烟花秀,竟让这个 “户外顶流” 陷入舆论漩涡。

环保争议未平,3000多条质量投诉、国内外PFAS标注双标、营收增速大幅下滑又接踵而至。曾经让中产趋之若鹜的身份符号,如今为何接连 “翻车”?当专业户外属性让位于高端营销,始祖鸟这波“中产人设”,还能撑多久?

或许有人会说,一场烟花秀而已,网友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毕竟始祖鸟也说了用的是可降解材料,风险等级也是最低的,而且只是一次艺术合作,没必要上纲上线到“破坏生态”的高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户外品牌搞自然主题的艺术活动,初衷可能是想传递对自然的敬畏,只是没选对方式,不该一棍子打死。 但这种说法忽略了喜马拉雅山脉生态的特殊性。

正如专家提到的,可降解材料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降解速度和效果会大打折扣,高海拔、低温、缺氧的环境,会让生物降解过程变得异常缓慢,这些“可降解”的残留物可能在脆弱的生态系统里留存很久,对当地的动植物栖息地造成影响。

而且城市里都在限制烟花爆竹燃放,就是因为其噪音、粉尘会干扰生态,在更敏感的喜马拉雅山区,这种影响只会被放大。

更关键的是,始祖鸟作为“高端户外品牌”,核心人设里本就该包含“保护自然”的属性,可这次活动却用“破坏式”的方式诠释“敬畏自然”,本身就违背了品牌的核心价值观,网友的愤怒本质上是对“人设崩塌”的失望,并非单纯针对一场烟花秀。

也有人可能觉得,3000多条投诉不算多,毕竟始祖鸟销量大,投诉率未必高,而且哪个品牌没点质量问题,没必要拿出来反复说。甚至有人会说,买始祖鸟的人本来就不是冲着“耐用”去的,更多是买个身份符号,质量只要不算太差,大家都能接受。

可仔细想想,始祖鸟的定价本就定位“高端户外”,千元甚至几千元的产品,消费者对质量的期待远高于普通品牌。比如1800元的徒步鞋穿一周就开胶,这已经不是“小问题”,而是影响核心使用功能了。

户外鞋的核心需求是耐磨、抗造,要是连日常穿着都撑不住,怎么满足户外场景的需求?而且PFAS问题更关键,在国外官网明确标注警告,国内却“选择性隐瞒”,这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而是对国内消费者的不尊重,违背了商业诚信。

至于“买身份符号就不在乎质量”的说法,其实也站不住脚,身份符号的建立需要“高端”作为支撑,而“高端”不仅是价格高,更包括质量、诚信、价值观,一旦质量和诚信掉链子,身份符号也会失去根基。

还有观点认为,营收增速放缓很正常,任何品牌增长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瓶颈,不能说明始祖鸟被中产抛弃了。而且亚玛芬大中华区营收还是增长的,只是增速降了,这反而说明市场更理性了,不是品牌的问题。

但增速放缓背后的细节值得深究:技术服装部门增速从34%降到23%,同店销售增速从80%跌到15%,这种大幅下滑不是“正常瓶颈”能解释的。更关键的是,增速放缓伴随着“价格上涨”和“人设偏移”。

始祖鸟把价格翻了一倍多,却从“户外工具”变成了“中产穿搭标签”,让真正的户外爱好者觉得“不纯粹”,而普通中产面对涨价也会犹豫。就像户外博主说的,“穿始祖鸟的人跟运动不沾边了”,这意味着品牌失去了核心的“专业用户”,又没完全留住“身份消费用户”,两头不讨好。

再加上市场进入“存量争夺”,国外品牌和本土品牌都在抢份额,始祖鸟如果不能找回核心价值,增速放缓可能会变成“增长停滞”,这不是“市场理性”,而是品牌自身定位出了问题。

其实,始祖鸟的争议本质上是“商业利益”与“品牌价值观”的冲突:想靠“中产身份符号”赚快钱,却忽略了户外品牌的核心,对自然的敬畏、对质量的坚守、对专业的追求。

这次烟花秀只是导火索,之前的质量投诉、价格上涨、信息不透明,已经让品牌信任度在慢慢流失。如果始祖鸟不能重新聚焦“专业户外”的核心,修复生态和诚信上的漏洞,即便这次舆论过去,“中产标配”的人设也会慢慢褪色。

毕竟中产消费者或许会为“身份”买单一次,但不会为“崩塌的人设”一直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