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引发的冲突,不尊重我的意见,为啥要来问我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29 07:43 浏览量:2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来自网友提问:
早上起来
我妈:要不要我把你鞋洗一下
我:不要
我妈(皱眉): 我洗
我:不要
我妈(愈加皱眉): 你鞋脏了啊,要洗啊
我:我不介意,不要洗
我妈(皱眉): 你鞋那么脏……
我已经不耐烦了:说了不要洗
中午,回来。
我妈:把你鞋洗了,放在阳台
我妈:你都我生的,你的东西我动不了?! ……狼心狗肺!……
我妈:我问你只不过是在通知你
真的窒息,每天都在假民主,满足他们的"好父母"的心,让他们在邻里邻居里有事证明他们真的是好父母,然后被人捧着夸着。
我的东西只要我不盯着,他们就会按他们意思来处理。
我是宠物,是物品。
和他们理论,完全是鸡同鸭讲。
来自蔷色的回复: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你描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家庭互动模式,看你的描述都让人觉得窒息,可想而知作为当事人的你的愤怒和窒息感。
你的意愿被一再忽视,你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母亲有自己的逻辑,在她的逻辑中,你大概怎么做都是错。母亲表面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其实并没有给你选择的权利,她大概只是想表现自己对你的好,而且是你不想要的那种好。你母亲的行为反映了许多家庭中常见的模式
第一,边界模糊。父母常认为子女是他们的延伸,而非独立的个体。他们大概会说,你是我生的,我还不能管你了。如果你不让他们管,他们就会上升到孝不孝顺,是不是白眼狼的高度。
第二,表演式育儿。他们的部分行为确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好父母的社会形象需求。而且是在对不听话的孩子的好,更加衬托出他们对孩子的好来。孩子也是不听话,才越能衬托出他们的付出、忍耐、委屈。
第三,控制型关爱。用为你好的名义,行控制之实,否定了孩子的自主权。但他们又会反过来说孩子没主见,事事都依靠他们,从另一个方面满足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对此你的感受是,你不是一个有自主性独立的人,而是,没有自主性的宠物,是物品,你包括你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私有物,都是可以可以自由处理的。
对于这种情况, 你的应对方式是,与他们理论。应对的结果是,完全是鸡同鸭讲,被母亲指责是狼心狗肺。
不知道你来提问的诉求是什么,但你跟他们理论,想要他们尊重你,这完全是徒劳的。你大概已经很多次说出自己的需求,捍卫自己的东西,但他们不会听的,他们只会强硬的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不会尊重你。他们也不会改变,他们也学也不会尊重你。关于这一点,我一直对那些想要改变父母的人说,第一句话:趁早死心,他们不会改的。第二句话,对于无法沟通的父母,那就不要沟通。其实这大概也是那些跟父母吵来吵去 的人自己在跟父母的相处中,已经总结出来的结论,只是他们大概不愿意相信,或者是对父母还有期待,或者是对自己还有一个成为好儿女的期待。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是所有的亲子关系都能父慈子孝,有的亲子关系的维系到最后只剩下义务了。
你没有提到你的年龄、你现在是在上学还是上班,是跟父母同住还是分开住,自己有没有经济能力,能不能不靠父母养活自己。你的状况不同,可以应对的方式也不同。你可以尝试下面的方式。
如果可以的话,拉大跟父母之间的物理距离。如果有可能的话,能不跟父母住在一起就不要住在一起,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们会觉得你还没长大,你的房间以前能进去,现在不能进去,你是翅膀硬了之类的。物理距离的拉开,减少了直接的干涉。也能减少你们之间的冲突。
如果无法拉开物理距离,无法让父母不直接干涉你的东西。可以把重要的私人物品放在上锁的抽屉里或者是箱子里,减少被随意处置的可能性。如果实在挡不住他们翻找你的东西,那就暂时不要去置办那些你非常喜欢的东西,因为你现在没有独立的属于你自己的空间,哪些你心爱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到你没有控制权的空间中来。如果现在有特别心爱的东西,不想让父母随意处置的,可以尝试放在关系好的朋友那里。
至于其他的身外之物,比如一双鞋子,就随它去吧。我知道你不想被他们当成宠物当成物品,但既然无法改变他们,也无法脱离他们,那就顺从他们。这种顺从不是永远的顺从,而是当下的一种应对方式。不知道你现在的年龄,但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个家。比如考上大学,比如出去工作,这些时间都是可以预期的。也就是说,你在这个没有自主权的家中,还需要呆多长时间,是有个固定的时限的。你总会离开。在你没有离开之前,当成是一个过渡的空间,当成是一个客人。
你也提到母亲说,我就是通知你。反正你也无法改变她,她要的是你的听话,那就听话,顺从,配合他们。这只是你的一种策略,是你跟无法沟通的父母相处的一种策略。你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你的自主性。
你可以试一试看,下次母亲再说什么,你不跟她争执,直接听她的,比如她说,要不要我把你的鞋洗一下。你直接回答,好的,谢谢妈妈。然后闭嘴,走人。当控制遇上顺从,可能失落的是控制的那个人。当控制遇上反抗,控制才能有意义。你可以试着去看看,看看你妈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反应,不一样的说辞。估计她也会不开心,说什么你把我当老妈子之类的。反正你要是顺从了,她也会不满意。
至于跟父母的沟通之类的,我的建议是,不沟通。也不反驳,也不理论,在小事上,他们说啥就是啥。在大事上,比如报考什么学校之类的,不要让他们干涉,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注意到你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但没有提到父亲。不知道你跟父亲的关系如何?你父母的夫妻关系如何?母亲的社交关系如何?这些也会影响你跟母亲之间的关系,影响你们的互动,特别是影响母亲对你的注意力。如果夫妻关系不好,母亲很容易就把孩子拉到自己的阵营,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抓在手里,以此来形成同盟,共同对抗父亲。这个时候母亲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很胶黏。你没有提到父亲,你可以观察下父母的夫妻关系,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加入了父母之间的三角化,成为他们夫妻关系中的第三方。
你给的信息太少。更多的情况,建议你去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蔷色,法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擅长家庭情感咨询,家庭咨询等,如需预约咨询,请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