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找答案 一线破题优环境
发布时间:2025-09-25 12:43 浏览量:1
如何处理好生产经营企业与监管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新形势下生产企业业主怎样才能转变落后的生产经营理念?……这些长期困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问题,在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创新开展的“带着问题找答案”活动中得到了解答。
今年以来,前锋区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寻策,将企业反映突出的15个问题答案汇编成册,发放至全区生产经营企业及各部门、乡镇(街道),为企业提供清晰实用的办事指南。
一线问诊
从“等问题”到“找问题”
企业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哪些问题是政府可以进一步解决的?9月10日,带着这些问题,前锋区优化投资兴业环境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深入工厂车间,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专题调研。
“我们不能等企业上报问题,而是要主动下沉,真正摸清企业的急难愁盼。”前锋区优化投资兴业环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工作专班采取“五步工作法”:一看生产现场、二听企业诉求、三问困难症结、四查问题根源、五找破解之道,足迹遍布全区各个角落。
深入一线调研让诸多问题浮出水面。“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招工难,最近接了大订单,却因为缺人不敢全开生产线。”“消防、环保等检查标准不统一,企业要分别准备迎检,影响生产节奏。”……这些都是企业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工作专班累计走访企业130余家次,召开各类座谈、协调会10余场,收集到涉及执法监管、要素保障、用工融资、内部管理等具体问题100余个。
“以前是我们反映问题,现在是政府帮我们发现问题,这种变化很暖心,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在前锋区发展。”四川俊乔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兰说。
多方寻策
汇聚众智“找答案”
问题收集只是第一步,如何精准“答题”才是关键。前锋区创新构建“四找机制”:发动全区干部职工找、行业之间互相找、邀请专家座谈找、带着问题出去找,汇聚政府、企业、专家、社会多方智慧,共同寻求破解之道。
“我们组织了一批由招商引资专家、审批服务资深从业者、监管执法部门骨干、企业家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团队,对问题逐一论证、科学筛选。”前锋区优化投资兴业环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专班秉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共性后个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查找答案。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企业普遍关注的15个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并汇编成册。“这本小册子,就像是一本‘工具书’,遇到问题该找谁、怎么解决,一目了然。”广安市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廖小勇说。
这本汇编围绕执法类、要素保障类、生产经营管理类、矛盾纠纷类等5大类15个问题,既明确了监管执法部门“应该怎么做”,也指导了生产经营企业“可以怎么做”。
在执法检查方面,明确要“减少频次、推行一体化、柔性执法”;在招工难问题上,既提供了人社部门的政策联系方式,也建议企业“提高待遇、规范管理”;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明确了可通过人民调解组织、劳动争议调解等多种途径解决。
截至目前,该汇编已印发至全区所有生产经营企业及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成为广受欢迎的政策“口袋书”。
落地见效
从“有答案”到“有成效”
“多亏了人社专员上门讲解,我们很快通过了‘免申即享’审核,惠企资金直接到账,真是雪中送炭!”9月22日,廖小勇提到“免申即享”政策,高兴地说道。
这是前锋区优化投资兴业环境工作专班成员单位优化服务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区动态调整惠企政策清单,实施“免申即享”,执行中省市惠企政策135项,其中“免申即享”115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开展“人社专员惠企行”活动,实行“每周一访”制度,主动走进园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1—8月,累计服务市场主体470余家次,永盛鞋业、吉中汽车内饰等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就兑现“免申即享”惠企资金共120.2万
改变不止于此。该区还编制涉企检查清单16份,公开年度涉企检查计划,涉企检查同比下降39.8%。全面推行“亮码入企”检查,同步接受企业评价和反馈,企业满意度100%。
与此同时,该区开通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在工业园区设立基层涉企复议服务点,提供就近办理服务。依法优先办结涉企复议案件8件,提供法律咨询60余次,为企业挽回损失100余万元。
此外,该区针对轻纺服装等主导产业实施“一企一策”智能化改造,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推动福辉鞋业投入600万元更新110台智能设备,吉中汽车内饰件投入1000万元升级高精度生产线。企业产能平均提升30%,次品率降至1%以下,福辉鞋业月产量从10万双增至20万双,成功开拓欧美市场。
下一步,前锋区将推动“问题—答案—落实”机制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拓展“智慧监管”“免申即享”“专员服务”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