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个人认知水平处于什么层次?

发布时间:2025-10-01 15:41  浏览量: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也许是工作、感情、婚姻家庭、社会关系,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处理得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看穿事物的本质,而有些人却只停留在表面?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概念——认知层次。

人的认知其实分6 个层级:

第一层,环境层

第二层,行为层;

第三层,能力层;

第四层:BVR 层;

第五层:身份层;

第六层:精神层;

认知水平高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已经处于比较高的层次。所以他们处理任何事情都会游刃有余。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件和我们有关系的事情,我们都会赋予它一些意义。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所赋予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的理解就会不同,而理解不同,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当然也会不一样。

[NLP 理解层次」把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分成了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正如大楼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风景,

认知的层次同样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它根本无法解决。

但是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它的时候,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就像马车时代,西周至战国时期,人们都在寻找速度更快,更防冻的马,但是当汽车被发明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马的快慢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极端化」地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

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现在大环境不好,实体店生意都不太好,我就用我经常去线下购物的鞋店做案例。看看这6类人,分别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你现在就是我老家鞋店的老板,店开在小县城的闹市很多年了,你雇了4个人帮着经营,你每周来一次店里了解情况,

店以前生意一直都比较稳定。但是最近,你发现生意越来越差了,销售额一直在下滑:

而且你还发现,有些鞋子的「进货价」竟然比淘宝上的「零售价」还要高,很多客人来店里试穿了一圈,最后竟然都跑到网上去下单了。

除此之外呢,由于生意越来越差,你店里的员工们也开始变得消极,客人进了店,他们都不太愿意去搭理....

你看到这个情况就非常生气啊,刚准备发火,其中一名员工却突然跑过来,说家里有事,没办法在这里上班了…

而且,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也因为滞销而越积越多;甚至这个闹市区,现在连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

你的店已经开始亏损,而你之前投入了大量的装修成本和库存,如果现在就关门,你的损失将非常大,怎么办?

1环境层—认知的初始阶段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这都是你们的错!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是环境,比如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公司、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工作不顺利,那是因为领导是个傻逼...

没有晋升的机会,那是由于公司的办公室政治太严重,而且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反正,发生了这个问题,不是我的原因,是别人的原因,是公司的原因,是市场的原因,

是政府的原因,是运气的原因,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

这家公司不好,工资低事又多,还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呗...

找了一个男朋友,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怎么办?再换一个...

我当服务员的时候,身边同事每天都在抱怨,客人找事,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没有钱,身边的人都在针对他,天天遇到倒霉的事,感觉快要活不下去了...

一般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你肯定和我一样,也曾劝过这些人不要抱怨?而且,他们似乎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停的抱怨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的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就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

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

所以,如果是这类人遇到了案例店铺的这个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是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了..

2行为层—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处在行为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我还不够努力!也就是说,当这类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

「想要解决问题,那就得开始行动啊!不能改变环境,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

我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我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我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是别人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

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持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有转机!

然而,行为层的认知虽然比环境层更高,但依然停留在表面。个体的行动往往是基于经验或习惯,而非深入的思考或分析。

这种“行动型”的认知虽然有效,但有时会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而要解决问题,你也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

比如:

这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1个小时的班!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冷淡了?我要多打电话多买东西去关心她!

公众号收入变少了,那我要把内容质量和数量搞上来!

如果是这类人遇到了线下鞋店的问题,就会这样思考:

我付 24 小时的房租,却只营业了8个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 24 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

员工们,分成两班倒,空闲的时间就给我打电话找客户,我就不信卖不出去了!

是不是只要努力,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200 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 16 个小时.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但是他们的个人产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

为什么?因为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

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开始奋斗了,你就一定能成功!

这样的思考逻辑,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呢?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再上升一个层次...

3能力层—深入问题的核心

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农业时代的人比我们更加忙碌,但生产力却不足现代人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了吗?

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

在古代,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但是现在通过互联网,几秒钟就可以,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能力层的认知是基于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和逻辑推理,能预见到潜在的风险,能够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关键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的人会怎么思考呢?他会认为问题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的。

因此,他们给出的解决办法,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

比如说:线下门店生意不好,那可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了,我需要学习新的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复购率。

处理不好爱情、婚姻,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亲密关系》、《关键对话》和《幸福的婚姻》…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他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问题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只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所以,他们不会自己去尝试,而是去直接找到这些经验直接使用,因为你的顿悟,也许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好,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也就是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那么普通问题基本已经难不倒你了。

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了,比如说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

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你就会变成纸上谈兵,不落地。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

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什么意思?就是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线下鞋店的问题,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但其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呢?是团队管理的问题?是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你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而一旦选择错了问题,你那些优秀的「能力、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就像你努力爬梯子,当你爬上去才发现,楼梯搭错了墙。那如何才能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

4 BVR层—理解背后的动因

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 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问题背后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即从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 BVR?

B:是信念,就是你相信什么是对的?往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V:价值观,就是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比如,你遭到了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

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就是:命>钱。

当你每天有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那么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那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

因为每个人对这3 者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这个价值衡量的标准,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

R :规条,它是指做人做事的原则。

比如说,我现在做事情会选择「只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因为我相信「复利效应」。

如我看书写作这件事,虽然目前看上去效果还不太明显,但是我每看完一本书就会学到新知识,不停改变我认知,

新写一篇文,就会学习一种表达方式,这对我来说就是慢慢积累,会产生复利效应,我只需耐心重复就好了。

「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是让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认知层次的人往往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确保每一个决策都与内心深处的信念保持一致。他们的认知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更是对自我内在世界的探索。

来看看处在 BVR 层的人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鞋店业绩出现下滑,这里边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你可以把它们分成 5 大类:

1成本问题:比如说房租涨价、库存积压、装修成本、进货成本等等,这些都是成本问题;

2团队问题:像..员工士气,成员离职,这些是团队的问题;

3市场问题:比如客流减少,人们现在喜欢去网上购物,网上价格现在更便宜等,这些都是市场变化所的问题;

4营销问题:你通过什么方式让用户了解你的,目前门店好像没什么营销方式就是开门迎客;

5渠道问题:就是用户可以在哪接触到你?目前好像也没什么渠道,这个线下门店就是目前唯一的渠道。

那「BVR 层」的人呢?他会怎么办?他可能,并不会马上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会先思考:看上去都是问题啊,但是这些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除了这些看的见的问题,还有没有藏在这些问题之下的问题呢?深入分析后,他发现确实有,那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网店之所以那么便宜,是因为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价值传递的效率提升了,所以才能那么便宜。

那全部去网上开店?好像还是有很多实体店的,因为线下门店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是线上网店没有的,

那就是线下的产品能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信任度高成交率也就高,并且是她精心挑选试穿满意后才买的退货率低!

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淘宝店的售价更便宜,而淘宝店的售价便宜,导致了用户都去网上购买商品,因此进店的人流也就变少了,

从而导致了团队士气的下降,而门店人流的减少,团队士气的低落,网上售价的降低,共同导致了门店销量的下降。

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互联网的连接效率变高而导致原本的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一连串的反应...

找到了问题的本质了,那怎么办?重新去改变这个交易结构吗?有些事情你能改变,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你只能改变你能改变的事情,那什么是你能改变的呢?

1适应环境,也就是既然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你就得想办法重新适应这个新环境,也就是你也得想办法去短路掉中间这些环节,把售价降下来,提高成交率!

2你还可以根据 SWOT分析,采取防御型策略,用自己的优势去对抗市场的威胁,你需要增强线下门店的体验感,建立社群,每天拿一些爆款在群里和店里做特价来引流。

你还可以扩大体验范围,比如举办全城爬山大赛,让喜欢爬山的人都加入进来,然后让第一名成为你门店形象大使,并赞助他全年的运动鞋。

有了这个能以吸引眼球的活动,就能拿来和线上的流量端合作,与线下的其他门店结成异业联盟将这些原本不属于你的流量,拿过来!这样就可以解决人流量下降的问题了。

比如你还是那个鞋店老板,你是否会考虑「如果你去工作可以获得百万年薪而且还没有风险,

那你是否会关掉店铺去打工?还是顶着风险,继续做收益可能会更大的老板呢?」

请问你会怎么选择?面对这样的选择题,你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5身份层—超越自我,定位清晰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典型的思考模式就是:因为我想成为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会这样做..

不同的身份定位,会配套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信念价值观规条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

也就是说,你的身份层次决定了你的价值判断,进而决定了你的每一次选择。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或者是想成为一个新品牌的创始人?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选择自然就会不同。

那「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而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

你将有能力设计出令人尖叫的产品,开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成为某个大公司里的领军人物。

身份层的认知让个体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通过对自我角色的明确认知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6精神层—追求更高的意义

认知的最高层次是精神层,在这个层次里的人,他们典型的思考模式是:[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什么是精神?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生使命」: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为这个社会,为整个人类带来什么?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层次,你所有的思考,都将围绕着「利他」2个字,你会思考:我做什么样的选择才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我该怎么做才能推动某个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更替?

听着是不是有点虚?如果你只是说这些,而没有对应的身份,更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行动力,那就是空口白话,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怀。

比如说一个实习生,他已经连续被多家公司辞退,却整天跟别人说他想要改变世界,那你肯走会以为他疯了...

然而,疯子和天才也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当一个人不仅心怀这些伟大的情怀,还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并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超凡的行动力,那么他就站上了这个理解层次的顶端。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如果是一个已经处在「精神」层次的人,那么当他遇到鞋店这种情况会如何思考呢?不知道,就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个时代的伟人吧…

6个理解层次已经全部讲完了,不过你可能会有疑问,就是我们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高层次,成为这个时代里第一流的人才呢?

是需要一级级的打怪升级吗?不是!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你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处在「环境」层次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面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直接让自己站上最高的层次!

你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个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从头往下规划,

首先,你需要先思考精神层次: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世界因为你会变得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再确认你的身份层次,就是: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五年后你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描述的越具体越好。

第三步,你需要确定你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就是:一套怎么样的信念价值观能帮助你达到这个身份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你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你应该坚守一些什么原则和规律?

第四步,再补充你的能力层,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身份和这套 BVR,你应该去学习些什么知识和技能?掌握什么方法和套路呢?

第五步,你就需要在行为层落地,就是:你具体应该怎么做?计划是什么?第一步怎么走?

第六步,去环境层借力,就是:哪些人和资源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的?你该如何去使用身边的资源?

像这样从自己「精神层次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与你的现实生活中正在走的人生轨迹,会有很大的不同。

它看上去更困难、更有挑战性,但是却能让你在过程中保持身心的统一,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这,才是一个有效的人生规划!

这个思考与计划的过程可能会很难,也很慢。你在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想清楚,它可能需要花费你1个月,甚至1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但是,你千万别放弃,它值得你用那么长的时间来思考,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从此不同。

我自己用了7年,希望你能比我更快!愿你从现在开始,重新定义自己,拥有一个不同的人生!